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

  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稱作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巴蜀產茶歷史悠久,並且在先秦時期就以地方特產的名義將茶作為貢品。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中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於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但巴蜀茶業在中國早期茶業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漢成帝時的王褒《僮約》中,才見諸記載。《僮約》中有"膾魚?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楊氏擔荷"的內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帶,在西漢時不但飲茶已成風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裡,還出現了專門的飲茶器具。後面的一句,則反映成都附近,由於茶的消費和貿易需要,茶葉已經商品化,還出現了一定的茶葉市場。三國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載"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用蔥姜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區特殊的製茶方法和飲茶方式。

  漢魏以後,巴蜀的茶業進一步發展,種茶和飲茶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西晉張載的《成都樓》詩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名句,說明茶在當時的地位,已居所有飲料之冠,而且茶的聲譽也越來越大,飲茶之風向全國各地蔓延。

  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幹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繪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徒,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微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年產的7500四噸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噸。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華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屆,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舉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山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