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現象調查論文

  社會現象按照是否對本物種發展有利分為積極社會現象和消極社會現象,研究關注社會現象有利於把握動物發展規律,探討社會良好發展程序,改變不良習性等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大學生失戀現象調查與分析

  【摘 要】目的:調查我校大學生失戀現象,瞭解失戀因素,為心理教育中心提供資料,從而使失戀方面的心理教育工作更為有效。物件:234名浙江海洋學院大學生, 其中男138人,女96人;大一92人,大二75人,大三67人。方法:採用大學生失戀現象影響因素調查表,從性別、年級兩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女生相對男生對大學生失戀的影響因素定得較多;高年級對大學生失戀的認識更為現實;低年級對大學生失戀影響因素定得較少。結論:大學生在校園失戀現象普遍存在,性別、年級仍存在差異。

  【關鍵詞】失戀; 分手; 大學生

  縱觀當今的大學校園戀情,低年級的大學生由於初離家門,人在異鄉,不免心生孤獨之感。此時若因緣機遇,適逢心儀物件,非常容易涉足愛河,從而找到依賴和寄託。而中年級的大學生,許多是因為大學生活得相對悠閒與輕鬆,或者受電視劇或者言情書籍的影響,再加上身邊朋友逐漸開始進入戀愛階段,從而亦心生嚮往,而高年級的大學生,雖然不能一概統括,但相對於低年級的同學已成熟不少,此時的戀愛往往有著一定的功利性。許多高年級的大學生開始戀愛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有的為了走關係,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或者女生找到長期飯票,男生希望少奮鬥二十年,等等,不一而足。

  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衝動。一旦失戀,往往造成愛情的悲劇,其中主要體現在傷害對方,自殺,精神分裂,厭惡俗世等。面對這些的潛在危險,我們的高校教育者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每個班級都有心裡委員,舉辦過很多有關的活動,這使大學生關於大學生戀愛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瞭解低中高各個年級的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因素,進而減少像上述的事發生。因此關於對低中高大學生戀人的分手的影響因素的調查有一定的調查意義。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浙江海洋學院的學生234人,其中男138人,女96人;大一92人,大二75人,大三67人。具體男大一44.2%,大二30.4%,大三25.4%;女生大一32.3%,大二34.4%,大三33.4%。平均年齡為20歲。

  1.2研究方法

  自編低中高年級大學生失戀影響因素的調查表,內容包括與異性交往時的感覺、戀愛時的心態、大學生失戀的原因、對戀人因某事而分手所持的態度等。以團體方式進行調查表發放。資料以百分比進行比較。

  2 結果

  關於心理諮詢的物件,採用多項選擇的方法進行調查,結果依次為;

  2.1與要好異性交往時的滿意情況

  表1顯示,大多數的大學生在戀愛前期時既有快樂也有煩惱,這是正常的戀愛因素。但是,從資料中我們可以讀得大學生與異性交往時,煩惱的時候顯得更加頻繁。在戀愛過程中,對於煩惱有了更廣泛的定義。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雙方煩惱的是如何讓對方更加重視自己,更加喜歡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甜蜜的煩惱”。其中,女生要比男生更加煩惱,這是因為女生的心思比男生要更加細膩,同時又羞澀於言表。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高中低各年級的資料並沒有很大的差異,這也說明了大學生戀愛的低年級化,以及其普遍性。

  2.2要好異性交往時的要求情況

  表2顯示,大部分人都對由身體因素而引起的分手現象持反對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現今大學生們的戀愛是純粹的戀愛。在大學這樣一個相對輕鬆、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他們考慮到的只是自身的心理需求。

  2.3經濟原因

  由表3可以發現,因工作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分手現象要比因相貌太醜這一因素引起的手現象更加普遍。當問卷涉及到“你的TA因為你賺的錢比較少而離開你,那你持以何種態度?”,調查顯示的資料並不那麼具有一致性。僅從性別上來說,41.7%的女生持反對態度,7.3%持支援態度,而男生有26.1%持支援態度,且比持反對態度的調查者多出3.6%。由此說明女生遠遠不如男生那麼理性,那麼現實。從不同年級段的角度來看,大三的學生對於這項分手因素持支援態度遠遠大於持反對態度的百分比,而這與低年級大學生形成鮮明對比。這說明就業壓力和社會壓力對於大學生的戀愛觀有著重大的影響力。當問卷涉及到“花錢多”這一因素時,資料顯示比較一致,其中大三學生的態度更加明顯地偏向於支援態度。這說明,跟外面的現實世界走得越近,大學生的戀愛觀也就變得越現實。這是大學生的成長足跡,需要外界人士的引導。

  2.4個性原因

  毋庸置疑,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贊同因個性不合而引起的分手結果。對於個性因素中的浪漫因素和朋友因素,大家的態度也都是相當一致的。反對因不懂浪漫而分手,反對因太在乎朋友而分手。

  2.5社交或價值觀

  由表所顯示的資料,我們知道大三學生的態度與低年級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大三的女大學生迥然不同與低年級的女大學生,她們變得更加現實,不在只是純粹地談戀愛。她們更多地考慮到家人的想法和意見,更多地考慮到未來的歸宿和發展。僅5.77%的大二男生支援因志向不同而分手的現象值得讓人深思。

  3討 論

  大學生對失戀的認識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戀人分手影響的因素的判斷。總體上看,大學生不同年級段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性。表現為:

  低年級的大學生失戀的原因大多是認識到開始的草率,對對方認識的不足,及心理的成熟,性格和眼界都發生了改變,有了更心儀的物件或者希望結束與並不很喜歡的戀人的戀愛關係。

  中年級的大學生失戀原因許多是盲目追求脫離現實的藝術化的愛情,他們過分追求時尚、潮流,至於戀愛對方和客觀條件是否允許這樣的愛情存在,則欠考慮。這種人是具有理想型戀愛心理的人,深信多找幾個會使將來更幸福,因為可以體會不同型別的戀人,覺得可以辨別哪種型別更適合自己。但最後卻往往孓然一身,或者懷念最初的戀人。

  高年級的大學生失戀原因多是現實原因,畢業將至,從此天各一方,天長日久,感情就逐漸轉淡。或者,因為家庭原因,家裡為其找到更合適的物件,主要是相距更近,經濟條件更好,更瞭解,當然也有部分是移情別戀,在家鄉找到更心儀條件更佳的。

  總之,影響大學生失戀的因素與多方面因素有關。面對這些失戀造成愛情的悲劇的潛在危險,我們的高校教育者應該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應該舉辦一些有關的活動,這使大學生關於大學生戀愛這一方面的認識有一定的提高,,進而減少像不必要的事發生。

  4 小結

  大學生對失戀現象影響因素的認識,總體與現代大學生失戀現象的因素一致。女生對大學生失戀的影響因素定得較多;高年級大學生對失戀的認識更為現實;低年級大學生對失戀影響因素定得較少。建議高校應提高大學生對戀愛的認識,減少戀人分手造成的不必要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王登峰,張伯源. 大學生心理衛生與諮詢.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43-68.

  [2]錢銘怡. 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4-97.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