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藝術教育為主題的論文

  加強藝術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任務和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安順市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摘要]在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程序中,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但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仍是整個學校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其中又以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扶持,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安順市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

  安順市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由於受到當下的教育背景、區域區位、當地的經濟條件、教師隊伍等因素的影響,該地區的藝術教育的發展有其獨特的特點,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社會對中小學藝術教育觀念的偏見,城區與偏遠農村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差異性等。

  一、藝術教育的文化與經濟背景及研究問題的提出

  1應試教育下的藝術教育

  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作為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深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千百年來形成的科舉取士的傳統,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賦予了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但就實質來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原因是:我國的考試製度歷史悠久,發展完善,並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和理解,加之在選擇人才時,大部分都是通過考試進行篩選的,以至於社會各界都認為,只有通過考試才能選拔出優秀人才。學校領導從思想上也非常重視各門文化課的教學,而藝術教育課則被視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中國的85%左右的學校在農村,75%的學生在農村,農村因為教學設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後,這種情況在農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國的藝術教育更是難以開展。鑑於上述情況,校長不能完全擺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只能開展以升學為目的的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學校藝術教育主要指藝術課程教學、課外與校外藝術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等三方面。這三個方面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實施途徑上,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著顯性和隱性的育人作用。

  2經濟基礎決定藝術教育

  我國城鄉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著很大差別,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學率從城市、縣鎮到農村呈明顯下降趨勢,農村初中畢業生的升學率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數;另一方面,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藝術教育滯後、片面追求升學率成為農村邊遠地區最為嚴重的問題,應試教育越演越烈,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實施。對於維持生計都有困難的人來說,環境藝術,尤其是人造景觀是一種奢侈。在我國,農村的屋前屋後種滿了蔬菜甚至玉米,儘管它的古代園林聞名於世。在英國也有同樣的情況:中上層階級樂於談論花園的優美雅緻,而平民階層想的更多的則是怎樣維持生活。“景觀為大眾服務”通常是理想主義者和專家談論的話題。

  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學校藝術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過對藝術教育發展背景的分析,我們可以初步瞭解農村藝術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我們研究安順市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情況做了理論準備。

  二、研究物件

  1安順市周邊農村經濟情況

  以安順紫雲縣為例,紫雲縣的經濟發展現狀,我國的大多數農村現狀與紫雲相似。條件惡劣、起點低,但通過努力,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農村的經濟發展也是有較大潛力的,紫雲縣的經濟發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決好農民的知識技術問題,加上結合實際,同時加大對農民的補貼,農民的經濟收入會大大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會早日完成,農民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紫雲農村經濟收入結構模式如圖所示。紫雲縣的農村大多分佈在邊遠的大山中,自然環境惡劣,特別是喀斯特地貌的影響,加上農民思想的落後,知識水平不高,制約著紫雲農村經濟的發展,經濟收入結構簡單,農民的收入主要是種植農作物、外出打工為主。

  2安順市周邊農村教育條件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學校對藝術課使用的各項裝置、器材無力購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和學校文化活動的開展。另外,由於教育經費不足,致使學校師資嚴重匱缺,一名教師往往要擔任兩到三門以上的課程,沒有更多地時間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做深入的研究。對此,學校領導在制訂教學方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嚴重地影響了學校教育條件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藝術教育的基本條件建設與別的學科相對薄弱,教學、科研和管理還相對落後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3安順市周邊農村藝術教育師資隊伍

  與其他學科相比,安順市周邊農村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相對來說最為薄弱。據調查,安順農村藝術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學科結構仍多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這些主要科目,而體育、藝術、地理等科目的師資則缺編嚴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很多科目難以開齊。為了完成“一師多科”的重任,多達80%的農村教師不得不工作8小時以上,40%的教師需要完成18節以上的周課時量,一些教師的周課時數甚至超過25節。甚至有些學校連一個專業的美術老師都沒有給學生上課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師,還有些學校根本沒開設美術課,有的開設了美術課,但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還是讓學生學習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資待遇的問題,工資待遇不僅決定著教師職業是否能夠吸納來優秀的人才,同時也影響著教師在職後工作的動力和熱情。安順市農村教師工資水平不僅在總體上低於城市教師,而且縣、鄉之間也存在著明顯差異。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差,教師生活水平低、工作環境艱苦、個人發展機會少已成為安順市農村教育的普遍問題。長此下去,勢必會加速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影響教師的工作表現,導致骨幹教師流失或另擇他業。

  此外,當前很多藝術類的師範生不願意到農村工作。筆者對一些將要畢業的藝術類大學生進行的抽樣走訪調查,調查顯示,約有85%的大學生不願意到農村及貧困地區工作,另有30%的學生不願意到中小學去任教。原因是,他們覺得農村條件太差,對自己在事業上的發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學生留戀大城市,認為做教師太窮、太苦,在社會上地位不高,想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高等師範藝術院校畢業生不願到農村、不願到中小學工作,導致師資隊伍的脫節,直接影響了這些學校藝術教育的開展。

  三、藝術教育的解決方式

  1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農村,教師和學生對藝術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和社會對藝術教育觀念的轉變,對於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現出兩種現象,一種是:由於該地受地域環境和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家長與學校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不夠,學校很難開展藝術教育也很難將藝術教育涉及到每位學生。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搞藝術教育是城裡學生的事,農村孩子沒有搞藝術的資本和天賦,甚至還認為教師熱心藝術教育是不務正業,會誤人子弟,學生熱心藝術教育是走歪門邪道,只有認真學好語文、數學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題名和出人頭地。同時,由於受農村經濟收入的制約,家長不願意或沒有能力在學生藝術教育上搞藝術投資,甚至抱怨學校為他們的學生訂了些沒用處的書音樂、美術教材,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

  另一種是:由於我國由來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選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長期以來的文化傳統和科舉制度的影響,不僅在教育界,在社會上也存在著把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質量好壞的標準,這在無形中給藝術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系統工程,只有破除傳統觀念,確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才能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和輿論氛圍。以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為指導的素質教育,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發展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可以使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身體、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結構。素質教育把全面發展落到實處,達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體性、群體性、潛在性為目標,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質。我們要用新的視野、新的思維方式,以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2國家應加大對藝術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關部門儘快建立全面系統的評估體系,要依據素質教育的精神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評估體系,強化評估內容的全面性、評估方式的科學性、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評估過程的可操作性。同時也要把藝術教育的內容納入教學評估之中;把教師藝術教育的業績納入教學評估之列。還要加強評估結果的運用,把藝術教育的評估結果作為評優的依據之一,年終考評晉升職稱的時候把藝術教育作為的重要內容對待,使評價管理產生強大的驅動力,才能調動教師從事藝術教育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加強藝術教育督查,要督查學校在藝術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師、有教案、有場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國家應增加對農村藝術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認識到藝術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藝術教育事業與其他學科教育事業的投入應該持平、和諧發展,確保藝術教育經費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後,各級政府還要明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依照安順經濟發展現狀,國家和省兩級財政應承擔大部分的辦學經費,縣鄉兩級政府則也應適當承擔小部分的辦學經費。再次,有關部門要對藝術教育經費進行依法監督管理,確保教師工資的及時足量發放,教學設施的充足。

  最後,健全法制,加強監管,完善機制,加強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藝術教育法規檔案的規格。目前學校藝術教育最高規格的檔案是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作為部門規章,其法規約束力受到一定的侷限。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法規的規格,用行政法規來規範學校藝術教育,推進藝術教育的法規化,確保學校藝術教育的地位。同樣,還要適當調整升學考試科目。政府可以適當調整中、高考升學考試的考試科目,打破傳統的文化課壟斷的局面,將藝術類課程按照一定比例成為升學考試中考查的一部分,從根本上提高人們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3學校應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校本課程。安順地方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審美教育的功能,這給安順中小學藝術教育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此,安順市農村中小學應將富有民族民間創意的地方歌舞文化、服飾文化、藝術作品、體育文化、民族節日文化等內容融入藝術教育教學之中,開發出適合本校特點的藝術教育校本課程,如選修課、專題講座、生活技能性課程、藝術欣賞性課程等內容。同時,安順市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藝術教育校本課程的時候,應與培養學生具有一技之長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聘請民間藝人進課堂教學,向學生們傳授蠟染、木雕、刺繡、編織、剪紙、銀飾等藝術創作技術,支援學生主動參與到當地的文化用品開發和民間藝術創作等文化產業建設中去,鼓勵學生參與地方民間藝術的拯救和傳承,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出一批培養出具有雕刻、刺繡、蠟染、民族舞蹈、山歌演唱、地戲表演等特長的勞動者,為當地鄉村旅遊業發展服務,還可以讓學生把知識優勢轉換為文化產品,增加當地老百姓的收入,也為地方民間藝術教育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儘管當前安順市農村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只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能認識到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因地制宜地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和開展本土藝術教育,把藝術課真正作為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認真抓好,安順市農村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就一定會展現出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李婷.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存在質量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023

  [2]田慧生.關於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8

  [3]肖遠軍.關於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構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5

  [4]文冬茅.藝術教育師資配置均衡化的政策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1

  [5]談鬆華.農村教育:現狀、困難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5

  篇二

  《西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摘要】地處我國西部內一些貧困山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後。長期以來,學校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育人的大目標,這樣不利於現階段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只有更新觀念、加大投入、穩定師資,西部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才有出路。

  【關鍵詞】西部農村;美術教育;素質教育;更新觀念;加大投入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0049-02

  近幾年來,我國江蘇等發達地區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對於提高全國中小學美術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將起積極的作用,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毋庸諱言,地處我國西部的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後,教育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是重視不夠的。其中原因固然很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對美術教育的意義認識不足。一些學校甚至把中小學所學科目分為“主科”和“副科”,認為中小學生關鍵在於學好“主科”,特別是學好語文、數理化和英語。“學好英語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中小學根深蒂固。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美術課可有可無,認為它只是佔用學生學習“主科”的時間。在這種現象與我們今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是格格不入的。

  現行中小學美術課開至九年級。據調查,大部分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開至八年級,有的開至七年級,甚至有的學校乾脆不開設美術課。即使開設,也是形式而已,沒有起碼的教學條件,沒有專職美術教師,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某些學校只注重知識傳授,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育人的大目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學校為應付“普九”檢查,矇騙上級,只好空排課程表加以偽裝。美術課往往給“主科”讓路,或者由自習課取而代之。只要升學率上去了,上級教育部門也就不再過問了,存在的問題也就遮掩了。所有的政策、評價體系都向升學傾斜。在各科教學中,唯獨美術科學習成績的好壞對學生升學、評選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毫無影響。加之學生學習“主科”的聲勢日趨高漲,相比之下,美術課被人遺忘,學生得不到美術教育的培養,不能不說是件非常遺憾的事。數理化和英語固然重要,但單單重視這一方面是不夠的,作為意識形態的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沒有美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術教育沒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美育。美術教育有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美術課通過形象化的線條、色彩、形體、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和創造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重要因素,對今後學生的科學洞察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很有幫助。教育者如果不重視這一特徵,勢必會扼殺學生對美的認識與追求,也不利於現階段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無可否認:“沒有教學質量,沒有升學率,學校就沒有生命力。”其實就在我們學生之間,的確不乏具有較好天賦的美術愛好者。若能調動這些美術愛好者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天賦得以充分發揮,就不必擔憂升學率不高。但是,美術教育的目的絕對不僅僅是要培養具有較好天賦的美術愛好者,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美術課佔時不多,雖然現行農村中小學每週只有一節課,卻可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精神境界,促使學生眼、手、腦協調並用能力,提高審美能力,使他們自覺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使學生精神愉快,腦子靈活。這不但不會妨礙他們學習“主科”,而且對學好“主科”大有裨益。可目前西部偏遠山區農村中小學的狀況令人擔憂。絕大部分中小學校中,各種美術教具少得可憐,一些學校連畫板,畫架、石膏幾何形體這些最基本的教具都沒有。加上西部農村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身也缺乏必要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大多數學生除了鉛筆和圖畫練習本外,其餘的一無所有。我將如何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又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大對西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投入是當務之急。

  當然,美術師資配備嚴重不足也是美術教育得不到正常開展的原因之一。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專職美術教師屈指可數。美術人才的培養過程需要高投入,西部地區經濟條件落後,生活水平較低,無條件吸引美術專業師資,據調查某縣2010~2012年連續三年的招聘而沒有得到一個專職美術教師。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一些中小學美術教師經常打雜,出黑板報、畫宣傳畫,或者書寫各式各樣的標語,甚至搞後勤。而許多學校兼任美術課教學的教師素質偏低,絕大多數未經過美術專業的系統學習,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法不當,美術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面臨如此局面:一方面師範院校美術專業的畢業生不願到西部農村中小學執教;另一方面在職的部分美術教師也產生了不良情緒,把工作視為“鐵飯碗”,缺乏工作熱情,更有甚者,產生了自暴自棄、自輕自賤的心態,加之與各種教學獎項如教學質量獎、升學獎等無緣,導致現任的美術教師跳槽。比如,筆者於2002年在廣西師大進修時的68位同學,畢業後僅僅三四年時間,就有將近半數相繼調離了中小學教學崗位。這一狀況今後如果再延續下去後果嚴重。

  美術教育,可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技能,有利於各科的學習和將來從事各項工作。工程師認為:“理工科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需要掌握投影及透視知識,並能用圖畫示意,需懂美術知識。”化學家認為:“現代化學已深入到微觀結構、晶體堆積等,這些都需要有空間想象力才能理解它,培養中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立體空間概念,這是非常必要的美術基礎。”庭院佈置、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無不與美術有關。據調查,清華大學的許多專業都要學制圖,培養學生目測和徒手畫能力。如果學生在中小學沒有受到寫生訓練,在大學學習製圖便有很大困難。醫生繪製人體解剖圖,地質工作者繪製地形地貌圖等都需要美術方面的技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說明美術與文學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美術與音樂也是相通的,如意鏡、節奏、韻律、調子、音色等。翻開美術展覽的目錄,以“…….歌”和“……曲”標題的美術作品舉目皆是,不勝列舉。如《春之歌》、《灕江晨曲》、《百老匯爵士鋼琴曲》等。外國有一個關於普通教育的調查資料表明,凡美術學得好的學生,一般數學也學得好,兩者並不矛盾。由此可見,不同學科雖然各有其特點和規律,但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有人說:“你們搞美術的人野心太大了,竟然想讓所有的中小學生都成為美術家。”這當然是玩笑話,不過反映了一些人對美術教育的誤解。中小學生不是培養美術家的搖籃,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也不在於培養美術家,這是十分明顯的。

  當今世界,美術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普通中小學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美術教育思想逐漸深入人心,美術課的地位迅速提高,基本課時數得到保障並有所增加。發達國家的美術教育十分發達,他們的美術課從小學一直開大學,其中有必修也有選修,把掌握的美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促進共同發展。如日本從小學到高二的美術課均為2課時,在中小學推廣版畫教育,並把教育版畫推廣到全國,作為提倡美育的一個好辦法;法國國民議會早在1987年就投票通過了《藝術教育法》,其中規定美術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小學為每週1課時,初中為每週2課時,高中為定向培養,重理科者選修美術,重文科都必修美術;在美國,也通過立法將藝術寫進聯邦法律。這些國家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加深。現階段我們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學校評價要多層次、多類別,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綜合考核來界定學校的教育質量,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加大投入、穩定師資,西部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就有出路。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