淺談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現狀

    摘要自1998年擴招以來,我國大學大力推進了校園基本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對我國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校 建築工程 專案管理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高校建築工程的發展,既受計劃經濟的制約,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但總的來說,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正日趨程式化、正規化、法律化。我們必須從以往的工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 我國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概況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是大學教學、科研、產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國正式恢復高考制度以後,我國的高等學校發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的基本建設投入也隨之加大,特別是最近10年,我國各高校對建築工程的新建及改、擴建專案的投資額度佔整個學校預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從而開創了我國高校辦學歷史上基本建設規模的新局面。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高等學校,水、電、暖等基礎設施從“量”的角度看,已經嚴重製約著現代化大學教育的發展;從“質”的角度看,也在逐漸老化,不堪重負,有些建築甚至成為危房;從“美”的角度看,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不適應,與學校環境育人的功能也極不吻合。高等學校基礎設施的新建、維修、改造、裝飾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經費,在學校日常執行中所佔費用的比例越來越大,對這些工程建設專案的管理與控制應給予高度重視。基於此,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從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們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越來越重視發展空間的拓展並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二是高校的教學樓、實驗室等辦學硬性條件普遍得到明顯的改善;三是高校學生的住宿和膳食條件有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過去,高校工程專案根據各高校的不同機構設定與環境特點存在著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後勤在實施社會化改革之前,學校與後勤的關係不是甲乙方的關係,學校的基礎建設專案一般由學校的基建處和後勤兩個部門進行管理。這兩個部門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經費額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學校基建處經過規劃立項等嚴格審批程式確定經費預算等,前期報審後進行招投標確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設;對於維修改造工程,則是由學校的後勤部門來承擔,所以無論是規劃立項及預算、還是隊伍的確定等,多少有些隨意性,有時被戲稱為“手指工程”,領導或部門提出要求,往往因為時間關係,就邊設計邊施工,計劃性差,經費控制難度大,工程質量的好壞全憑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員的責任心、管理水平,沒有正式的監理隊伍從事工程監理工作,質量保證的可靠性差。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規範化要求,學校基礎設施維修改造工程需要納入法制化和規範化管理,國家對專項資金依法管理、對專項工程實行預算管理和招投標管理,這對學校基礎設施的維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學,2003年,學校相繼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學預算管理辦法》、《北京理工大學採購與付款內部控制管理辦法》;2004年,參照建設部、財政部七部委聯合釋出第30號令《工程建設專案施工招投標辦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學基礎設施改造與房屋修繕專案招投標及工程管理辦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學大宗物資採購管理及招投標管理暫行規定》;2006年制定了《後勤年度計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礎設施的改造與修繕工程也必將逐步按照正規建設工程的法制化和規範化管理。
  2 我國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建築工程專案的管理工作,也積極探索加強該管理的途徑與方法,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以及市場經濟的衝擊,在高校建築工程建設領域推進改革、加強管理、提高投資效益和工程建設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的管理方面,特別是修繕、改造過程中的審批、內控、內審、監管等相關制度,還不夠健全,也不夠規範。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在高校建築工程建設專案領域貪汙、受賄等犯罪現象屢見不鮮。結合多年從事工程設計與管理工作的經歷,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高校後勤社會化的程序還影響著高校建築專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國家對高校後勤社會化理論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築工程含維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場幾乎是由學校內部的施工部門佔據的,這些施工部門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稱呼,有的叫總務處修繕科,有的叫總各處房修科,無論稱謂如何,其性質都是相似的。當時,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學校內部建築工程專案是由學校直接委派給總務處施工部門進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標階段。學校的後勤部門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維修改造工程就應該由後勤來完成,至於如何來管理,則由後勤施工單位根據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進步要求進行安排。有時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單位可能直接進入施工階段甚至省去了設計階段,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管理。在這種施工狀態下,缺乏對工程質量、工程造價等工程目標有效的監控機制,這樣的工程可以說沒有什麼“專案管理”而言。
   隨著我國高校社會化程序的日益推進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國家財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築工程市場不再理所當然地由學校後勤部門壟斷。學校也制定了與高校後勤社會化、國家法律及財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專案管理的意識得到提高,市場觀念和法制觀念也得到了強化,同時市場經濟也帶來了利益格局的多樣化、分散化。而且由於高校市場的相對放開,一些資質等級高、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企業湧人高校建築市場,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築維修改造工程專案管理的理念。但由於後勤社會化程序的深入不夠,高校還不能完全對工程市場徹底放開,以致工程專案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礙與制約。
  2.2 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呈“邊緣化”傾向
  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學校有限的建設資源,對高校硬體設施進行優化配置,儘管現在全國各高校都在絞盡腦汁地擴大工程建設的規模,但由於受到地域環境和經費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隨意地擴充套件辦學空間。退一步講,就算擴充套件了辦學空間,但老校區的建築物“老齡化”也是目前全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對這些“老齡”建築的修繕、改造是高校工程專案管理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
我國高校近些年來,重視對大型的新建建築的專案管理,認為大型的新建建築才有必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管理、去籌劃,而忽視對維修改造工程的管理,這就是所說的高校工程專案管理的“邊緣化”問題。其實,維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專案的一個重要分支領域,佔學校工程專案相當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學在2006年度用於維修改造工程的建設經費就高達800多萬元。這些工程專案的經費來源渠道不一,所應遵循的管理方式與方法自然不同,但這些工程專案的管理同樣不能與建設部、財政部七部委聯合釋出第30號令《工程建設專案施工招投標辦法》有關規定相悖。而如何將這些有限的資金較高效地應用於學校現有教學資源的改善,並在改善過程中儘可能高地保證質量、控制經費,是高校工程專案管理的又一新課題,是不容忽視的,也是高校工程專案管理的又一全新領域。
  2.3 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前期工作薄弱
  這種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工程建設專案缺乏科學的論證。我國大部分高校建校都比較早,許多高校目前的基礎設施多數是20世紀70年代末,甚至更早年建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廣大高校現有的基礎設施已不能夠滿足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為此,加快建設的步伐勢在必行。但問題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科學規劃,而不是單憑某些領導的主觀意志。其次,校園規劃有待加強與完善。過去的高校校園相對比較封閉,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教、學、研方面的發展,對學校的基礎設施需求在逐年增加,各高校紛紛在學校有限的校園空間內投資建設學生宿舍、食堂、超市、銀行、郵局等,使學校以一個“小社會”的狀態存在著,學校的教職員工及家屬、學生等甚至“足不出院”就可以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但這些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往往由於工程的迫切性而缺乏必要的規劃,有時甚至出現隨意改變規劃的現象,造成資源與資金的浪費。
  2.4 高校基本建設管理模式與工程專案管理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高校基本建設管理,就目前的現狀看,大多由學校的行政職能部門-基建處科、辦來進行管理,若遇到校區擴建或者建設規模較大的工程則由臨時組建的基建班子負責組織實施。隨著工程建設活動越來越市場化,這種管理上的缺陷已日漸明顯。
  2.5 高校新建工程專案經費控制措施不到位
  高校工程專案經費的來源渠道基本是國家財政撥款或學校自籌,但由於這些年,學校對工程專案建設的急需,使得許多工程匆匆上馬,工程專案實施的前期工作不細緻,導致後期被動,工程實施階段出現大量的洽商,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現象。
  3 高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思考與啟示
  3.1 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工程專案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規範工程決策行為
  建築工程專案建設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專案投資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點,也是專案決策的重要依據,應該加以重視和加強。高校建築工程專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做細、做精,凡涉及金額較大的專案必須經過民主決策程式。首先由職能部門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一項好的可行性研究,應是工程技術經濟最優的方案,能使重大建設專案以最小的風險、最少的投資,獲取最高的社會效益。
  3.2 建立與完善全過程審計制度
  高校開展全過程審計,就是對建設專案全過程的建設投資、建設經濟活動以及建設成果、效益等活動進行監督、稽核、評價,即從專案建議書至專案竣工的全部階段,審計部門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等,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採取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工程投資、工程質量、工程進度三個指標以及合同等專案管理內容實施跟蹤的、主動的監督、服務和控制。逐步為高校摸索出一條更科學、更規範的投資決策及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3.3 推行“代建制”
  近些年來,工程建設領域發展很快,全過程管理、PMP專案管理逐漸成為主流,而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就需要基建管理人員既要有建築方面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投資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全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達不到這種要求。所以,推行國際流行的“代建制”,成為高校基建專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資專案經過規定的程式,委託有相應資質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備相應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業作為專案建設期法人、代理投資人或建設單位組織和管理專案的建設,全權負責專案建設全過程的組織管理,促使公共工程“投資、建設,管理、使用”的職能分離,通過專業化專案管理最終達到控制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實行“代建制”後,專案建設單位無須再抽調人員成立基建班子,減輕了工作壓力;同時建立了投資方政府或高校、代建方及使用方即高校三者之間的相互約束的監督機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方說了算的現象,是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治理高校基建領域****問題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3.4 實行幹部輪崗制度,並不斷完善對權力執行的監督機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學校的幹部管理制度也必然要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實行幹部輪崗制度。輪崗,又稱職位輪換,一般指在工作部門內對擔任領導職務和某些工作性質特殊的非領導職務的工作人員有計劃地調換職位,使權力進行合理配置。首先,可以實現人才合理優化,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其次,可以培養複合型人才,提高其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其責任心,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經受鍛鍊,激發振奮精神、不斷進取和開拓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管理和協調能力。再次,可以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避免****問題的產生。同時,要大力倡導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揮校園各種媒體的作用。
  3.5 要高度重視高校整體化校園規劃
  在當今科技社會發展的形勢下,社會化、開放性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高校校園規劃發展的方向,高校和城市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慮。就校園本身來看,高校整體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將涉及校園規劃的各要素歸納為一個整體研究物件進行考慮,同時強調以清晰明確並貫徹始終的規劃結構來統領全域性,以營造豐富而統一、有序而充滿靈性的校園氛圍,反對孤立、片面地從校園區域性入手進行規劃。特別對於新校區的建設,要認真解決好新老校區的優化組合、優化使用問題。對這些新校區今後的使用,學校一定要認真籌劃、資源共享、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其作用。既不能棄之不用,也不能用得失當,更要防止在對校園做出科學規劃之前,又去盲目徵地匆匆建設新校區。
  面對未來,高校工程建設工作的必然出路就是走社會化、市場化之路,這是符合客觀規律和現實條件的選擇,同時也已成為廣大業內人士的共識。希望從事高校基本建設的工作人員能進一步認清形勢,找準問題,振奮精神,改進工作,為學校和全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學紅.現代高等學校基本建設工作的若干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4(1).
  劉雲華.淺談現階段高校校園環境建設的幾點思考[J].素質教育論壇,2007(4).
  周萬能,張衛.高校建設專案代建制模式分析[J].中外建築,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