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生活化淺探論文

  讓幼兒園的課程生活化,遊戲化,會更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在幼兒生活中找教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並注重教育內容的生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之淺探》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展,幼兒園音樂教育越來越生活化。音樂教育在學校已經滲透於各種幼兒課堂教學中,也日漸滲透於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針對幼兒生活教育,應滿足孩子的純真,純真源自於音樂,而生活也孕育著音樂,音樂也表達著孩子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幼兒園特色的音樂教育活動中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以及在各種生活環節中滲透音樂元素,將音樂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不同的實踐方式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由於幼兒身心發展不成熟,使得幼兒音樂教育迫切需要回歸生活。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表現方面

  音樂教育活動的潛移默化有利於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活動不僅能夠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還能對其他教育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的教育活動來源於日常生活

  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學習活動中,可以隨時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如在遊戲的時候、閱讀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散步的時候和睡覺的時候都可以隨機且靈活地參與並融入到不同型別的音樂中去。通過各式各樣的優美音樂,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和欣賞音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開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二融合於主題中的音樂教育

  融合於主題中的音樂活動是滲透、整合於幼兒園背景主題中的一種集體性音樂活動。這種音樂活動常常是隱性的,並且是與美術、數學、語言等學科領域蘊含於同一主題之下的,它是以主題內容的線索形式呈現的。在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大膽進行口語表述、豐富孩子詞彙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音樂的一些要素有意識地融合於這些活動中去,如在孩子進行學習數數等相關活動形式時就可以輔助一定的音樂教育方式,如學唱《數數歌》來協助孩子學習數字;又如當孩子通過美術的表現手法,透過聯想、想象來創作繪畫來展現主題內容時,富有無窮想象空間的音樂元素便可以作為繪畫創作的主題背景,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能夠使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有利於孩子情感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在遊戲活動中進行音樂教育

  遊戲是通往孩子學習之路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恰當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用孩子願意接受的學習方式進行生活化音樂教育,就是將遊戲環節引入到孩子的音樂教學和教育當中,改變傳統教育中理性、枯燥的說教方式。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亦是幼兒園教育的主導活動。幼兒園老師通過豐富多樣的遊戲活動,可以將音樂教育有機地滲透於遊戲活動中。如有關角色變換的遊戲,孩子運用平時在耳濡目染的音樂教育內容進行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也必不可少地加入自己個性化的即興創作,於是音樂便在孩子的遊戲過程中鮮活,孩子也在音樂氛圍下成長。孩子可以在老師預設的區域活動環境中自願地選擇加入特定的遊戲活動,利用提供的有關樂器、鼓架等相關道具,自發地進行探索式的音樂活動。在此類遊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以一個參與者及合作者的身份加入,給予孩子一定的間接式的引導,不同孩子之間可以很自由地、平等地充分享受與同伴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孩子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的意識。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具體實踐方式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目的是通過滲透於生活中的音樂引導孩子去發現藝術和生活中的美,喜歡並感受周圍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感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增加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主動參加喜歡的藝術活動,增加孩子對藝術的敏感度。在孩子參加藝術活動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簡單而又實用的藝術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藝術表達能力。滲透式音樂教育活動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和自己的情感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進行創造性的藝術表現活動。在音樂的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讓孩子體驗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能夠主動與他人合作,能夠尊重、欣賞和接納別人的作品。

  一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生活中處處有音樂。優美的音樂旋律,不僅能給人帶來好的音樂享受,還能成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對於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注重對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時應把他們的所感、所知、所聽與孩子的生活規律教育緊密相連,使得孩子在活動的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孩子在任何活動環節中都有音樂的陪伴,從而通過藉助音樂的教育方式把音樂化的語言與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教育結合在一起,進而為孩子營造一個歡樂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二通過變化的音樂節奏,培養孩子的生活方式

  音樂源於生活,生活孕育音樂。教師應用不同的音樂節奏,促使孩子感受和學習音樂所表達的不同的情感內容,通過體驗不同型別的音樂產生不同的情緒,從而通過情緒的變化引導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豐富的音樂節奏裡健康成長。進行活動時教師選擇的音樂應具有多樣性,如在進行集體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放一些節奏平穩且輕快的音樂,這樣既能夠引導孩子感受到活動的緊張情緒,又不至於讓他們表現得十分慌亂。

  三通過選擇合適的音樂素材,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多種多樣的活動,教師應合理安排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動靜結合,從而促進身心發展。不同的遊戲活動需要配合不同種類的音樂,對於音樂型別的擇取是至關重要的。首先,當早晨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踏著朝陽邁進學校的時候,就需要播放歡快悅耳的音樂。伴隨清晨美妙的樂曲,孩子因上學要跟親人分別時而感不安和焦躁的情緒便會很快得到調整。所以,恰當合適的音樂對孩子的心情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有利於他們迅速開始當天的活動。其次,當帶領孩子進餐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輕鬆抒情、韻律優美的音樂,從而為孩子營造出一個溫馨的用餐環境。再者,當孩子午睡休息時則需選擇柔和緩慢的曲子以放鬆孩子的心情,舒緩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內儘快入眠。所以,選擇合適的音樂素材,可以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四通過自然的音樂元素,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音樂來源於生活,可以將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現象以及人們豐富的經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在我們生活環境當中,除了自然界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種音響的碰撞:風吹窗簾的聲音、輕輕走路和講話的聲音、各種動物的聲音以及馬路上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這些生活中聲音都是孩子的音樂傾聽物件。幼兒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當中應該充分挖掘幼兒生活當中可以利用的音樂教育資源,引導孩子去主動聆聽這些聲響,讓孩子分辨聲音的高低、長短和強弱以及音色的不同,並引導孩子進行適當的聲音模仿,豐富孩子對聲音的各種感知體驗,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度,提高孩子豐富細膩的表達能力。

  自生命誕生的那一刻,我們就處在與世界的交往之中,與周圍的生活環境生生相惜,生命活動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的生活歷程。在生命之初,幼兒便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追求未知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激情。在音樂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關注幼兒的生命價值,讓生活化的音樂進入幼兒的世界,使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衛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84-85.

  [2]周琴.迴歸生活的兒童音樂教育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20:275-276.

  [3]唐炯華.音樂教育生活化在學前幼兒音樂課堂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117.

  [4]崔紅英.迴歸生活的幼兒音樂教育研究綜述[J].赤子上中旬,2014,16:195-19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