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小企業金融財稅的政策

    摘要: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旺盛的創新活動,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動力。但隨著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的深化,在與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中小企業卻暴露出明顯的弱勢。要改善這樣的局面,就要通過制定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減輕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稅收負擔,大力營造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空間;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有力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技術進步,開展專業化協作,促進經濟增長。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政策;融資;稅收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工業總產值、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都佔較大比重。中小企業不僅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發揮著巨大作用,而且以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旺盛的創新活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動力。
    中小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隨著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的深化,在與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中小企業卻暴露出明顯的弱勢。由於遭遇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人民幣升值和從緊貨幣政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目前正面臨困難。據官方統計資料,2008年上半年共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
    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但融資難卻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先天性問題。在各種融資方式中,銀行信貸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由於中小企業有天生的劣勢,即一方面,中小企業儘管有些資產總額較大,但負債率高,因此企業擁有處置權利的自有資產少;另一方面,企業擁有的資產往往不符合銀行對變現能力、保值能力的偏好,抵押率不高,所以。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通常不願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融資難已成嚴重製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為減輕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稅收負擔,中央財政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包括新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小型微利企業按照2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徵收,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以及近期提高紡織業等企業的出口退稅稅率。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企業感到稅負較重,而中小企業對解決就業的貢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是非常重要的。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政府應該施展組合拳:財政、金融協同政策才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及其解決途徑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最活躍的經濟成分之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但融資難已成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近年來,能源、糧食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進一步加大了中小企業成本支出,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中小企業資金越發困難。尤其是目前,我國經濟出現下滑的勢頭,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胚,就成為事關中國經濟發展全域性的大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融資一般是通過以下幾個渠道完成的:一是直接融資,即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企業股票上市等形式;二是間接融資,即主要通過銀行貸款;三是民間借貸,民間融資活動的主要形式為企業向個人借貸;四是政府設立基金直接扶植。融資難已成嚴重製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1 我國沒有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銀行和證券市場。在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和證券市場。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準人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由於我國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缺乏完備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影響創業投資的退出,中小企業也難以通過股權融資。我國還沒有專門對中小企業的政策銀行。
    2 銀行信貸管理體制還不完善。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以後,在信貸管理中推行的授權授信制度,以及資信評估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制定的,使信貸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和其他大中型企業的意願得以強化,而且近兩年來,銀行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同時,由於中小企業貸款具有金額小、頻率高、時間急等特點,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相對較高,在商業銀行尚未將盈利最大化作為主要經營目標的前提下。這就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積極性。
    3 民間融資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負擔。中小企業缺乏自有資金,為求得發展,這類企業往往只能從非正式金融活動中尋求資金。主要渠道就是民間借貸,民間融資活動的主要形式為企業向個人借貸。但民間借貸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直接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途徑
    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必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現階段,應採取積極措施,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快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1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由於在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是來自銀行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未建立是造成融資難的原因之一。中小企業自身應提高其信用度,構建融資信譽。中小企業為取得融資信譽,必須比一些大中企業多付出成本,即可稱為信譽成本,為取得銀行的金融支援而做好自身的努力。
    2 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運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創造條件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目前,我國的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還比較單一,幾乎都是由政策出資建立的,擔保機構也是官方或半官方的。今後,隨著改革的深化。擔保基金應當逐步擴大到由民間籌集;擔保機構也應當是多種多樣的。
    3 解決間接融資問題的關鍵是銀行。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審批程式複雜,手續繁瑣,貸款門檻高,與中小企業貸款“短、小、急、頻、快”的特點相矛盾。在現行金融體系中,多數金融機構主要面向大型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物件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後,服務範圍、服務品種難以滿足中小企業需要。中小企業數量多,資產規模小,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可抵押資產少、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需求數量少但頻率高等問題,銀行部門不敢輕易放款,貸款條件也相當嚴格。因此,金融機構要及時整合現有資源,針對中小企業資金運作的特點,建立有別於其他法人客戶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處理流程,簡化業務處理流程,適當下放信貸審批許可權,合理簡化審批程式,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各商業銀行要積極為中小企業包括國有中小企業、城鎮集中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等提供貸款服務,各家商業銀行要設立小型企業信貸部;城市商業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要把主要的信貸資金用於支援各種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單位的發展。
    4 建立支援高新科技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國家對高新科技發展十分重視,並逐步擴大此項基金。加之對高新科技企業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將會更快地促進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
    5 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資金市場,適時推出創業板。在金融政策上,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應享受一系列政策優惠。對中小企業創業和創新的小額貸款,政府應提供財政資金給予支援,並逐步完善和健全相關的法律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比較寬鬆的融資環境。
    三、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措施
    中小企業行業種類繁雜,行業門類齊全、所有制形式多樣化,投資規模小,資金人員少,競爭力、抗風險度差,個別企業的投資人和經營管理者為了企業或個人的利益。往往重經營、重效益,忽視對企業財務的重視程度,忽視對國家稅收政策的研究和運用。
    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援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援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種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補貼,即財政貼息的方式,另外一種是通過政府投資公司直接投資中小企業。
    近年來,財政部先後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平臺式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六項專項資金,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加大支援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減輕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稅收負擔。中央財政還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力地支援了中小企業發展。
    中央政府為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施展組合拳,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措施。逐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中央財政自2006年起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門支出用於支援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開展,逐步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損失補償機制。財政部相關統計顯示,2006~2007年,中央財政共安排2.38億元,支援了266家擔保機構。2006年開展的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總額約700億元,佔全國擔保機構擔保業務總額的22%。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1.88億元支援的188家擔保機構,約佔全國擔保機構總戶數的5%。
    2008年,中央財政預算將安排2億元支援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此外,對納入全國試點範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對其從事擔保業務取得的收入,3年內免徵營業稅。
    財稅政策對擔保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增強了擔保機構的抗風險能力,有效地激勵了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的積極性,促進了擔保行業的規範發展。同時提升了中小企業的信用度,擴大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府在財稅政策上出臺優惠政策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是非常及時的。我國現行稅收政策中有一些減免稅優惠政策,如企業所得稅政策、福利企業政策、鄉鎮企業政策、新辦企業政策、技術企業政策、貧困地區政策、鼓勵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促進再就業的政策。這些優惠政策雖然不都是專為中小企業制定的,但受益的基本上是中小企業。這些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但總體來看,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比較零散,而且有一定的侷限性。現行的稅收政策在實際上還存在對中小企業不公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