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食品安全形勢的相關論文

  食品安全關係國計民生,關係科學發展觀核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嚴格把關,狠抓落實,做好食品安全源頭把關工作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摘要: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要素,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就餐者的身體健康,加強營養膳食保健和食品衛生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全力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質量監管部門所面臨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和諧社會 食品安全 監管工作

  食品安全關係國計民生,關係科學發展觀核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嚴格把關,狠抓落實,做好食品安全源頭把關工作至關重要。最近頻繁發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從“大頭奶粉”到“蘇丹紅”事件,從“三鹿奶粉”到“雙匯瘦肉精”、 從金華火腿到血燕窩,再到今天的潲水煉油等,這些問題恰恰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漏洞。問題食品和食品安全已引起消費者自發自覺地關注,已成為目前公共健康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食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要素,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就餐者的身體健康,加強營養膳食保健和食品衛生安全至關重要。建立起“責任明確、制度健全、運轉高效、風險可控”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質量工作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一、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1、經營者法律意識不足一些食品企業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環境認知不夠,行業誠通道德體系建設滯後,已成為目前危害中國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從業人員見利忘義,見錢忘責,置廣大消費者利益、安危於不顧,肆無忌憚地生產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斷翻新。更多的一些食品生產經營缺少社會道德責任感,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擇手段,包括濫用食品新增劑,食品質量不能保障。

  2、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少數地方政府和職能機構出於對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錯誤認識,以及片面追求GDP增長的政績觀等原因,沒有做好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偵破工作,對違法犯罪行為不能有力打擊,個別監管部門和人員甚至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玩忽職守,使一批不法企業有機可乘,肆意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等不正當競爭的卑劣手段搶佔市場。

  3、部門職責不明、責任不清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監管一直由多個部門分段管理,因此存在著各部門工作銜接不緊密,有些法律保障不完善、權利義務內容不具體、損害補償不明確等問題。在監管工作中,還存在職責分工不明確的現象,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現相互扯皮、推諉責任的現象,造成一些環節監管缺失。

  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路徑分析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素質

  首先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注重加強有關食品安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資訊、新理念的教育;其次建立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教育部門要將食品安全知識編入中、小學相關教材,作為學校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培養他們從小就樹立起一種正確的食品安全觀;開展高等教育,培養高階食品安全專門人才。同時要加大對從事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識水平。最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社會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建設,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只有全民素質提高了,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2、明確工作目標,實行動態監管機制

  全面履行區域範圍內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安全衛生監管責任,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工作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和佈置,建立健全監管檔案,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動態監管。要通過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模式,劃分巡查監管責任區,規範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集中查處一批違法案件,曝光一批違法產品,打擊一批違法分子,提升食品企業主守法意識和責任意識;幫助食品企業健全標準,使食品安全形勢得到根本好轉。只有這樣好,食品產業才能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3、完善檢驗檢測手段,規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這些年太多經驗教訓都表明,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危機,必須轉變原有監管模式。“瘦肉精”、“地溝油和染色饅頭”之所以氾濫成災,這與現行評價體系不完善,相關配套服務不健全有很大關係。假如能及早發現“瘦肉精”、“地溝油和染色饅頭”汙染食品影響人體健康,就可採取相應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措施,從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要從過去側重於政府的審批、核准、執照發放、資格審查轉變到建立起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科學監管機制,並建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有效控制,食品生產者應當依法生產,保障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各級監管部門應依法將監管關口前移、將監管重心下放、把日常監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打防結合的工作方針,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綜合成本優勢,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完善檢驗檢測

  4、落實部門聯動,突出工作成效

  食品安全是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是實現“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為此,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體部署,積極主動參與工作,贏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援,形成政府主動負責、職能部門依法監管、社會各界積極監督的良好局面,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運轉。

  三、結束語:

  食品安全監管既是一項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艱鉅、長期而又複雜的任務,需要進行長效管理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參與和監督。各地區、各部門除要常抓不懈,防止反覆外,還應當充分借用社會的力量,切實有效的做好食品安全的長效監督,使問題食品無處藏身。

  參考文獻:

  [1] 徐楠軒:《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現狀》,《中國衛生法制》2009第2期,第07-70頁。

  [2] 蘇方寧:《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概觀及其啟示》,《農業質量標準》2010年第0期,第20-08頁。

  [3] 彭聰:《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及措施》,《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9年第10期,第60-78頁

  作者簡介:吳珂1972-,女,湘潭市產品質量監管檢驗所工程師,主要從事產品質量監管檢驗工作和研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