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論文畢業範文範例

  隨著我國社會經不斷髮展與進步,科學技術也在逐步、穩健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應用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應用論文範文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研究

  校本課程school—basedcurriculum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這一思想源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張學校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群代表等參與課程的決策,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為本位、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它對於學校辦出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最實用、最有價值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必要性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要求每個職業人都會應用,而不再僅是專業人員的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普遍性。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較少的課時內學習到更多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是當前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並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生應有的文化知識,也有部分學生在不發達的山區學校學習,學習很刻苦,但是計算機接觸較少。很多學生經常上網玩遊戲、聊天等,但對於應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等專業知識卻一竅不通。以前我們使用過的統編出版的教材知識更新慢,而且內容簡單,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又加上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公共文化課,學校的每個系、專業都要學習,而不同的專業課時數又不盡相同。因此,很有必要開發適合學生現狀,能夠提高學生理論、操作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原則

  在編寫過程中,首先要以教學大綱為準則,突出實用性原則。我們要編寫的是適合筆者學院中、高階各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因此要擺脫普高“學科本位”“學歷本位”辦學模式的影響,以“提高操作能力”理論為指導,實現基礎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教材中要突出實踐環節,強調動手能力。當前中、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很普遍,要本著“必需、夠用”原則減輕課程的難度,把理論課融入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課程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儘量使理論簡單化,圖文並茂,使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其次,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廣泛調查和收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畢業學生在單位使用計算機的情況、用人單位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需求情況等資訊,在此基礎上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編寫方向;經常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反思教學習慣,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行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校本研究的積極性。最終,我們校本教材的編寫人員,確定了六章的內容,即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計算機網路,對應的硬體型號是最新的,軟體也是用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版本。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方法與分工

  該校本教材在編寫前首先採用了調查研究法,所有的編寫人員都參與。經過前期的準備調研工作後,確定了教材的內容,採用了分工合作法,第一、二章計算機基礎知識和Windows由一位成員負責,Word和Excel分別由一位成員負責,最後的兩章Powerpoint和網路基礎由一位成員負責。每位成員分別完成初稿,然後將各自分工的部分組織起來,進行討論,根據反饋的資訊再做修改、補充,由高階講師進行稽核,最終由主編進行組織組合、稽核定稿。在整個編寫過程中,每位成員反覆採用了文獻研究法,閱讀、查閱大量有關資料,進行理論部分的編寫,做到精確無誤。針對我們的校本教材,設定大量的實驗部分,每位成員根據教學經驗,蒐集資料,相互探討,編寫學生感興趣、易上手的案例。當然,整個過程也有若干個反覆過程。我們每週固定時間開研討會,採用了研究機制和活動機制的方法。每位成員進行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共同進步。每一位成員遇到了什麼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大家都出謀劃策,最終得到最好的答案。曾經編寫Word部分的王老師就在學生很感興趣的圖文混排處提出一問題:安排什麼案例呢?校報編輯、海報設計,還有茶葉廣告等若干個,不可能全部採用。針對這一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後來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採用了以上三個。因為本校有市場營銷、廣告設計等專業,他們可以選用後面的案例,而其他專業可以引用第一個案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當然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多次,大家相互交流,探討研究,相互合作,使問題迎刃而解。

  四、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收穫

  隨著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一系列的自學、集體學習、培訓交流帶來了我們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課程意識的提升。在編寫教材過程中,他們廣泛徵求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學生的需求來安排內容、確定方式。可以這樣說,校本教材的開發,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師創新思維,構築起了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第一,教師的合作意識增強了。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多方面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合作探討反思的過程。它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誠與汗水。但是校本教材的開發對學校的多數教師來說是頭一次,因此在編寫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有了問題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討,你問我答,你的問題我補充,在來來去去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師在合作中成長起來。第二,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教材編寫是一個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一個開發與研究結合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揚棄,這樣的過程實則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第三,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由於所編寫的教材為本院的學生量身打造,學生學起來更適應,而且每一位老師對所教學生的專業不同,可以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這樣在有限的課時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計算機操作。

  五、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總結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關注。

  1.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和創造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所以如何提高教師的認識,激發每位教師的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能在繁忙的教學和管理之外積極查閱資料、諮詢專家,力求教材的豐富和準確。

  2.教材的使用與優化

  學院各系專業不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定也不一樣,有周課時2、4、6之分,所以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內容的取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另外,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基礎內容的重複講解既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浪費了教育資源,所以我們也要考慮如何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一步的優化。

  3.不足與展望

  我們教材編寫組的每位成員都有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管理工作,周課時達到18~20課時,雖然我們力求精益求精,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教材難免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以後的應用推廣中,我們會繼續跟蹤調研,進一步修訂教材。

  計算機應用論文範文二:計算機應用專業現代學徒制思考

  摘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顯著的特點是偏向於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契合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本文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為例,探索研究了現代學徒制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實踐與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專業;現代學徒制;理論與實踐

  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以及省教育廳下發檔案的精神與要求,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實踐,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1現代學徒制的內涵、特點及意義

  現代學徒制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推進的一項育人模式,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結合,是一種產教融合、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以校企合作為前提,以工學結合為核心,學生上學即就業,一部分時間在企業生產,一部分時間又在學校學習,有著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真正實現了做中學和學中做。建立現代學徒制有利於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能夠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通道,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2計算機應用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與探索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自開設以來,在教學改革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較為複雜,學生要學習程式課程、理論課程、應用軟體課程等,沒有明確的就業導向。另外,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單一,理論課與實踐課交叉排課,實踐課比例不高,不利於學生的技能培養。顯然,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畢業生,經過調研研究,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變課程體系設定,根據學生的興趣分方向培養曰轉變教學模式,採用專案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手段等等曰加強校企合作,大力投入實訓場所建設,引進工作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具有獨特優勢。

  2.1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完善學徒培養管理機制,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分工,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完善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探索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統籌利用好校內實訓場所、公共實訓中心和企業實習崗位等教學資源,形成企業與學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長效機制。

  2.2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

  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進校企共同研製、實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據不同的生源特點,實行多種招生考試辦法,為接受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學徒提供機會。規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程式,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學徒、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對於年滿16週歲未達到18週歲的學徒,須由學徒、監護人、學校和企業四方簽訂協議,明確各方權益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

  2.3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

  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設基於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於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於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

  2.4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

  完善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明確雙導師的職責和待遇,合作企業要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考核,並可享受相應的帶徒津貼。將指導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並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校企雙方共同制訂雙向掛職鍛鍊、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專業建設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

  2.5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制訂學分制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創新考核評價與督查制度,制訂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建立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制訂學徒管理辦法,保障學徒權益,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合理報酬。落實學徒的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3結束語

  隨著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學校和系部應積極分擔培訓成本,合理分配培訓任務,消除企業顧慮,吸引企業參與,建立共贏的長效機制。系部要建立合理的學徒培養標準和學徒註冊制度,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培訓規範,建立工學有機聯絡以保障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就業前景,為校企合作建立可持續的發展通道,促進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

  [2]時武略.高職計算機軟體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軟體工程師,2015,1.

  [3]高葵芬.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