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方法

  忠誠和信任體現了中國傳統道德和中華民族人格的要義。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方式

  一、孩子說謊要先搞清原因再處理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遇到孩子不誠實就直接教育,需要先搞清孩子說謊的原因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有時候孩子說謊可能只是因為年齡特點,孩子在2、3歲的時候,分不清楚現實和幻想,所以經常把幻想的當做實話說出來,這時候不要說他說謊,只要讓他慢慢知道什麼是現實的什麼是幻想的就行了,慢慢引導他。有時候孩子說謊是因為生理需求,比如對某些食物或對玩具等的心理生理需求而導致說謊。而有些時候孩子撒謊是怕父母失望,因為父母對自己期望太高,有的是怕父母知道真相後的後果。總之,孩子說謊的原因可能很多,要先搞清孩子撒謊的動機再針對性處理,萬不可採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是好事,通過孩子的錯誤可以讓孩子受到教育進而有成長進步。

  二、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認知錯誤而不是接受批評

  孩子撒謊了,家長肯定會很生氣,想教育一下孩子。但在教育前希望家長認清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單純為了批評孩子。各位家長會說,當然是教育孩子。那麼,既然是教育孩子家長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的選擇和教育內容了。孩子說謊了,家長應該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生的事,你願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三、合理把握懲罰的度

  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度去懲罰孩子,不可過重不可過輕,不可過細不可放縱。家長對孩子的小過失往往過於苛刻,孩子就會試圖掩蓋實情,以逃避懲罰。這些家長如果不消除孩子的恐懼,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撒謊,進而更嚴重地斥責孩子,反而會促使孩子更堅定地掩蓋過失。久而久之,真的可能養成說謊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偶然的過失,而是應該耐心向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幫助孩子處理過失造成的後果,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相反,如果為逃避懲罰而說謊的行為習慣,再和不良的個性特點結合,則可能導致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蓄意欺騙說謊。而有些家長,孩子犯了錯就打孩子。如果家長單純依靠打來教育孩子,只能說明家長非常不負責任。有些孩子越打越倔,而有些孩子打多了會造成孩子懦弱,不要聽信網際網路上所謂的“打進北大”,虎爸等內容。每年孩子千千萬,在特殊生活環境下以及具體兒童特點上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意義。孩子撒謊了,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倔強,你越打他他越不服,對這樣的孩子打不是解決的辦法,要多找他談談心,陪他們出去玩,一個好的父母也會是孩子很好的朋友的。但如果孩子撒謊是為了掩蓋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偷錢等有悖原則的事情,而孩子又是不服輸的個性怎麼打就是不認錯,怎麼辦?筆者建議,可以嘗試一些其他方法,如苦肉計,父母吃點虧,懲罰自己,讓孩子看見,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怎麼錯,做父母的永遠是第一個也是最該受懲罰的人。打也是藝術,打了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他好,最怕的就是打了不說,孩子不買賬,越發厲害。

  四、勿以惡小而縱容

  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度去懲罰孩子,不可過重不可過輕,不可過細不可放縱。家長對孩子的小過失往往過於苛刻,孩子就會試圖掩蓋實情,以逃避懲罰。這些家長如果不消除孩子的恐懼,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撒謊,進而更嚴重地斥責孩子,反而會促使孩子更堅定地掩蓋過失。久而久之,真的可能養成說謊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偶然的過失,而是應該耐心向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幫助孩子處理過失造成的後果,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相反,如果為逃避懲罰而說謊的行為習慣,再和不良的個性特點結合,則可能導致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蓄意欺騙說謊。而有些家長,孩子犯了錯就打孩子。如果家長單純依靠打來教育孩子,只能說明家長非常不負責任。有些孩子越打越倔,而有些孩子打多了會造成孩子懦弱,不要聽信網際網路上所謂的“打進北大”,虎爸等內容。每年孩子千千萬,在特殊生活環境下以及具體兒童特點上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意義。孩子撒謊了,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倔強,你越打他他越不服,對這樣的孩子打不是解決的辦法,要多找他談談心,陪他們出去玩,一個好的父母也會是孩子很好的朋友的。但如果孩子撒謊是為了掩蓋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偷錢等有悖原則的事情,而孩子又是不服輸的個性怎麼打就是不認錯,怎麼辦?筆者建議,可以嘗試一些其他方法,如苦肉計,父母吃點虧,懲罰自己,讓孩子看見,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怎麼錯,做父母的永遠是第一個也是最該受懲罰的人。打也是藝術,打了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他好,最怕的就是打了不說,孩子不買賬,越發厲害。

  培養孩子誠實守信方法

  1培養孩子誠實從點滴做起

  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它既要求家長有長期堅持的耐心,與時俱進的細心,又深深紮根滲透於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中,貫穿家庭生活和親子成長的全過程。

  家長應從小就要求孩子說真話,不說假話;做錯事時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改正;不拿別人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還;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針對社會上那種坑蒙拐騙的行為,父母要態度鮮明地進行批判,要讓孩子堅信,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是必將受到懲罰的。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總之,父母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誠實之心。

  2為孩子做誠實的榜樣

  父母要培養一個有責任心,以誠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則,做誠實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

  為了培養孩子的誠實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誠信,不要說話不算話。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兌現,應及時向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應設法兌現自己的承諾。如父母言而無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為說了話可以

  不算數,慢慢地他們也會這麼做。

  3營造誠懇、互信的家庭氛圍

  父母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創造愉悅的講誠信的氛圍,以感染孩子的心靈。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信任。孩子儘管年齡小,但他同樣會體會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從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會更加懂得怎樣去尊重、信任別人和怎樣得到別人的信任。

  可以在一種輕鬆的環境中,告訴孩子說謊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告誡孩子說謊或許能讓你一時矇混過關,但遲早也會讓他人發現事情的真相,等真相大白之後,不僅會讓你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還會失去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對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別人就不願意再跟你接近了。這樣的話,孩子便會在愉悅互信的氛圍中受到啟迪,講誠信的意識也就會逐步培養起來。

  4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守信,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但是,許多孩子卻 表現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後天的某種需要引起的,比如為了滿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為了逃避受批評、受懲罰,這些都助長了孩子撒謊的惡習。

  父母應該認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儘量滿足其合理的部分。而滿足孩子的時候應該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要分析孩子的需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裡話,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測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向父母講述了他的需要後,父母應該跟孩子一起分析,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的、正確的,然後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對於不合理的需要,則要對孩子講明道理。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或者覺得事情無關緊要就放縱他們。長此以往,孩子就會不斷地強化不良行為,形成不良的品格,最終影響到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