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範文

  發展和壯大我國的旅遊行業,既可以推進地方經濟的增長,也可以通過實踐摸索出提升旅遊管理的有效途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對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思考

  [摘 要] 今天,在我國旅遊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旅遊飯店業做為旅遊業三大支柱之一,其發展的巨集觀環境、市場環境、服務物件、競爭者都發生了變化。在新的環境下對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全面思考顯得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對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的思考,著重提出解決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旅遊飯店業;發展現狀;建議

  一、我國旅遊飯店業的基本概況

  一旅遊飯店業的概念

  我國旅遊飯店業包含兩成市場概念,第一層,按國家旅遊局的定義是指經公安、工商、旅遊等有關部門批准的可以接待入境旅遊者的住宿設施。它既包括根據GB/T14308-2010評定星級店、涉外遊船和公寓,也包括尚未評定星級標準的其他旅遊涉外飯店。中國旅遊飯店業的第二層市場概念為旅遊住宿設施或旅遊業,即任何定期或臨時的以商業為目的向公眾主要是旅遊者提供住宿服務的企業和相關機構。旅遊住宿設施包括旅遊飯店、賓館、公寓、旅店、招待所、江河及海洋遊船、培訓中心、療養院、度假村、假日營地、私人寓所、家庭住宅的出租客房及親友提供的免費住宿設施等。

  二旅遊飯店業發展的特點

  1.會展與假日經濟為旅遊飯店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會展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新動力。據有關分析,我國會展業2002年的直接收入超過60億元,間接帶動了的餐飲、住宿、交通、廣告、旅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假日經濟也為旅遊飯店業提供了發展空間。2002年全國餐飲業營業額達5092億元,其中假日消費將近一半。據有關行業協會對全國16個城市假日市場統計,在“五一”、“十一”“和春節”“三個”黃金週期間,國內旅遊市場接待總人數為2.19億人次,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餐飲業營業額同期同比增長31%、20%和28%。

  2.世界地區經濟、旅遊業、酒店業關係密切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旅遊業、旅遊飯店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當世界經濟、地區經濟遇到麻煩出現經濟或金融危機時,旅遊業、旅遊飯店業跟著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旅遊飯店業最希望世界地區和平,經濟發展,希望社會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發展。這對我們經營管理好飯店十分重要。

  3.滿足特殊需求、提供特殊個性化服務的特點

  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顧客已不滿意千篇一律、公式化的服務。飯店為了生存和發展,讓顧客滿意,所以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按顧客的實際需求,進行產品與服務組合,提供特殊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成為爭奪顧客和市場的焦點。這成為近代飯店業發展的一個特點。

  二、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現狀

  一我國旅遊飯店業的構成與分佈

  1.我國旅遊飯店業的構成

  近年來,星級飯店數量不斷增長,每年新評星級飯店近千家。截止2009年底,我國星級飯店總數已經突破1.5萬家,其中五星級飯店500家,四星級飯店1900家,三星級飯店5600家,二星級酒店6000家。

  2.我國旅遊飯店業的分佈

  我國旅遊飯店產業在各個區域中的佈局是不均衡的。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區域、西北地區的星級飯店數佔總量的82%,可見大部分的星級飯店都在這四大區域中。僅僅從星級飯店總數來看,泛珠江三角州地區的飯店數最多,約佔全國的1/3;其次是環渤海區域23%、長江三角洲17%,最後是西北地區。

  二我國旅遊飯店業的經營狀況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0.96%,一至五星級飯店的出租率分別為56.84%、56.73%、61.25%、63.84%、64.64%,基本表現為:飯店星級越高,出租率越高。而從同星級飯店經營的情況看,在不同地區表現差異很大。全國星級飯店經營監測資料顯示,2008年五星級飯店房價最高的為2172元,最低的只有274元;四星級飯店最高的992元,最低的只有270元;三星級飯店最高的442元,最低的只有的66元。

  三、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競爭過度與競爭不足同時存在

  由於產品的單一性導致在我國飯店行業過度競爭與競爭不足的同時存在,集中體現在:一是價格是競爭的主要形式,競爭手段不足;二是在經濟型飯店領域,企業單體質量與旅遊需求存在差距,合格的競爭主體不足;三是大部分飯店沒有市場定位的概念,在某些細分市場缺乏競爭,這也是經營行業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集團不發達,產業集中程度低

  2006年底,我國客房數在500間以上的飯店僅有113家,佔飯店總數的1%,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5.38%. 客房數在300-499間的有471家,佔總量的4%,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4.13%,遠遠沒有發揮出我國飯店業的規模經濟。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共有700餘家飯店集團管理公司,管理著1946餘家飯店,星級飯店集團化程度達16.22%。國內有14家飯店集團管理公司經營規模已進入個球飯店集團300強行列,其中最大的錦江集團排名第22位。

  三高度關注國際品牌,國內品牌不受重視

  1982年北京建國飯店引進香港半島管理,拉開了國內飯店引進國際飯店管理公司和國際品牌飯店的序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40多家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的70多個品牌進入中國,共管理1000多家飯店。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國際飯店管理集團均已進入中國市場,管理飯店480家,客房161974間,平均管理飯店48家,平均擁有客房16197間。反觀國內品牌飯店,雖然我國有10家國內飯店管理集團在客房數量上已進入全球100強,但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儘管國內集團的國際排名不斷提升,但品牌建設依然滯後,缺乏全國性的飯店品牌,尤其是高檔飯店品牌,品牌的影響力尤其是國際影響力還非常薄弱。   四人才危機

  旅遊飯店業員工的學歷結構與旅遊院校培養結構存在著明顯的不相稱現象,高中與職校員工佔到員工數量的52.19%,而大學畢業的員工僅佔9.62%.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據測算,優秀的企業人才流動率,以15%左右為宜,而旅遊飯店業的人才流動率遠遠高於這個比例,有的個別單位甚至高達50%以上。優秀人員的流失和供求的不均衡嚴重阻礙了我國旅遊飯店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對我國旅旅遊飯店業發展的建議

  一解決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措施

  1.加強巨集觀調控,調整存量結構

  變部門管理為行業管理,這是實現全行業巨集觀調控與微觀指導相統一的基礎。行業管理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對全行業的有關經濟活動加以統籌、協調、監督,併為全行業提供資訊諮詢服務。按入世承諾,2005年我國旅遊飯店業全面對外開放,國內飯店和國際飯店在我國飯店業市場上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急需政府頒佈實施旅遊飯店業的相關法律,從國家角度確立發展旅遊飯店業的基本原則和措施,規制旅遊飯店經濟活動的行為和秩序,使旅遊飯店業的發展有法可依,從而在變競爭模式。

  2.走旅遊飯店集團化,網路化發展之路

  旅遊飯店集團化經營可以實現飯店的資源共享、資訊共享,實現生產和營銷上的優勢樹立旅遊飯店整體形象。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錦江國際集團,目前總資產達165億元,管理著300餘家各類酒店,客房4.46萬間,年經營利潤超十億元,隨著國外的酒店集團香格里拉、喜來登、希爾頓等加入到我國的競爭中來,我國眾多中小型旅遊飯店很快會在管理方式上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因此,我國旅遊飯店業只有走集團化道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網路化經營,施行誇地域、誇區域的發展,改變我國旅遊飯店業“集而不團”的現象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供我國旅遊飯店業的國際競爭力。

  3.著力培育飯店品牌,推動我國旅遊飯店業做大做強

  各級旅遊管理部門在飯店星評和複核工作中要

  嚴格標準,嚴格要求,確保星級飯店的質量。要逐步建立完善星級飯店的退出機制,及時將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飯店淘汰出星級飯店行列,切實維護星級飯店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對飯店集團的支援力度,扶持飯店集團品牌發展。國家旅遊局將制訂飯店集團管理公司的等級評價標準,通過標準的引導,促進飯店集團管理公司的品牌提升。同積極創造條件,支援有條件有實力的飯店集團“走出去”發展,拓展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要進一步完善“中國飯店金星獎”評選制度,把“中國飯店金星獎”打造成中國飯店領域最權威的獎項。

  4.建立行業服務支撐與保障體系

  飯店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與人才密集型並存的行業,優秀飯店管理人才梯隊與訓練有素的員工隊伍是旅遊飯店發展基石與決定性要素,是飯店發展重要的支撐與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旅遊飯店要制定人才長遠規劃,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形成科學的長效制度,抓好企業的再培訓,不斷培養和造就一批擁有共同價值觀、掌握管理技術的職業經理人梯隊與訓練有素的從業人員隊伍。

  參考文獻:

  [1]杜江.我國旅遊飯店業的發展問題[N].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2]胡靜,陳峰雲.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新趨勢[N].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71.

  [3]徐虹.飯店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國家旅遊局人教司.現代旅遊飯店管理[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6.

  篇2

  移動商務在旅遊業中的發展

  摘 要 目前移動電子商務國內外發展迅速,通過手機等移動裝置進行可靠的電子交易成為網際網路交易的一大組成部分。行動通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位置以及個性化服務。 論文通過對旅遊業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結合旅遊業在移動商務的現實應用,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及策略。

  關鍵詞 移動商務 旅遊

  1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制約我國旅遊網絡發展的不但有技術問題,而且存在傳統旅遊業的經營環境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缺少信用。尤其在國內B to C即銷售商對顧客電子商務中,由於目前電視臺廣告的可信度都存在一些問題,顧客在網上選擇旅遊產品更會有一種恐懼心理。2法律法規建設的相對滯後使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底氣不足。3網上支付的侷限成為旅遊電子商務成功開展的“瓶頸”。4複合型人才的缺乏使現有的旅遊電子商務網站水平較低。開展旅遊電子商務缺乏大量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人才的匱乏是影響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因之一。5旅遊網站經營的業務大部分與傳統旅遊企業重疊,缺乏適合網上交易的新型旅遊電子商務產品。大多數旅遊網站在發展電子商務時,推出的旅遊產品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更多的是將傳統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簡單地複製到網頁上來,沒有特色與賣點。

  2 移動商務在旅遊業中的發展優勢

  2.1普及面廣

  移動電子商務所需用的交易工具就是手機、PDA這些終端的通訊工具,而我國在2010年行動電話使用者已經超過了10億,這個資料大大超過了網際網路的1億,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下,可以開發很多的潛在使用者需求。

  2.2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完全消除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手機、PDA、電腦等都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線上,實現隨時隨地訪問。

  2.3個性化服務

  移動電子商務服務不同於任何其它銷售模式,它能完全根據銷售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定製,使用者隨時隨地可以來使用這些服務,裝置的選擇和提供服務訂製的方式完全自由,完全由使用者來定,商家可以及時、細緻地獲取使用者需求資訊,能夠利用客戶個性化需求和喜好提供更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建立和加強客戶關係。

  2.4良好的身份認證

  相對於傳統的電子商務來說,移動商務在使用者的消費信用問題上還是擁有一定的優勢互補的。因為手機號碼具有唯一性,手機的SM卡上儲存的使用者資訊可以確定一個使用者的身份,對於移動商務來說,就有了一定的信用認證基礎。移動電子商務同傳統的電子商務相比,使用者終端更加具有專用性。因此,商業資訊可以直接發給使用者終端,加強了移動使用者獲取資訊的及時性

  2.5基於位置的服務

  移動資訊網能夠獲取和提供移動終端的位置資訊,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獲知所處的準確的位置,也可以用手機查詢目標的定位資訊。與位置相關的商務成為移動商務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把資訊傳送給正確的人,同時還可以對移動物件進行實時監測和跟蹤。

  2.6安全救援服務

  旅遊安全是旅遊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也是旅遊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遊客的流動性和個體性,又使得整個旅遊行業的自身危機處理能力極弱。移動電子商務提供的安全救援服務,可以通過對使用者位置的確定,給使用者提供在緊急狀態下的救援活動。

  2.7移動導遊服務

  移動導遊服務指在旅遊的過程中,通過電子化的手段進行景點介紹、行程安排等。通過電子導遊以高質量、大篇幅、有情趣地多種語言向遊客進行講解,在遊客瞭解景點的人文歷史和風士人情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景區導遊品質和維護景區的良好形象。

  3 移動商務在旅遊業中發展的推廣政策

  3.1加強政府引導和扶持

  加強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巨集觀指導,在旅遊資訊網建設、旅遊資訊開放、旅遊資訊網路上的電子商務等各個方面提供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和修正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解決網上的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 ,在旅遊資源的整合方面,政府和行業協會要一起合作 ,加快旅遊電子商務的標準體系建設。

  3.2提高旅遊企業的市場定位

  旅遊企業尤其是旅行社必須在傳統業務專案上力求創新,深入調查市場,瞭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順應時代潮流,為消費者提供實時互動的服務,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動態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3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加強相關專業人才培養

  首先,對於各級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而言,要組織從業人員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針對不同應用層面的管理和應用人員開展培訓教育,提高推進旅遊資訊化和掌握電子商務技能的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和造就一支既熟悉業務、又懂資訊科技的專業隊伍。其次,高校應針對實現旅遊現代化的需求,注重培養旅遊電子商務複合型人才。

  3.4引導和培養民眾網上消費的觀念

  要發展電子商務必須調動消費者廣泛參與的積極性,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新觀念,來推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離不開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對它的認同影響著它的程序。美國的電子商務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它們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消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美國郵購和電話訂購比較成熟,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交易。而我國恰恰缺乏這種環境,因此,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消費新觀念。

  參考文獻

  [1] 杜曉慧,周玲強,段建平.移動電子商務在旅遊業中的應用模式與營銷創新[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7.

  [2] 曹武,郭零兵.簡訊在旅遊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應用[J].中國電子商務,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