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幼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摘 要: 開展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全面發展的人;培育富有創造性,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本文認為,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其次要注意保護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善待幼兒的質疑。最後要注意發展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心理素質,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創新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貫穿於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應該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素質教育是根據國家教育方針,以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提高幼兒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體、智、德、美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幼兒園要重視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成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個性鮮明的全面發展的人。要求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交往、把握方法、增強本領。

  為此,我們幼兒園在探討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要著眼於“引導”,在引導過程中加強目的性,重視發展性,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為讓幼兒得到全面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教師必須變“注入”教育為“啟發”教育,採用各種教育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愛好,引導幼兒動腦、動手、動口,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發展能力,使幼兒主動、活潑、愉快地去學習和活動。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複前人所做的事情。”幼兒園必須確立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素質教育目標,從傳授、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轉變為著重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從過去主要強調全面發展,轉向不僅強調全面發展,而且特別注意個性發展的教育。

  要轉變教育觀念,幼兒教師必須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去觀察、瞭解幼兒,研究幼兒的特點,分析其心理及行為表現。幼兒好奇心強,想象大膽、豐富,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但由於幼兒的年齡和心理尚未成熟及缺乏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種種創造性表現常常與錯誤、缺陷、頑皮、任性等相聯絡,這使得一些教師往往產生錯覺,並會在言語上、行動上不自覺地壓抑,甚至扼殺幼兒的創新思維萌芽。

  記得在一次美術活動中,一位幼兒按照教師的示範畫,畫了一個人的臉譜後,就把整個臉塗上了綠色,教師馬上責問:“你見過誰的臉是綠色的?沒看見老師塗的是紅色的嗎?”幼兒驚慌地說:“我媽媽一生氣,臉就發青。”但再看看教師嚴肅的臉,幼兒茫然地點點頭,表面看來這是教師要求幼兒學習範畫,遵循常規,殊不知卻扼殺了幼兒的創新思維。

  誠然,幼兒的創新求異難免伴隨著幼稚或錯誤,但幼兒不斷“犯錯”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假如教師輕易地包辦代替,粗暴否定,不但剝奪了幼兒探索的樂趣和嘗試失敗、內疚、挫折的情感體驗,而且使他們變得謹小慎微,懶於動手,疏於嘗試,以致性格閉鎖,泯滅童真。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輕鬆、和諧的氣氛,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發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追求整齊劃一。

  2.要注意保護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善待幼兒的質疑

  幼兒最喜歡想象,一會兒想象自己是警察,一會兒想象自己是司機,是超人,等等。教師把一滴墨水滴到紙上,成人的回答不外乎就是一滴墨水,而孩子們的回答則五花八門:月餅、煤塊、太陽、雞蛋、臭蟲、小皮球、眼球等,十幾個孩子的答案沒有重複的。新穎、獨創、奇特是創造性想象的本質特徵,可以這麼說沒有胡思亂想,就沒有創造性的成就出現。在幼兒的頭腦中,原本是沒有任何框框的,他們在自然的遊戲中充滿了想象、充滿了創造。可惜的是,雖然幼兒在成長,知識在豐富,但思維的創造性卻往往會逐漸喪失,逐漸被刻板劃一的方式所替代。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孩子們因無知而上學,所以孩子們回答問題不正確或所提問題淺薄荒謬,應該說是正常現象。如果回答都是正確的,所提問題都是高質量的,倒是不正常的了,可是我們卻把這種正常視為不正常,而要把不正常變成正常現象,孩子們回答問題正確時,就會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而回答錯誤或提出荒謬的問題時,則免不了要受到批評和嘲笑。

  孩子們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積極性也逐漸降低,所以在校園裡看到的情形是,幼兒園、小學低年級舉手是小手如林,小學高年級則逐漸稀疏,再往高年級就沒有學生舉手的了,他們已經沒有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慾望了,有誰願意不斷被批評、被嘲笑呢?不回答、不提問不會有任何麻煩,而回答得不好卻有不愉快的結果。其次,教師的所有問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提問僅僅是一個手段,漸漸地人們學會了消極聽課,等待教師自問自答。隨著這種態度的 發展,問題意識也在日漸淡化。

  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是不能傳授的,這是一種個性素質。幼兒教師要給幼兒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 環境,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幼兒創造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要保護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本能,為其好奇心和創新意識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和條件,這是發展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

  3.注意發展幼兒創造力的良好 心理素質

  良好心理素質既是素質 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創新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要為幼兒創造一種民主、自由、無拘無束的環境,培養 幼兒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和堅持主見、喜歡爭論等獨特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素質是創新能力形成的保證。可以說創造是各種智力、非智力心理因素綜合發生作用的結果,只不過創造力起主導作用罷了。如創造的興趣、毅力、好奇、好問、好探索的精神,良好的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都是創造力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質。在 實踐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讓創造性活動富於實踐。

  比如孩子們喜歡玩的積木、沙子、水具、插塑、圖片等,可以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結構組合能力、觀察力,還可以通過繪畫、表演、手工製作、觀察自然等手段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從日常生活、 工作、勞動、遊戲和學習等實踐活動中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和不斷探索,鼓勵他們大膽設想,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曾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個孩子覺得下雨打傘容易把下面的衣服打溼,而穿雨衣又容易把水淋到鞋子裡面,於是,他想出上面用雨衣,下面用傘的組合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又如,我們給孩子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可以啟迪孩子:當自身的器官不能用來直接達到目的時,如何去憑藉智慧達到目的。

  素質教育引領孩子們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孩子們學習的壓力主要是學習內部的壓力,而不是分數的壓力;要求教師教學的壓力主要是孩子們挑戰的壓力而不是集體總分的壓力。師生關係是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而不是“警察與小偷”式的緊張對立的關係。我們說素質教育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整體風貌,是一種完整人格的養成,而不是無數單個元素的相加,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我們說的素質,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為人們所稱道的素質,是一種心胸寬廣、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氣質;是一種自尊、自信、自謙、自持的精神;是一種關心人、關心 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懷;是一種求實致遠、質樸高雅的品位;是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這樣一種氣質,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情懷,這樣一種品位,這樣一種人格,需要相應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在真誠、公正、平等、友愛的教育氛圍中才能實現。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家長要做到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全面發展的人。

  篇2

  淺析如何進行幼兒教育

  一、幼兒的特點

  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計劃生育的不斷推行,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心頭肉,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和盲目的滿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如眾星捧月般的成長,很容易養成嬌生慣養甚至蠻不講理的性格,與其他小孩格格不入。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多會表現為性格上的依賴性和懦弱性,很有可能形成雙面人格,在家裡比較自在,能夠想說就說,但是到了外面就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表現得認生甚至畏首畏尾。

  很多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周圍的人不再像家長一樣關心他,他們會感到很不適應,因而對幼兒園產生排斥心理。家庭教育缺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不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二、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根據實際經驗總結,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大體上有三點,具體如下:

  1.將幼兒教育視為為小學打基礎

  幼兒園將幼兒教學當做為今後孩子的學習打基礎,將小學內容強加到幼兒教學中,這幾乎是一個普遍現象。也許教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這樣做的影響卻考慮的不夠全面。過早地將幼兒的學習模式化,反對孩子們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甚至用體罰的方式進行壓制,這對孩子們的創造力的打擊很大。採用不正確的方法強迫性的把知識灌輸給孩子們,極大地挫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應有的好奇心和發現的喜悅也不復存在,甚至使孩子們對學習產生厭倦。

  2.忽略了孩子之間的差異

  在幼兒園裡,老師普遍將自己擺在成年人的位置去看待孩子,這是一種不自覺表現的習慣。於是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想法在老師的眼中變得那麼的幼稚和可笑。老師這種心態一旦產生,就難以給予孩子們足夠的尊重和關愛。剛剛進入幼兒園進行學習的孩子是一張純真的白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很多時候,幼兒園老師都對這一點視而不見,忽視孩子之間的差異,採用同一種要求和同一種方法來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錯誤的。另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智力的發展存在著較快或較慢的差異。老師以簡單的聰明和笨來進行定義,對孩子們進行橫向比較,這不僅破壞了孩子的成長環境,更會導致孩子失去原有的個性。

  3.幼兒園的教育與家庭教育相隔離

  父母是每一個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十分關鍵。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但是,很多家長卻忽略了這一點,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高枕無憂,不需要履行教育孩子的義務,孩子的教育由老師去負責。父母一旦對孩子缺少關心和教育,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如果家長和老師也缺少交流,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時糾正或者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來糾正,將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成長。

  三、對策探討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和實際工作總結,相應的對策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

  幼教老師是幼兒教育的靈魂,是執行者,好的幼教老師對於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新的社會背景和教育背景,對幼兒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幼教老師的准入門檻。幼教老師的知識面要適當拓寬,最好是心理學能力與專業水平並重,適當的懂一些醫學知識,能夠對孩子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幫助,使幼兒教師隊伍的素質更加專業化。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認真分析

  孩子間的差異,耐心的引導孩子,對每一個孩子都保有充分的尊重,運用縱向比較法,使孩子在健康成長的同時保留其獨有的個性。

  2.教學 環境要多樣化

  孩子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才能不斷形成孩子的認知結構和一些新的概念。因此,讓孩子參與環境是幼兒 教育的一個重點,可以讓孩 子有自由探索的空間。好的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參與願望,更能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感性知識。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並逐步培養孩子懂禮貌,樂於助人等優秀品質。在這些活動中,要設立一些榮譽,培養出孩子的榮譽感和集體榮譽感,以幫助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

  3.注重家庭教育

  如上文提到的,父母有時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父母們應該改變這種想法,不能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老師就應該對孩子的教育全權負責。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孩子終身的老師。父母應該多跟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包括 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想法。而幼兒園方面,也應該更好的與孩子的家長進行聯絡,定期的將孩子一段時間來的表現進行記錄,送到父母手中。還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父母還可以適當的在幼兒園跟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和遊戲,將幼兒園的教育跟家庭教育更好的 聯絡起來。這樣,雙管齊下,在老師和家長雙方的關懷下健康的成長。

  四、 總結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的幼兒教育事業如今已經取得巨大的 發展並日趨成熟,但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要認識到幼兒教育事業也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都需要每一位幼兒教育事業 工作者一起努力才能改變。在幼兒教育中要避免對孩子的忽視和期望太切,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揠苗助長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須知,學習是孩子的權利,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更是孩子的權利。

  【參考文獻】

  [1]吳同喜.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多重誤區及對策[J].克山師專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