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大專畢業論文投稿

  作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小學教育還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因材施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突出理念上的“以人為本”,實施中的“以學生為本”,教師兼顧“教學目標”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雙贏。孔子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典範,實現統一要求與學生個性特長兼顧的整合。在新課改的今天,將這一原則內化為一種理念,變為一種策略,可以處理教學中的統一要求和學生個性特長間的矛盾,從而形成一種常規的教學模式。

  一、點燃學生體育興趣――因材施教之基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無不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可見,興趣推動他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小學生最大特點就是愛玩,喜歡體育課,多數因素是不用坐在教室裡面對書本與黑板,可以在操場上任意跑跳。體育課多在戶外進行,但是,同樣的班級,一樣的教學內容,有些同學就能在老師指導下非常認真地練習,而有的同學任憑老師怎麼強調也提不起精神,主要就是學生個體基礎與興趣存在差異性。筆者抓住這一特點,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摸索不同學生興趣,根據學生不同興趣進行教學。如小學球類教學時,包括小籃球、小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筆者不做統一規定,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運動參與其中,如籃球運動的學習,在跑、跳、投等各個運動形式中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訓練,全員學生不僅鍛鍊了身體,還提高了體育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了增加課堂練習中的合作,筆者在教學中還設計了“懲罰”措施。如排球教學中,教學生墊球練習,十分鐘後為小組傳球,墊球傳球過程中,失誤了就要在墊子上被“懲罰”――做5個仰臥起坐。為了不被罰,學生紛紛與其他同學交流墊球傳球技巧經驗。基於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配合,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從小享受到了體育課程的樂趣。

  二、恰當地給學生分層――因材施教之源

  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這句俗語反映出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當然,學生也不例外。教育界提出來一個話題――“分層教學”,即基於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合理恰當地分組,使各組水平相近,然後分層區別對待,從而各組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是通過分類編組、分類指導,達到分類提高的一種教學方式。分層教學避免了“優等生作業後閒無事,後進生忙也跟不上”的局面,有利於增強學習信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摘到桃子”,在體育課堂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實現師生合作、生生交流的高效。

  如教學快速跑時,快速跑是最快位移能力的體現,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對快速跑非常擅長,最適合那些好動、好玩的學生,筆者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和競爭意識,採取直接比賽的方式,以50米短跑比賽幫助這類學生練習,練習過程中掌握快速跑的正確動作,提高速度、力量、靈敏協調素質,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奔跑能力。在競賽中樹立起團隊競爭意識,但是存在一些特胖生與身體較瘦弱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對跑步無興趣,筆者不是強迫他們跑,而是為他們設計一些課堂遊戲,要動起來,如玩“老鷹抓小雞”,通過遊戲加強學生腿部活動,可以起到短跑的效果,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採取行之恰當的分層教育方式,既可以促進不同層次小學生健康發展,又符合當前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三、更新課堂評價理念――因材施教之標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評價以多元內容、多元方法、多元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課程標準》提出“在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時,既要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的評定,又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筆者摒棄傳統教學中將學生按成績劃分的等級評價,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如筆者給學生的體育評分標準,不僅看最後一次的檢測成績,而是把學生日常體育練習表現作為成績單一部分計入總成績中,即“總成績=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這樣的評級模式更能規範學生在日常體育課堂上的表現。除了教師評價外,還會安排學生自評、生與生間的互評。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個性,又增加評價的公正性,同時簡化操作程式,對學生實現綜合評價。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恰當運用“因材施教”教學策略,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科學鍛鍊身體,呵護學生健康成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鍛鍊中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激發學生體育潛能。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