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畢業論文範文

  校園體育文化對學校體育教育具有重大的影響,對學校的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高校體育文化中武術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研究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武術文化的特徵和內涵,然後闡述了對武術文化的深刻理解,最後探討了建設武術文化的途徑,以期進一步促進國內高校武術文化的發展,提升校園體育文化的氛圍,為構建和諧校園以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文化;武術文化;構建;發展

  校園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和氛圍,更代表了學校的靈魂,發揮著展示學校精神文明、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作為校園文化中重要的一份子,武術文化建裝置受矚目,它是體育文化的重要分支,在培養學生精神潛質、提高學生體質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積極、向上的武術文化在學生養成良好品質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視野的開闊、傳承古老的中華武術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1高校校園武術文化的內涵和特徵

  在高校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學生和老師依託體育的行為規範養成了校園武術文化。它是群體性競技活動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總和。武術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形態,在高校等教育校園中根植,具有突出的校園色彩特徵。武術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上述各要素的改變而轉變,形成具有多元化、動態化的文化形態,其不僅具有鮮明的體育文化特色,有獨具個性色彩。由此可知,對校園武術文化這一校園體育文化中的亞文化進行科學的培育並積極地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武術文化的精髓

  武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同時它也是獨具中華特色的一項體育競技專案,深入地研究武術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它和我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相吻合,在中國道家哲學中佔據獨特的地位,富有深刻的哲理。武術鍛鍊是體育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集鍛身養神、調生養性於一體,以創造統一和諧的價值觀、社會觀、道德觀為目標。由此可知,有很多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優秀民族精神、品德。

  3校園體育文化中武術文化的作用及意義

  3.1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

  高校校園並非天生就具有鮮明主題的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培養、共同營造、盡心維護,唯有此,才有望形成集鮮明特色、豐富內涵、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體育文化。事實上,培養並營造校園武術文化的過程就是積極傳播和發展武術文化的過程。通過凝聚武術文化的精神,在高校校園中形成武術文化市場,造就校園武術文化的氛圍,培養其靈魂、強化其凝聚力、吸引力。文化熱點的增加,其市場就會越大。連點成線、線動成面,促進高校武術文化氛圍進一步豐富,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被這種強烈的文化氛圍所吸引並積極投入其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武術魅力,在武術鍛鍊的薰陶下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長此以往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最終樹立終生體育的意識。

  3.2豐富課外群體活動氛圍

  最近幾年,國內在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也在深化體育改革,不斷提高學校中體育教學的地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對健康的渴望日趨強烈,這讓學校體育教學具有廣闊的市場,越發顯現活力,這無疑是一股強大的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促使其快速發展、壯大。作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有利手段和工具,武術理所當然在有知識和文化最高殿堂的高校中佔據重要並積極的地位。所以,深入地培養和建設校園武術文化,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是促使學校養成健康、積極武術文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3構推動校園武術活動中單項的建設

  在不同形式的體育專案中深入的挖掘集趣味性、參與性、民族性為一體的專案,充分地發揮其文化內涵,是營造並培養校園體育文化的關鍵。武術作為中國古老的健身形式,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更獨具中華文化,挖掘並創造新穎形式並具豐富內涵的武術活動形式,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便更容易,樹立武術文化的“品牌”,豐富武術活動的興趣性和參與性,有利地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壯大。

  4校園體育文化中武術文化的引導和培育

  4.1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作為社會科學,校園武術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基本原理,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大方向,堅持理論和實際並重。要想在發展道路上更健康,必須確立正取的政治方向。不僅如此,作為一種體育文化和體育文化現象,武術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體育教育思想作為指導,保證武術文化活動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展現新的體育氣象。

  4.2堅持結合武術課堂教學和課外群體活動

  在校園武術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其影響因素主要來自3個方面:家庭、學生個體以及社會,校園武術文化是以校園教育為環境的文化現象,因此必須適應學校教書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服務於學校的體育教育。這就要求高校武術文化在形式和內容上應該和高校武術課程以及課外活動相適應,豐富其血肉,提升其靈魂。

  4.3緊密結合學校的體育人群特質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整體的文化傾向性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特質淋漓盡致的反映,在對高校校園武術文化進行發掘並培育的同時,對這一點要充分地考慮並加以利用。不僅如此,還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充分發揮學校的軟、硬體,打造活動的空間、營造活動的氛圍,提升高校校園武術文化的建設水平。

  5校園體育文化中武術文化的創新

  5.1武術文化要和融合校園文化

  武術之所以在國內經久不衰,從古流傳至今和其文化特性具有很大的關係,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和教育密不可分,要想擴大武術的影響力,必須在國內正式教育體系中將其納入,建立新中國後,為了讓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很多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都把武術納入專選課。進入新世紀後,國內武術運動獲得深入的發展,很多學校不僅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還成立專門的協會、社團等,在高校從事武術教學的人員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認清高校中武術文化的著手點,使用校園媒體深入地宣傳,利用諸如晚會表演、武術競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把武術的文化價值以及健身價值向全校的師生展示;在武術協會、武術教學的輔助下,致力於武術文化傳播骨幹的培養,擴容校園的傳播團隊;充分利用早操課餘時間,組建不同形式、風格迥異的武術鍛鍊和表演活動,擴大武術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師生參與其中,打造獨具本校特色的武術專案,邀請武術界知名人士進駐校園,開展廣泛的宣傳和指導,不僅讓教師和學生吸收優秀的武術文化,更發揚武術文化。

  5.2拓展武術文化的自新渠道和途徑

  一種文化如果沒有了追求“新”的動力,那麼其很可能就此沒落。事物要想向前方發展,就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事物發展的正道只有一種——求新。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存在於社以及校園中,顯然也無法擺脫這種準則。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學校中存在,如今卻有發展成為純粹技術的趨勢,在演練套路和賽手比賽中,他們確實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然而武術所獨具的文化內涵卻日漸萎縮,和我們漸行漸遠,致使套路在僅僅追求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殊不知武術中“武”的內涵還能保留幾許。面對武術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我們不僅僅把武術保留在技術層面。因此,要想促進武術的發展,必須深入其文化層面,對武術文化進行深入的思考,上文中論述的求新也就意味著文化的求新。作為高校中從事武術教育教學的教師,以及武術教育教學的受眾——學生,要強化武術文化的創新渠道,擴充套件其途徑,以便於更好地在高校中營造武術文化氛圍。

  5.3把握歷史機遇

  進入新世紀後,武術文化的發展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國內順利舉辦國際性賽事為武術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奠定了平臺基礎,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全民健身熱潮,所以我們要以此為突破口,讓高校在校生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對其優秀的內涵充分的挖掘,努力發揮自身具有的和諧功能。服務於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繁榮,在構建校園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努力完善自身。

  6結語

  文化是一種力量、影響更是一種情懷,在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是各國政治鬥爭以及意識形態較量的主戰場。這就要求國內高等教育以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課程之一,體育教育應該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學習讓其一生受益的知識,這和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密不可分。作為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文化應該致力於求實、創新,讓古老的武術文化散發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史海燕.和諧校園文化中武術文化的作用及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094.

  [2]陸晶.不同的武術教學內容對女大學生身體自尊與自我效能感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5.

  [3]陳威.近現代武術文化傳承流變——基於一個武術之鄉的考察[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1.

  篇二

  《 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思考 》

  摘要: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之一,體育教學等工作的開展質量,關係到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核心素養的提升。基於此,本文以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為研究的物件,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的開展現狀,就如何構建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展開了實踐與理論層面的探討。通過本研究,以期為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民辦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體育文化體系;構建

  引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民辦高校成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之一。民辦高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高校休閒體育文化作為包括體育場地設施、體育課程、體育精神文化的客觀存在體,先進的休閒體育文化,能夠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等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加大對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探索,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本文以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為研究的物件,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的開展現狀,就如何構建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展開了實踐與理論層面的探討。

  一、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的基本特徵

  休閒體育的發展是伴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出現的,從民辦高校大學生的休閒體育意識與休閒體育活動參與特徵來看,之所以能夠在校園範圍內容被認同,是因為休閒體育能夠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有效的娛樂與消遣的載體。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的多樣化,即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活動內容、組織方式、參與時間的多樣化。多樣化的休閒體育有效的豐富了民辦高校大學生的閒暇生活。第二個特徵是河南省民辦高校參與物件的廣泛性,表現在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活動的參與既有教師、也有學生。第三個特徵是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的文化性,通過休閒體育活動專案為載體,逐漸形成個性化的休閒體育文化環境、文化體系。第四個特徵是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的動態性。表現為休閒體育參與群體的動態變化、休閒體育活動專案的動態豐富與調整等。

  二、強化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的規劃

  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是以大學裡面的學生、教職工為主體,藉助體育教學、體育比賽等方式,組織與構建起的有效體育活動載體。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是社會文化、校園德育、智育、體育的總稱。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效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首先,要做好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目標的設定,以目標來引領休閒體育文化體系建設的實踐。其次,要加大對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活動內容體系的構建,以此為基礎豐盈民辦高校師生的休閒體育專案。再次,要做好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指標的設定,通過合理的設定休閒體育體系的指標,來提升體系建設的系統性與針對性。第四,要加大對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能夠促進休閒體育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

  三、加大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設施的建設

  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場地設施、體育器材等物質資源。高校休閒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加大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以此來為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師生參與休閒體育提供充足的鍛鍊場地與器材。首先,要加大民辦高校休閒體育器材的補充力度,休閒體育專案多,器材特殊性強,為了更好的開展休閒體育工作,需要做好休閒體育器材的補充與管理。其次,要加強對現有場地設施的整合,休閒體育活動場地的整合效果,關係到師生參與休閒體育的效果。再次,要充分利用學校、社會、社群的合力來保障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效果。第四,要細化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思路,通過規劃、整合、創新等策略保證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全面性、多樣化與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工作的制度

  在民辦高校的休閒體育教學、休閒體育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參與度低、組織形式不新穎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水平、參與休閒體育的積極性。目前河南省民辦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相對單一,不利於學生的體育興趣與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所以,將休閒體育教學納入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工作,對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促進大學生體育教學實踐與意識的發展,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體育健身需求與選擇,促進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切實轉變與創新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學的理念,在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大學生的休閒體育知識與技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具體制度落實的過程中,要善於發掘休閒體育教學的健身潛能,實現體育教學與休閒體育的聯動提升。隨著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實施,創新體育教學路徑,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成為提升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學效益,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發展的基礎。在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體育鍛煉的持續開展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休閒體育作為一種閒暇時間的體育活動,有利於大學生緩解生活與學習中的壓力。休閒體育是順應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需求,以培養大學生身心健康行為習慣為目標的體育教學方式。通過優化高校休閒體育的組織方式、內容設定、評價方式等,來促進高校休閒體育開展的效果,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加大民辦高校體育精神文化的構建與優化

  民辦高校的休閒體育文化蘊含的體育精神文化,對激勵大學生的人格發展,提升大學生拼搏精神與自信心有著重要的意義。精神文化作為休閒體育文化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的效果將會受其主要的影響。從當前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建設的效果來看,體育精神文化雖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是對體育精神文化的挖掘、外顯路徑的實踐仍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精神文化的引領價值,需要加大對休閒體育蘊含的健康文化、培養積極生活態度的精神等進行深入的挖掘,並通過創新休閒體育活動的開展方式、組織形式等,來更好的培育河南省民辦高校的休閒體育精神文化氛圍。通過休閒體育精神文化的引領,幫助大學生在學校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與健康習慣。同時,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精神文化的培育離不開體育文化的層次性與主體性構建。

  六、結語

  綜上所述,休閒體育是高校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放鬆身心、提升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路徑,受到了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喜愛。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體系建設具有多元化、主體性與動態性等特徵,為了實現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需要從休閒體育活動內容、休閒體育師資、休閒體育教學制度、休閒體育評價等幾個方面著手。在全面體現大學生休閒體育教學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創新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加大對本土化休閒體育運動的開發等措施,來實現河南省民辦高校休閒體育文化建設的系統性與實效性。為培養河南省民辦高校大學生的休閒體育技能、休閒體育參與意識、休閒體育價值觀等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金昌.談休閒體育對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9.

  [2]黃伊聰.從休閒體育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05.

  [3]曾芊.論休閒體育的心理健康價值[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4]朱玉芳,徐奕巨集.探討休閒體育在高校體育發展中的作用[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05.

  篇三

  《 社會轉型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變遷動力 》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經濟結構比重也進行了調整,傳統的農業為主,工業為輔的經濟體系轉變為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的經濟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依託傳統經濟結構而產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消失的危險。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民族瑰寶的一部分,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情感,在新時代下保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對此,筆者分析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民族體育文化面臨的危機,並試圖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尋找新的文化含義,幫助其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社會轉型;民族體育文化;變遷動力

  前言

  我國幅員廣闊,民族眾多,有著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資源。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業效益佔經濟效益中的比重下降,加上外來體育文化活動的衝擊,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少,許多珍貴的民族體育文化由於缺乏傳承和宣傳,正在面臨消失的危險。

  1.社會轉型影響民族體育文化變遷的因素

  在傳統社會形態中,社會變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行為,一次大型的災難或者戰爭都可能導致大規模的遷移,由此,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民族體育文化是基本人們的物質生活方式而產生的,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方式改變而改變,因此社會變遷對民族體育文化有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如果人們能夠在社會變遷後及時改變傳統體育文化中的內涵,為其融入與新時代相符的精神特質,就能夠使體育文化得以常新;另一方面,如果人們固守傳統,不願意汲取新時代和外來文化中的精華為自己所用,就容易使傳統體育文化落後於時代的發展,最終因為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而被淘汰。

  2.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變遷和傳承的動力

  2.1豐富民族節日內涵。民族節日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每一個特定的民族節日都包含了人們濃厚的感情,傳統的風俗習慣和特定的文化意義。例如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中人們不管身在何處都要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圓月;而七夕節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而籠罩上了一層動人的愛情光輝,因此成了青年男女們談情說愛的節日。由此可見,民族傳統節日中包含著許多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瞭解了民族節日,就是了解了中華民族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不僅是漢族,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節日,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壯族的歌節等等,這些節日中體現了各民族獨特的風俗人情,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遺憾的是,當前社會由於受外來節日的衝擊,許多民族節日正在消失。當代青年人更喜愛熱鬧而時尚的外國節日,卻不屑於瞭解中國傳統民族節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賦予傳統民族節日新的含義,使其變得更加多元化和時尚,以此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比如國家可以在大型傳統民族節日中舉辦相應的體育文化活動,如在七夕節舉辦單身男女相親活動,在中秋節舉辦全國圓月攝影大賽等等,通過活動的影響力來宣傳傳統民族節日,使得更多的人瞭解民族節日背後的內涵和文化底蘊。除此以外,還可以設立傳統民族節日研究部分,對民族節日涉及的文化背景,相關人物進行進一步的考證和研究,幫助民族節日樹立更加紮實的文化支撐。

  2.2巧妙利用民族節日開展旅遊業。這項措施對於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發展尤為有利,不但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增進該民族節日的影響力,提高選宣度,還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下面筆者對於具體發展措施進行詳述:首先,以少數民族旅遊業為賣點的地區可以大力挖掘當地獨一無二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資源,找出該節日最為傳統和著名的活動,將其發揚光大,成為旅遊活動的一部分。如內蒙古可在7,8月份開展草原賽馬比賽,雲南西雙版納可開展撥水相親大賽,這類依據少數民族節日而形成的獨特活動由於只能在當地感受,因此會受到遊客的歡迎,同時主動宣傳。其次,在民族節日傳統活動演變成當地旅遊專案的一部分後,一些時尚的元素就會主動融入傳統民族節日中,甚至由於全國範圍內遊客的瞭解和參與,還會增添其他民族的一些活動元素。長期以往,民族傳統節日就成為了相容傳統與時尚,具有民族性和開放性雙重特點的特色民族體育文化。

  2.3加快民族類高校建設。學校不僅是培養致力於民族傳統文化研究人才的園地,更是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苑,當前我國專業的民族高校數量較少。發展勢頭不猛,導致民族體育文化類研究人才比較缺乏。為了改善目前的研究現狀,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大力扶持民族類高校建設,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建立新的民族高校,在高考時對於少數民族考生給予適度的優待。在民族類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著力體現我國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養學生對於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興趣;此外,應該設立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既注重傳統體育專案的練習和繼承,也在文化背景上進行深入瞭解。民族高校的教材編寫應和普通高校區別開來,其首要任務是保證教材的民族特色和傳統特點,鼓勵學生開展以實用為目的的實地學習研究,增加教材中實踐的比例。只有民族類高校改變了現在尷尬的發展現狀,才能夠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研究上提供足夠的支援,才能為民族節日的變遷和革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可以說民族類高校能否發展直接關係到民族節日未來的去向和命運。

  3總結

  在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要避免民族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兩種極端的錯誤思想,既能夠開放地汲取國外發展經驗,實現取長補短,也要保留自己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其推陳出新。總觀全文,在社會變遷的視角下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前景有著巨大的可行性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洪,李博.關於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現代體育發展,20102.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