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方面論文參考

  中國的保險業發展歷史短暫,它是從壟斷到競爭,從國內區域性競爭到國內全面競爭,從國內競爭到國際競爭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中國的保險市場又是一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壟斷走向競爭的保險市場。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

  摘要:醫療保險對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建立以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促使每位公民享受到屬於自己的醫保制度並且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根據大量實踐表明,醫療保險制度,不但促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而且緩解了人們看病貴以及看病難的問題。隨著我國工業化以及城市化不斷髮展,城鄉一體化趨勢更為明顯,醫療保障制度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必要的整合以及創新。本文主要針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制度整合與創新進行探討,從而加快醫療保險一體化以及促使人們生命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關鍵詞: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

  我國的三大主體醫療保險對保障人們生命安全以及促使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由於三大保險制度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存在資源嚴重浪費以及人員管理分散的特點,影響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以及進步。本文主要對醫療保險一體化進行研究,並且重點分析當前我國面臨的幾點問題,促使醫療保險一體機進行創新以及改革。不但促使醫療保障制城鄉一體化,而且促使農村醫保和城市居民醫保互相銜接以及合併。由於城市醫保和農民醫保管理水平以及待遇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進行相關合並,從而促使醫療保險一體化,並且建立全民醫保系統。

  一、醫療保險制度分析

  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安全制度,對生活比較困難的群眾生活進行起碼的保障,其中,我國社會醫保系統又分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優撫等。社會保險屬於社會保障系統核心部分。社會保險還可以細分成工傷保險、養老保險、生育保險以及失業保險等。我國醫療保險主要包括城鎮居民保險、合作社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險最早起源於歐洲,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時代產物。其中,醫療保障主要涉及民生事業,關係千家萬戶的利益,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積極作用。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障存在一定區別,醫療保險主要指勞動者以及社會成員在遇到殘疾、失業或者生老病死等問題的時候,根據相關原則獲得一定物質補償。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與政策性的特點,醫療保險屬於社會保險一個部分,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相關人員應當繳納一定的費用,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集中起來建立保障基金,從而保障相關人員的利益。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對於解決人們看病貴以及看病難得問題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保障了廣大群眾看病權利以及生命安全。

  二、醫療保險制度的特點分析

  1.強制性。醫療保險制度屬於政策性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由國家立法並且保監會對其進行監督,根據法律形式確定參保的範圍,按照繳費標準、基金統籌、封頂線以及起付線等,從制度上保障醫療保險的落實。因此,強制性是醫療保險制度的最為顯著的特點。

  2.互助性。醫療保險制度的第二特點是互助行,主要是通過制度將保險費用籌集並且建立保險基金,參保人員如果有疾病發生,根據參保人繳納的保險費用得到相應的補償,根據相關法則,參保人都具有發生疾病或者殘疾的風險或者概率,但是如果患病的話,可以報銷的比例比較低。醫療保險對於沒有生病的參保人員起到一定保障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多數人共同救濟少數人,從而體現了互助性。

  3.福利性。醫療保險費用主要是靠政府來籌集資金,並且保障個體在發生疾病或者殘疾等問題的時候可以得到相應的資金補償,醫療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的一個部分,應當注重公平性。政府籌集資金保障人們生命安全,有利於社會福利提高,因此,這種醫療保險制度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以及福利性的特點。

  三、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現狀分析

  1.制度體系分割。我國的醫療保險涉及是按照戶籍以及職業進行劃分的,然而由於保障人群、保障出發點以及具體內容存在不同,造成很大的差異性。首先,由於當前的醫療保險制度設計目標以及制度起點不同,導致在籌資水平以及參保形式存在顯著差異。其次,不同區域之間發展水平不一樣,各個不同區域的籌資水平、繳費能力以及待遇標準也不一樣,造成區域之間身份化以及差異化現象。換句話說,城鎮職工保險繳費以及待遇水平高,城鎮居民次之,農村待遇水平最低。此外,發達地區醫療保險體系相對完善,待遇也較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欠發達地區醫保最差。

  2.統籌層次較低。統籌層次較低,直接導致異地難易接保問題,城市居民醫保主要採取縣級和市級統籌的原則,農村採取單位統籌原則。在參保人數方面,農村居民很有限,和大數法則相違背,難易形成規模效益,不利於將風險分散開來,並且削弱了分擔效果,導致基金抗風險的能力直線下降。由於醫保制度在統籌方面存在問題,各個基金之間又不能互相對接以及互通,這種對接不通的問題導致異地看病之後難以報銷看病費用,從而導致一定的問題,限制了省內醫保專案和省際醫保專案的相互轉化,導致城鄉醫保資源配置不理想。3.醫保執行效率低下。一般來講,醫療管理水平高低直接表現在執行效率上,我國的醫保制度是按照屬地法則進行管理,城鎮居民主要是社會保障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進行管理,新農合制度是衛生部門進行管理。其中,醫療保險單位當中,醫療保險險種安排一個部門進行管理並且醫保管理部門是相互獨立執行管理。通俗地講,就是部門之間各管各的,從而造成管理混亂問題,導致醫保制度執行效率比較低下,需要進一步提高,切實保障醫保制度落實到位以及發揮有效、積極作用。

  四、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

  1.城鄉居民一體化分析

  城鄉一體化主要是相對二元化來說,是從社會的角度對鄉村和城市的問題來看待。由於人類發展是從自然經濟時代進入商品經濟時代。其中,自然經濟環境下,由於地產原因,一般是鄉村出現比較早,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城市的發展一般靠著農村資源而發展,城市的發展以及繁榮程度遠遠高過鄉村。由於城市的高度繁榮,導致城鄉之間經濟嚴重不平衡,從而出現了二元格局。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應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最後形成城鄉一個整體,相互之間融合,形成一體化格局。以往對於一體化的理解主要是經濟一體化等,關於城鄉一體化並不十分深入人心。自從八十年代之後,資源密集型企業從城市向周邊地區發展,相關鄉鎮企業看準時機以及把握機會,發展速度以及規模都超過農業發展城市,從而導致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十分接近城市居民。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城鄉一體化就被提出來,城鄉之間的生產要素相互流通,優勢互補,從而鄉村促使城市發展,城市帶領鄉村發展。這對於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分析

  社會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重點內容,主要是福利一體化,換句話說,就是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一樣待遇並且享受同等福利水平,尤其是城鄉之間的醫療保險一體化。當前,我國保障制度是根據相關參保人的職業以及身份等,將參保人員劃分為農民、城市居民以及城市職工等,在醫療資源享受方面,存在農村和城市嚴重不平衡的問題,當前大多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地區。然而,隨著城鄉二元結構被逐漸破壞,城鄉一體化程序加快,我國的醫療也需要呈現出多元化以及複雜化的特點,當前的醫療保險體系應當進行必要整合以及更新,對實現社會公平穩定以及體現公平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險就應當破除地域、身份等,通過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整合、創新、改革等,建立不論身份、職業、性別、年紀的全民體系。如果成員在遇到疾病等問題的時候,可以得到相關補償。

  3.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制度整合與創新原則

  3.1保障範圍一體化原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存在明顯不同,包括生活習慣以及收入水平等具有差異性,因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不同的醫療保險。其中,不同的繳費標準可以享受不同待遇,城市以及鄉村的居民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標準。比如,收入比較低的人員可以選擇低水平繳費標準,收入較高的村民可以選擇高水平繳費標準等,。不但完善當前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而且促使保險待遇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報銷比例上可以適當提高,從而促使醫療保險制度給人們更大吸引力。

  3.2地區一體化原則。由於我國地緣遼闊以及人口眾多的因素,當前的醫療保險制度形式比較多樣化,然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屬於逐漸完善的一個過程。首先市級統籌,其次省級統籌,最後全國統籌。具體而言,首先,可以在市區開展一卡通業務。其次,擴大地域範圍,實心市級統籌兼顧。再次,實現省級統籌兼顧,並且互相融合。最後,全國一體化,並且建立公共資訊登記系統,不論參保人員在哪裡都可以報銷醫保。

  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制度整合與創新。

  4.1加快戶籍改革。當前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是將城市居民以及農村居民通過政策實行隔離、分開。一般來講,農村居民想要享受城市的保險待遇需要跨越戶籍這道門檻,要實現城鄉保險一體化就應當縮小城鄉居民在籌資標準、保險待遇以及政府補貼等方面的差距,從而實現公正以及公平,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使城鄉居民建立以及制定統一醫保制度。城鄉居民醫保一體化就是要城市居民以及農村居民都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醫保待遇以及繳費標準,不是像從前一樣兩者存在很大差距,通過戶籍改革,實現城鄉醫保一體化改革。

  4.2農村產業調整。為了發展我國經濟以及促使工業發展,我國制定了先發展工業,之後工業帶動農業的政策。城市工業化建設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因此,工業應當帶動農業發展的時機已經到來。其中,三農問題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我國需要城市支援農村,相關政策應當促使農業經濟也發展起來,並且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實現城鄉居民醫保一體化,切實提高農民參與醫療保險的能力,才能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當前的農村居民參與醫保的待遇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經濟水平比較低,只有增加農民收入,才能推動城鄉醫保一體化改革。由於我國城市鄉村之間存在顯著地經濟差異,發展不平衡,相關政府應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利用當地優勢,建立農村特色產業,促使農村經濟增長。

  4.3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應當推動衛生事業改革以及提高醫保水平,就要保障居民醫保參與率、國家對醫保制度高度重視,城市以及鄉村居民要求各個地區的財政能力基本平等。我國城市鄉村以及區域間的財政地位和平等問題等比較複雜,這就增加了政策複雜性。因此,實現財政能力均等需要政府統籌兼顧各地財政狀況,促使財政資金可以發揮真正作用,促使地區之間財力差異以及經濟差異不斷縮小,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的城鄉醫保一體化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藥品價格太高,不利於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因此,應當優化當前財政支出結構,並且建立相關衛生計劃。此外,政府應當拓寬籌資渠道,提高某些奢侈品或者菸草的消費稅等,並且將其用在衛生事業當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城鄉一體化以及醫療保險進行概述,並且探討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應當堅持的原則,包括保障範圍一體化原則以及地區一體化原則,對醫療保險制度的特點進行分析,包括強制性、福利性以及互助性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的整合與創新對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以及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加快戶籍改革、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以及財政支出結構。

  參考文獻:

  [1]董黎明.我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2]駱勇.發展型社會政策視角下的城鄉社保一體化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1.

  [3]陳群.江蘇省醫療保險一體化體系構建研究[D].蘇州大學,2012.

  [4]柏雪.衛生正義的思考:推進我國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15.

  [5]陳朝晉.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4.

  [6]楊楠.海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統籌銜接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4.

  篇2

  老年人醫療保險現狀及對策

  當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老齡化水平已經達到14.5%,加強對老年人醫療支出與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十分必要。醫療保險制度是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醫療與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逐漸成為了社會所廣泛關注的重要內容。文章將基於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實際影響進行綜合分析,並提出一些相關管理觀點,以期能夠對相關研究產生一定的借鑑意義。

  1當前老年人醫療保險現狀分析

  1.1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設計的目標在於促進人民的健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1]。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醫療衛生服務的價格,促進老年人的健康發展。醫療保險讓老年人能夠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故而醫療保險是否能夠有效促進健康成為衡量醫療保險目標的重要指標。結合當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對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2]。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醫療保險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流動人口問題,比如程序打工的人群,或者所從事行業具有危險性的問題等等,故而醫療保險通常也會遇到各類問題。儘管當前我國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問題,出臺了各類相關管理條例,但是在實際管理中的效果卻不夠理想,仍然存在很多人無法實現參保問題,醫療保險經費處於負數狀態下。據相關資料表明,參保人數不斷增加的時代背景下,經費的支出也呈現出不斷上漲及的趨勢,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需要不斷提升醫療保險管理制度,基於居民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改善當前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告別醫療保險支出的“負數”狀態[3]。

  1.2農村居民醫療保險

  近些年來農村醫療保險呈現出不斷改進與完善的趨勢,主要以資源參加方式為主。但是一些農村地區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部門農村地區採用政府引導和鼓勵參保的方式,費用主要由政府與農民共同承擔。但是政府補貼中,所補貼的金額也有所差異。在籌集醫療保險資金方面,很多地區存在著醫療裝置不足、醫療技術相對較差的問題,這些問題均直接影響了農村居民醫療保險的實際效果。

  2醫療保險與老年人醫療支出與健康的影響

  為了全面瞭解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支出、健康之間的具體影響,文章主要採用Heckman選擇模型與排序模型進行綜合分析。

  2.1Heckman選擇模型

  Heckman選擇模型主要可以對老年人醫療費用支出進行綜合分析,在醫院實施治療活動的過程中,經費程度與老年人的就醫活動之間是否存在密切聯絡,老年人醫療活動開展的便捷程度是否與老年人蔘與醫療活動相關,老年人的個人收入水平、經濟條件是否與老年人蔘與醫療活動相關等等[4]。眾多因素均可以作為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支出與健康的參與因素,結合眾多因素進行思考,能夠提升綜合分析的質量,保證實踐研究結果的準確率。首先選擇模型,即為老年人是否選擇就醫;其次建立模型,即為老年人是否選擇就醫的基礎上,藉助對應的數學方程,將醫療保險行業中的醫療經費支出進行計算。

  2.2排序模型

  在老年人的健康情況調查過程中,可以將自評健康視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標準,針對於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進行綜合分析,保證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態[5]。在資料的應用過程中,主要可以通過資訊的採集與資訊的統計兩個層面循序漸進的開展。首先在資訊的採集方面,在實施老年人健康狀態實踐調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資料收集。資料資料收集的過程也是瞭解老年人健康狀態的重要過程。這種調查活動對醫療保險行業的發展能夠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更多的參考性價值。其次在資訊的統計方面,在完成資訊採集之後,可以將我國當前老年人們醫療經費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基於資訊統計的實際情況能夠看出,當前來年人醫療活動參與的過程中,經費多由家庭支出,老年人就醫率目前已經達到90%,就醫率相對較高。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需要特別關注醫療保險在老年人就醫方面所帶來的影響,著力解決當前老年人就醫對家庭總體經濟收入的影響,緩解家庭中的壓力,為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語

  醫療保險制度的提出,是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表現,能夠使每一位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為居民帶來一定的就醫保證。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老年人口數量逐漸增加,需要特別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加強對醫療保險對老年醫療與健康的影響,降低老年人的就醫負擔,促進老年人的健康發展。醫療保險讓老年人能夠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避免老年患者疾病的發展與惡化,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楓,甘犁.過度需求還是有效需求?———城鎮老人健康與醫療保險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0,0623:105~119.

  [2]劉曉婷.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響基於浙江省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4,0213:193~214.

  [3]劉西國,王健.醫療保險對我國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基於有限資訊極大似然法的檢驗[J].中國衛生經濟,2014,0113:24~25.

  [4]胡巨集偉,張小燕,郭牧琦.老年人醫療保健支出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慢性病高發背景下的老年人醫療保健制度改革[J].人口與經濟,2012,0113:97~104.

  [5]胡巨集偉,張小燕,趙英麗.社會醫療保險對老年人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基於傾向得分匹配的反事實估計[J].中國人口科學,2012,0214:57~66,1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