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會保險的研究論文

  社會保險制度是社會的“安全網”、“減震器”。在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保險的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會保險的研究論文範文一:關於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對策研究

  論文摘要: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推動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不可或缺的根本依託和重要保證,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與實施,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及住房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基本福祉的重視及關切,人們體會到了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的陽光與安康。

  論文關鍵詞:社會保險;政策措施;保障機制

  1 社會保險制度發展現狀研究概述

  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要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傳統、生活方式及人文理念密切相關,研究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應結合我國的國情特色,即新興的、正在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正趨於完善之中,我們應選擇借鑑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業已完善的經驗,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

  2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

  1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挑戰。從長期看,要解決人口老齡化、貧富差距、有病就醫、失業保障等造成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從中期看,要減輕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在近期,要考慮如何根據巨集觀經濟形勢波動適時調整各有關專案的收支水平,以保障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

  2社會保障範圍覆蓋不全、社會化程度較低。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自建立至今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保險資金開始轉向社會統籌,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主要限於城鎮職工及其家屬,部分集體企業職工、個體經營者、私營企業僱員和外商企業的職工幾乎沒有參加社會保險,而廣大農村則更處於家庭自保狀態。據統計資料表明,佔全國人口70%的農民的社會保障支出費佔總數不足11%,而占人口30%的城鎮居民卻佔總數的89%;從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看,城鎮已達到91%,而農村只有2%。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這種巨大差距,不僅影響了收入公平目標的實現,也阻礙了經濟的有序發展。由於我國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因此,社會保險的水平也只能是低水平的。

  3社會保障機制存在缺陷,國家和企業不堪重負。從我國現狀來看,社會保險基金主要是由企業支付,少部分由國家補充,個人很少交納,不能很好地體現國家、集體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

  4下崗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低下。我國城鎮失業保險覆蓋率極其低下,僅覆蓋正式職工,並不包括農村就業人員和城鎮非職工人員。目前,國家用於失業保險金的經費佔GDP的比重還很低。國家用於下崗失業保險的經費包括兩部分:一是發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屬於臨時性財政支出,其中包括企業支付的一部分費用;二是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二者合計佔GDP的比重,1999年提高到0.51%;佔職工工資總額的比重,1999年為4.20%。

  5立法滯後。在我國,除1953年頒佈的《勞動保險條例》可視為社會保障立法外,還沒有第二部社會保障法律。雖制定了規定和條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時隔57年後的2010年,我國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這將有利於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發展。

  3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和諧、穩定、有序、健康的社會環境,要求我們儘快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提升全社會的生活質量。

  1加快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社會保障的管理也應依法進行。2010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國家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是規範社會保障行為、制定單項保險政策的基礎和依據。它以法律形式明確社會保障的範圍、資金籌集辦法和管理體制、規範社會保險及其他社會保障系統的性質、國家或政府在其中的責任、企業與個人應承擔的義務等,但相關職能部門、企業和個人要做到規範執行,切實保證該法律的貫徹與實施。

  2擴大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範圍,加強社會保障金的收繳。首先,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覆蓋到城鄉各類職工,使全體勞動者都能依法享受社會保險,這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本要求。其次,必須儘快、儘早地把佔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農村社會保險工作的順利推進,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是關係國民經濟發展全域性的大事,是關係我國國家安全與穩定的大事。為此,我們應進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進一步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差距,根據我國區域特點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應儘可能做到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諸多方面社會成員人人平等。

  3借鑑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先進經驗,開徵社會保障稅,儘快建立起以稅收為主要來源的社會保障資金籌資機制。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辦法不夠規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存在很多弊端。因此,社會保障稅應是當前最理想的籌資手段,有利於統一稅負,及時,穩定地籌集社會保障基金,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也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預算,從管理上緩解目前社會保障基金徵繳困難的矛盾。

  4加大國家財政支援力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國力有了突破性的增長,國家與地方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了確保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財政應增加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投入,主要包括:一是增加對社會保險的補助支出,增加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的投人,落實破產關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保證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確保社會的穩定;二是增加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會優撫的投入,這一部分是我國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社會保障系統的補充;三是政府應制定財政等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社會福利、救濟和優撫事業。

  5不斷強化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管理。社會化管理是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條件。社會化管理的重點是養老保險中企業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其方向是退休人員與原企業相分離。當前社會化管理服務的首要任務是改基金的差額發放為全額繳撥,並實行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即由社會保障機構統一負責,通過銀行、郵局、社群和其他中介機構,直接把養老金髮到退休人員手中。在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基礎上,要逐步使退休人員與企業相分離,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由社群組織管理。

  6進一步健全商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等其他保障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發展商業保險,為富裕起來的國民提供更高層次的保險需求,這不僅可為再就業者提供更高的社會保險,也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7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徵繳和管理工作,推動社會保險基金的統籌與運營。首先,我國應在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的原則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由國家財政通過預算撥款的方式負擔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的行政費用及彌補保險費用收支不足部分,而企業和職工則以工資額為基數,按照規定比例向社會保障管理機構交納保障稅,並在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形成社會統籌,其餘的則記人職工個人的帳戶。其次,要進一步加大保險費的徵繳力度,對不同企業可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故意拖欠保險費的,要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對確實經營困難、資金緊張或虧損嚴重的企業,可通過制定緩繳的措施來解決。第三,在社會保障基金結餘的投資方面,從長遠來看,應將其交由具有專門知識的投資運營機構實行多元化投資運營。

  8擴大社會就業渠道,減少失業人員,減輕失業保險壓力。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國家應制定相應政策扶持社會經濟實體的建立,各種經濟實體的運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富國強民的有力保障,同時又為社會就業提供了廣大的平臺,拓寬了社會就業渠道,減少了失業人員,穩定了他們的情緒,減輕了社會負擔,也使社會更加安定。

  9健全監督機制以及監管法律制度。監督機制不完善、執行透明度低,是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運營中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健全社會保障基金運作中的監督機制,包括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公眾監督。

  4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應該堅持的原則

  1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人的需求有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表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即生存權,是人權保障的基礎,這是人人都應享受的最基本的權利,社會保障必須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這是社會保障法應規定的最基本的內容。

  2社會成員保障普遍性。公民實行普遍的社會保障,是要求其平等地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這一原則不僅要在社會保障專案中的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的法律、法規中體現,也要在社會保障中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及生育保險等保障專案中體現。當前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程序,落實立法規劃,擴大實施範圍,力求使每個保障專案覆蓋到所有符合條件的公民。

  3社會保障範圍和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都有隨著本國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社會保障物件的範圍由窄到寬,專案由少到多,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共同特點。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考慮到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基本國情,對社會保障專案設定不能過多,範圍適度而標準不能過高,保障水平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並且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4公平與效率結合。社會保障的不同專案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程度不同。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和部分社會福利事業支出主要由國家財政負擔,凡符合條件者可以無償享受,體現公平原則。社會保險中的主要專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現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負擔,保險物件享受的保障水平既要能保障其基本生活、基本醫療需求、體現社會公平,又要與個人繳費多少掛鉤,以激勵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提高效率。

  5 保障社會保險制度有序發展

  社會保險制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基本國策,應加強對這一制度的宣傳力度,增強全國人民的社會保障意識。社會保障與全國人民息息相關,但由於歷史的或現實的原因,對社會保障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我國社會保障的改革,因此加強宣傳成為當務之急。一是克服依賴思想。對國有企業職工加大宣傳力度,使其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不再為職工的生老病死承擔全部費用,而是由企業與職工共同分擔。社會保障程度高低不僅影響職工的現實生活水平,而且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生活水平。二是克服僥倖心理。對於那些心存僥倖捨不得花錢買保險的人,從各個層面分析社會保障將給他們帶來的實惠,使他們對社會保障有一個新的認識。三是糾正部分領導對社會保障的誤解,確保社保資金的安全。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促進和保護作用。目前通過立法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社會各界應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意識,本著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本人負責的態度,積極參與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設,使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和支援下,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

  社會保險的研究論文範文二:淺析我國社會保險風險險源

  【關鍵詞】險源,風險,社會保險,我國,淺析,

  一、我國社會保險風險闡述

  社會保險風險是指政府在對社會保險制度做出安排時,由制度環境變數、制度設計缺陷與制度實施缺少效率等因素所產生的對社會保險本身施加的風險影響。社會保險包括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從人出生到人老年這一過程,國家提供生育、看病、事故補償、失業等一系列的保障,以儘量減少社會成員的不確定損失,分散個人因損失遭受的風險,以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安定和諧。但是作為人制定的社會保險制度,就必然會因為認識不夠全面、事態發展的不確定性等因素而導致其面臨各種不同的風險。人們只能通過不斷的努力,儘量減少因風險帶來的損失或建構社會保險風險預警體系規避風險。

  二、我國社會保險風險險源

  1.我國社會保險的制度風險。所謂社會保險制度本身的風險是指由於社會保險制度缺陷或執行機制紊亂而造成的風險。一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安排存在缺陷。我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最大缺陷是由迴避“轉製成本”問題所造成的個人賬戶空賬執行問題,導致養老保險制度在轉型過程中存在重大隱性債務。二是社會保險籌資制度不完善。籌資比例不太合理、籌資渠道比較單一、籌資範圍較窄等因素,都使得我國社會保險籌資存在較大風險。

  2.我國社會保險的財政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養老保險帶來的財政風險;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在轉型過程中形成了的鉅額隱性債務,加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我國的養老成本迅速加大,這舊債和新賬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較大的財政負擔。二是失業保險帶來的財政風險;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國有企業等改革,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但因此也產生了大量的結構性失業工人,失業保險支出不可避免的增大。三是醫療保險帶來的財政風險;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行,對社會成員的普惠力度加大,國家用於相關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這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且我國逐步的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險體系,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加大醫療保險的支援力度,這也無形中加大了財政風險。

  3.我國社會保險的收支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高失業率加大了社會保險的收支風險。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目前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高失業率。它帶來了較大的收支風險,一是失業人口增加,而這個大都是國有體制改革導致的結構性失業,他們在職時都繳納了失業保險費,因此失業後必然可享受失業保險,這使得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必然加大;二是下崗、失業人員的存在,不乏一些人因長期找不到工作致使生活貧困,使得貧困人口增加,這又增加了社會保險對貧困人口支付的風險。

  第二,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由於我國經濟基礎較薄弱,人口老齡化的迅速到來,給我國社會保險制度造成了巨大壓力。我國特有的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如基數大、速度快等特點既加大了我國養老保險的風險,增加了養老支出,又加大了我國醫療保險風險,老年人更需要醫療保障用於解決看病的費用,使得不至於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4.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立法滯後。由於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推行採取的是先試點後推廣的方法,不易形成全國統一規定,各地各具特色,法律的強制性不夠,社保基金徵繳困難。二是權責不明。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事權劃分不明確,社會保險各主體職責模糊,使得社會保險制度不能正常執行。三是管理不善。由於社保基金管理不嚴,出現了大量冒領行為,增加了社保基金的不正常支出額度。再者由於一些企業為解決短期資金困境,採取“提前退休”、“買斷工齡”等方式,這無疑將就業矛盾轉化為了養老矛盾,治標不治本,增加了養老保險的支出,還是增加了社會保險的總支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風險。社會保險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系統,當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險出現風險並可能產生危機時,就必然會導致其社會保險出現社會風險。表現在居民對政府的信譽產生信賴危機,當居民因失業、年老、疾病等原因失去收入來源時,會對生存產生絕望,從而危及社會穩定。需要說明的是,社會保險收支風險、社會保險制度風險和社會保險社會風險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社會保險收支風險是社會保險風險的表象,社會保險制度風險是社會保險風險存在的根源,社會保險社會風險是社會保險風險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邵勇.淺談失業預警系統的構建.統計科學與實踐.20021.

  [2]秦開運.我國失業保障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統計與決策.200721.

  [3]朱清香.加強社會保障的財政監管.經濟論壇.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