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教育論文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在小學三年級教育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整體素質,一直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課,我們應當重視思想品德的教學實踐,時刻牢記“以人為本,素質為重”的教學理念,保證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順利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決定著能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思維習慣、能否促進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促進學生品德內化進而養成高尚的道德行為習慣。然而在思想與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並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育模式傳統死板,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缺乏生活性。因此,教師應當反思和改進思想品德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本文針對思想品德的教學現狀,提出了關於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促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建議,旨在加強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268-02

  目前,中國社會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們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對於社會公民的思想品德和社會性發展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師應當擔當起培養祖國花朵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的責任。而小學三年級學生思想品德意識逐漸加強,道德行為習慣也容易受到周圍同學和老師以及成長環境中的社會生活現象的感染,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道德發展水平和發展特點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的高尚思想品德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品德內化並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學效果良好,為祖國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不僅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提升中華民族的形象,也有利於將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而薪火相傳,而且有利於學生自身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更有利於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思想品德教學效果良好,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樹立偉大的理想和信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激發學生不斷追求新的知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良好,意味著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完善個人的道德人格、自覺培養德育素養、培養自己高尚的人格,逐漸具有集體意識,從而促使自己更具有人格魅力。思想品德教學具有實效性,可以促使學生加強道德自律,幫助學生不論在哪裡、無論何時、無論幹什麼都能時刻牢記道德準則,能夠深刻地領悟思想品德的本質,從而調節自我的道德行為進行道德自律。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最終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個人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能否促使思想品德認識和道德行為達到統一狀態,就在於思想品德思維的催化作用是否強烈,良好的思想品德思維習慣是良好的道德認知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根本動力。

  二、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培養道德情感的現狀

  一教育理念沒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時進行改變

  新課標已經在全國全面展開,但是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師並沒有對新課標的要求引起足夠的重視,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思想品德的教學,“以人為本,德育為主”的教學理念完全被教師拋之腦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性內容,最終還是以應試教育的模式死記硬背一些思想品德理論。這樣,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完全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而易見思想品德教學效率欠佳。

  二思想品德教學設計欠佳

  1.教學內容沒有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往往不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講解相關教學內容,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甚至有時候學生提出了與生活相關的思想道德現象教師也往往回避,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於思想品德的學習絲毫提不起興趣,學生也不會認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而陳舊死板的教學也會導致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果欠佳。

  2.教師自身教學技能欠佳,導致教學方式單調,沒有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往往只是教師一個人唱著空洞乏味的“說理戲”,這樣機械呆板、沒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悟的教學過程,學生也很難提起興趣來學習相關思想品德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不能簡單地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而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樣、發現、創造,從而促使學生“道理都懂,也願意去做”。

  3.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的互動情感交流和溝通。教師作為思想品德的講授者,能否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培養的效果。而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學往往存在著師生關係不融洽、教師教學時情感不夠豐富、教學嚴重欠缺藝術性的弊端,導致學生的情感發展也呈現扭曲的趨勢,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學偏離了教學的本質。

  4.教學目標沒有實現思想品德的教學與培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有機統一。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的根本和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實現思想品德理論的教學與培養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習慣的有機統一為教學目標,否則學生即使在思想品德基礎知識的考試中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也不能深刻透徹地理解道德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家庭、學校、社群、社會四者有機整合不足

  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單單隻靠教師的講授、學校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家長對學生德育素養的形成、社群社會這個大環境對於學生思想品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應當實現家庭、學校、社群、社會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高效。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具體有效策略

  一以境育德,課堂情境生活化

  1.設定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提問一些能夠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積極探究的、新而有趣的發散性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問題情境合作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從而加深自己對相關專題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從而規範自己的相關道德行為。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安全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在日常生活中,用電、用水、用氣方面你們發現了什麼安全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哪些安全常識呢?”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展開討論並且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小組結論,從而使得課堂氛圍輕鬆活躍,學生也能夠深刻真切地感知安全問題並積極自主探索。

  2.創設模擬情境。小學中高年級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生動形象的東西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錄影、視訊、電影、音訊等多媒體手段真實地再現一些相關課題的情境,從而激發和加深學生的感性認知。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學看平面圖”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蒐集一些平面圖的視訊或者圖畫製成ppt,使學生在極具感染力的視訊介紹和評論中真切地瞭解平面圖的知識,從而知道如何看懂平面圖。如此,教師就能夠相對順利地完成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3.創設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活動情境。我們應當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生活情境進行道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以道德認知指導實際行動和作為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說聲‘謝謝’”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說“謝謝”的場合和情境,來進行一次說聲“謝謝”的話劇表演,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並且深刻了解“謝謝”的本質含義以及說聲“謝謝”對於人際交流和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諧的重要性,提醒學生要養成說聲“謝謝”的道德行為規範,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

  二以情育德,教學方法生活化

  教師的情感態度和人文素養,直接關係到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試想,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以關愛學生的態度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充分體現自己的情感態度,又怎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情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關心你,愛護他》一單元第一課“讓爺爺奶奶高興”的教學中,可以提前佈置家庭作業,做一件“讓爺爺奶奶高興的事並說明爺爺奶奶高興的原因”,這樣學生就會在課餘時間學會關心爺爺奶奶,知道爺爺奶奶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並且懂得如何去做一些實事去關愛爺爺奶奶,最終能夠明白“愛”的初等含義。之後思想品德教師在上課時以此為導向,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都做了什麼事情讓爺爺奶奶高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什麼,然後根據教材講解“讓爺爺奶奶高興”這一課來激發學生對爺爺奶奶的種種情感,鼓勵學生平時學會關心他人,尊敬、愛戴長輩,自然思想品德教學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以踐育德,教學目標生活化

  品德與社會學科具有社會性和實踐性,而新課標提倡學校教育應該是開放的,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把課堂教學轉換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參觀等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教學做合一”的目標,從而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關心你,愛護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大家進行一次社會實踐的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或者班級為單位走訪福利院,瞭解福利院老人的生活困難,實際體會他們的心理心態,並且給他們送去關愛,盡力幫助他們。這樣的實踐活動比課堂教學更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重視新課標的要求,注重教學的生活化,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使思想品德課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鄭軍.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初步嘗試[J].成功教育,2011,09.

  [2]王春梅.淺談初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J].學週刊,2011,11.

  [3]嚴明.生活化教學,為思想政治課注入源頭活水[J].教育教學論壇,2011,0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