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論文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是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三歲――六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教育早期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可見幼兒再五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二、家庭教育的連續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庭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

  三、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利和威力。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決定著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學校及社會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嚮導。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制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採用剛柔相濟的方法。 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並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髮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四、家庭教育的及時性

  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裡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結語: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