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

  成大事者,必有成大事之德。“性格決定命運”,“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等這些道理所有家長都不陌生。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誠信做人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誠信做人方法

  一、孩子說謊要先搞清原因再處理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遇到孩子不誠實就直接教育,需要先搞清孩子說謊的原因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有時候孩子說謊可能只是因為年齡特點,孩子在2、3歲的時候,分不清楚現實和幻想,所以經常把幻想的當做實話說出來,這時候不要說他說謊,只要讓他慢慢知道什麼是現實的什麼是幻想的就行了,慢慢引導他。

  二、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認知錯誤而不是接受批評

  孩子撒謊了,家長肯定會很生氣,想教育一下孩子。但在教育前希望家長認清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單純為了批評孩子。各位家長會說,當然是教育孩子。那麼,既然是教育孩子家長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的選擇和教育內容了。孩子說謊了,家長應該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生的事,你願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三、合理把握懲罰的度

  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度去懲罰孩子,不可過重不可過輕,不過過細不可過放縱。

  家長對孩子的小過失往往過於苛刻,孩子就會試圖掩蓋實情,以逃避懲罰。這些家長如果不消除孩子的恐懼,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撒謊,進而更嚴後地斥責孩子,反而會促使孩子更堅定地掩蓋過失。久而久之,真的可能養成說謊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偶然的過失,而是應該耐心向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幫助孩子處理過失造成的後果,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相反,如果為逃避懲罰而說謊的行為習慣,再和不良的個性特點結合,則可能導致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蓄意欺騙說謊。

  四、勿以惡小而縱容

  孩子有時候會撒一些很小的慌,而往往有些家長認為這些不傷大雅就沒有及時地糾正,而是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這是絕對錯誤的行為,不及時糾正會讓孩子認為這樣沒問題,久而久之實則是幫助孩子養成不誠實守信的壞習慣。

  五、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撒了謊,家長最好不要正面去指責孩子,尤其不要在公眾場合去指責,很容易傷其自尊。應該通過一些有啟發性的故事等方法讓孩子去認識感受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再對其錯誤進行指出並引導其改正的方法,這樣不會造成叛逆和惡性迴圈。

  六、做好家庭榜樣

  在孩子7歲以前,通常是隻認行為而不認語言的。並且,孩子一些習慣的養成也是模仿學習而不是說教學習。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行為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

  七、教孩子分清誠實與善意的謊言

  教孩子要誠實守信並不是要孩子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說出來,有些時候事情本身並無對錯,但如果不顧及社交關係而直言直語也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都屬見仁見智,本無所謂對錯。比如個人的衣食住行,䄣穿衣戴帽,興趣愛好等等。許多自認為有話直說是誠實、真誠的表現,其實是簡單的用自己的觀念和習慣去徇別人的態度與行為,一遇到不對自己味口的事,立刻就去指責別人,實際上這並不是對他人善意的真誠,只是自我不悅情緒的隨意宣洩。

  處理孩子說謊原則

  1、父母以身作則

  若媽媽是個大迷糊,正翻箱倒櫃地找尋什麼,一向做事仔細的爸爸看到了,問及媽媽發生什麼事,媽媽怕被責罵,於是說“沒什麼”,那麼站在一旁目睹的孩子便學會,為了避免責罵可以說謊。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學習、模仿的依據,因此父母須以身作則,才能做孩子的榜樣。

  2、先不急著責備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不必貿然發火或是大聲責備,讓孩子不會受到驚嚇或是感到害怕,這樣才能清楚知道孩子說謊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在一個客觀平靜的氣氛下,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才有正向的發展。

  3、理清不誠實的原因

  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是為自我保護、贏得大人注意,還是孩子分不清故事與現實生活有段距離,所以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鏡,會讓他們時而有遊戲的效果,時而又令他們害怕,通常要到五歲左右,現實與幻想之間才有一定的認知區別。

  4、就事論事

  家長必須持一個態度,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生的事,你願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5、增強誠實行為

  若誠實之後帶來的都是怒罵、指責,說謊行為將屢次出現;說出真情後,常可獲得解決辦法,或獲得父母諒解一起跟著想辦法,誠實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父母應該練習對情緒的控制,當預期有負向情緒時,可暫時離開現場或十分鐘後再談。

  6、真心話的魔力

  不但是孩子,父母將實情說出後,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麼複雜與困難,隱瞞後的不安與吐露實情後的釋放快樂,全靠自己的選擇。

  7、適時給予鼓勵

  可以告訴孩子,即使他這一次犯錯,但是媽媽很高興他能有勇氣承認,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將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驗與他分享,讓孩子知道這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此外,當孩子願意承認錯誤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讓他能繼續朝著正向行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