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語文必考必背知識點

  在中考高考的時候一分就足以改變孩子們的命運,所以對於基礎知識我們更要重視起來。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必考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必考知識點***一***

  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初中語文必考知識點***二***

  句子成分組成的基本模式: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補語***表1***

  主語在謂語之前

  狀語在謂語之前

  賓語在謂語之後

  定語在主語或賓語之前。

  在文言文中,主語主要由名詞或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謂語主要由動詞或者形容詞充當;賓語主要由名詞或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定語主要由形容詞充當;狀語主要由副詞和介詞結構充當;補語主要由介詞結構充當。

  如果將這些成分代入***表1***即可演變成:

  名、代+[副詞或介詞結構]+動+***形容詞***+名、代+〈介詞結構〉***表2***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

  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謂語前置***、省略句、和固定結構。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屬於什麼的句式。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

  2.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也***

  3.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 劉備,天下梟雄。***……,……***

  5.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這五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型別***

  6.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為***

  8.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

  9.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誠***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11、用副詞“非”表否定的判斷句 用“非”放在主謂之間,否定謂語,形成一個否定判斷句。譯為“不是”。

  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二、被動句

  1.而君幸於趙王。***……於……***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3.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4.受制於人。***……受……於……***

  5.為天下笑,何也?***為***

  6.為仲卿母所遣。***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7.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1***“於”***“乎”***字句。

  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

  ***2***“為”字句。

  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3***“見”字句。

  如: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4***“為……所……”句。

  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5***“被字句”。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初中語文必考知識點***三***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一***.賓語前置***動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讓賓語處在動詞前面就構成倒裝。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A、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賓語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種種情況: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動詞的前面,這是古漢語特有的用法。

  ***1***、動詞前面有“不”“未”“弗”“無”等否定副詞的否定句。在這種否定句裡,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

  ***2***、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譯文:“古時候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3***、以否定性無定代詞作主語的否定句。在這類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這是否定句。它的主語是“莫”“莫”是否定性無定代詞。賓語“我”也是代詞,現代漢語“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2、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句式:疑問句***

  古漢語疑問代詞:何、誰、孰、安、焉、胡、奚、曷、盍***譯為“何不”***

  例: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問:“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誰與歸?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以加重語氣。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晉,何厭之有?

  唯利是圖

  唯命是從

  無乃爾是過與

  ***二***、定語後置

  現代漢語裡,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裡,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

  定語後置常見有四種情況

  1.中心語+定語+者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

  ***求可使報秦者人***

  ②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知其事者賓客***

  2.中心語+之+定語 ,

  “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蚓無利爪牙,強筋骨***

  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②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大四海,有幾人歟?***

  3.中心語+之***而***+定語+者,

  “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千里馬 一石粟***

  ①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附操者荊州之民***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數量詞作定語時,數量詞大多數放在中心詞的後面。

  ①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一雙白璧 一雙玉斗***

  ②嘗貽餘核舟一。

  ***嘗貽餘一核舟***

  ③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比至陳,六七百乘車,千餘騎,數萬卒***

  ***三***.狀語後置***介賓短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狀語後置有三種情況:

  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分析: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紀》***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3、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四***.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於古漢語的感嘆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