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

  中國茶文化源淵流長,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很大。那麼你們知道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人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幹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繪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徒,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年產的7500四噸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噸。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華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屆,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舉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山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傳播的歷史

  一、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茶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貢獻給人類文化寶庫的一件瑰寶。

  中華民族的祖先飲茶始於藥用。成書於秦漢之際的《神農本草經》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古代的“茶”。

  三國兩晉時期,飲茶之風漸盛,並與文化結緣。南北朝佛教的興起,為茶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寺廟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且有僧侶可做開發山區的勞動力,因此種茶在寺廟附近首先興旺起來。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進入唐代之後,茶葉生產迅速發展,茶區進一步擴大。隨著產茶區域的擴大,飲茶習俗也隨之迅速普及。780年陸羽著《茶經》,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該書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茶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等。

  宋代茶區繼續擴大,製茶技術得以改進,飲茶更加普及。鬥茶之風盛行,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塞外的茶馬交易和茶葉對外貿易都逐漸興起,這些都促進了宋代茶葉生產的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茶之風的興起。宋太祖趙匡胤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在下層社會中,有各種茶文化習俗,如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等。

  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而是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由元朝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明清時代的茶葉生產,不論產地、製茶技術、茶葉品種和銷售市場,均有較大發展。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茶風趨向纖弱。這段時間還出現了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烹茶畫卷》、《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二、中國茶文化的外傳

  茶葉作為茶文化的主要載體和友誼的使者,明清時期就已經傳到土耳其、阿富汗、伊朗、朝鮮、日本、泰國、緬甸、南洋群島、馬來半島、印度、斯里蘭卡和歐美等地。

  據歷史記載,公元5世紀,土耳其商人來到華北和內蒙古交界處,以物換物,換走中國的絲綢和茶葉。於是茶葉經由路上絲綢之路,穿越河西走廊,經新疆傳入中亞、西亞的阿富汗、伊朗等國。後又傳入羅馬,開中國茶葉外銷的先河。

  約在五六世紀,飲茶習俗隨著中國佛教的東傳而傳入朝鮮。不久,朝鮮派往中國的使者又從中國帶回茶子,在朝鮮種植。朝鮮的飲茶習俗不僅與中國相似,而且制的茶與中國茶有著深厚的淵源。中國的“雀舌茶”、“團茶”,自宋代傳入朝鮮,逐漸形成舉辦婚禮時以茶饋贈的習俗。

  傳入日本的茶葉,是由留唐學問僧帶去的。但是,當時飲茶的習慣只在留唐學問僧中流行,並沒有普及到日本百姓。1168年,日本榮西禪師到中國浙江天台山萬年寺學佛。回國時,榮西帶走了大量茶子,種植在日本的脊振山和寧治山一帶並著有《吃茶養生記》2卷,宣傳飲茶的好處。於是,飲茶之俗得以在日本民間流傳開來。

  日本茶藝源自中國,15至16世紀,經日本僧人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總結、改革與創新,把茶會、茶湯等僅僅和生活有關的飲茶習俗,發展成為具有深奧哲理、有思想性、可陶冶性情的日本茶道。其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4字。這表明,日本茶道與中國佛教文化中的禪宗有某種關聯,帶有一種出世色彩。可以說,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結晶。

  15世紀初,鄭和率領的下西洋船隊帶著優良的中國茶子途經暹羅今泰國,分配給 農民栽種推廣,使飲茶之風傳遍 暹羅及中南半島其他國家。

  1681年,中國茶葉傳入印度尼西亞。接著,印尼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技術人員傑奇遜從1828年至1833年的六年內,先後六次來中國學習製茶技術,

  1567年,中國的飲茶習俗由兩位哥薩克人伊萬·彼得洛夫和布納什·亞里舍夫傳入俄國。1618年,中國的茶葉從西北陸路傳入俄國。1833年,俄國派員來中國購買茶子、茶苗,回國後開闢茶園。

  1559年,因為歐洲學者在書中介紹茶樹:“大秦國指中國有一種植物······可去身熱、頭痛,為珍貴飲料。”這條訊息引起了歐洲商人的注意,掀起了尋求茶葉的熱潮。1610年,荷蘭人的遠洋船隊經由爪哇來到澳門,把中國的茶葉轉運到歐洲,引起歐洲大陸國家的重視,認為茶是“靈草”,“能治百病之藥”。從此歐洲商人相繼來中國購買茶葉,運銷歐洲。

  荷蘭人作為媒介,於1660年把茶葉運到應屬北美殖民地,飲茶之風傳至北美洲。

  葡萄牙殖民者為發展殖民地農業,曾於1810年至1812年從中國引進茶樹,並從澳門招來一批華工,經由中國—菲律賓—拉丁美洲海上航路,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近郊,傳授種茶技術。後來巴西、墨西哥乃至南美洲各地都廣種茶樹,生產茶葉。

  茶葉在17世紀中期開始輸入英國。根據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交易資料,1644年開始有茶的記載。中國茶從那時起進入倫敦的咖啡館。其後,英國人的生活、文化、社會無不受到茶得深刻的影響。併產生茶娘、下午茶、茶館、茶舞等多種與茶有關的傳統。

  1788年,中國茶傳入印度。1867年,中國茶傳入斯里蘭卡。氣候和土壤適宜茶樹生長的印度和斯里蘭卡,大力發展茶業,成為享有盛譽的茶葉大國。

  由於中國茶文化的傳入,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得以飲茶成風。這些國家的茶樹、茶葉、茶具、茶藝、茶俗等茶文化,都無不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

  三、中國茶文化外傳的影響和意義。

  到了19世紀,我國的茶葉傳播幾乎遍及全球,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茶的文化和茶的傳統。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地與我國茶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總之,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我國勤勞智慧的人民給世界人民創造了茶這一香美的飲料。如今,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人們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茶文化的外傳表明,中國茶走出國門之後,迅即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成為世界人民須臾不可離,且與咖啡和可可並列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走出國門的中國茶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形成多姿多彩的各國茶文化,促進了世界茶文化的繁榮。

  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開展,中國茶文化會進一步走向世界,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能享用到中國豐富多彩的名優茶和品茶藝術。 同時, 通過茶文化的宣傳與交流,充分發揮茶文化的橋樑紐帶作用,將會為國際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