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與教育策略淺議

    摘 要:學困生教育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藝術的把握和教育方法的運用。教育方法過於簡單、粗暴,會造成師生關係或父子關係的緊張;缺乏愛心和耐心,會造成師生關係日益惡化。因此,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在於以情育人,培養成功心理,要讓學困生的成功願望從被壓抑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愛是啟開心靈之窗的鑰匙”,因材施教是教學的主要原則之一,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班風、校風的建設過程實質上是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有教無類”,公平地對待優秀生和學困生,讓他們都有成功的機遇,都能享受成功的歡樂。
關鍵詞:原因分析 教育策略 轉變策略
        一、學困生產生原因的分析
        1、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做家長的對孩子傾注了過多的期望、理想,不顧子女的能力和基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幾經努力,但還是達不到父母要求;為父母者、為師者對子女、學生的要求幾近完美,責罵與苛求使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對學習感到恐懼,喪失了進取的信心,甚至悲觀厭世。雖然他們多次爭取成功,但是冷酷的現實卻讓他們不斷地失敗,使他們失去了學習信心。
        2、教育方法過於簡單、粗暴。
        教育工作是一項極具藝術性的工作,教育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取決於教育藝術的把握和教育方法的運用。教書育人不僅僅是教育藝術的問題,而且也是教育責任、教育道德的問題。—些教師和家長習慣於採用一些低階的、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師生關係或父子關係的緊張;有的甚至將學生趕出教室,或將孩子趕出家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在學校、家庭找不到溫暖,甚至與教師、父母產生了對立情緒,對學習不再感興趣。
        3、缺乏愛心和耐心。
        愛心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愛是啟開心靈之窗的鑰匙”,“沒有愛便不可能真正贏得孩子的心”。現在的教師大都能“有教無類”,公平地對待優秀生和學困生,有進步的表揚,有問題的批評。若對學困生沒有一絲“偏愛”和“耐心”,就會出現學困生反覆被批評的情況,造成師生關係的日益惡化。有的家長只顧忙於自己的事業,從不過問子女的學習和生活,不去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無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進取願望,孩子便會得過且過,或想逃學,或想離家出走,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
        4、不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學的主要原則之一,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實行了一刀切的教育,造成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無法適應。有的教師或家長動不動就罰孩子,有的孩子做錯了作業、寫錯了字,老師或家長要求重寫十遍、幾十遍,學生越寫越不耐煩,越寫越覺得學習乏味。他們感受到的不再是學習的愉悅,而是一種切膚的厭倦。有的教師將“才”誤認為只是智力或能力,只侷限於學生的智力或能力的發展,學困生則被他們排斥在外,放棄了教育的責任。
        5、沒有嚴格要求。 
        嚴格要求學生是愛的特殊表現,是教師高度責任感的體現,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班風、校風的建設過程實質上是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過程。教育過程中,有的教師只當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幾乎沒有了距離,失去了師長的尊嚴,忘記了自己也是學生的嚴師;有的家長只求自己的孩子不學壞,學到多少知識則無所謂。放任自由的管理模式,使學生失去了自控能力,逐漸喪失了理智,越來越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滋生惰性,學習退步,品行滑坡。
     二、學困生難於轉化的因素
        學困生難於轉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情感、意志和習慣方面的缺陷,由於經常遭受失敗的挫折,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二是意志方面的缺陷,由於缺乏學習動力,怕苦怕累,遇到困難時,表現出急躁、動搖和退縮,不能控制和約束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學困生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如不做作業)、行為習慣(上課不專心,左顧右盼,自己無心學習還妨礙他人學習)和生活習慣(自由散漫,生活無節律,起居不按時),他們易受某種特殊興趣愛好的干擾,如迷戀於上網等,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活動的進行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轉化學困生的工作策略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刺激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困生過去受了許多的批評,甚至是諷刺、挖苦,他們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本能地認為人人都不會關心同情他們,對善意的幫助也會產生敵對情緒。
        1、培養成功心理,是轉化學困生的一道良策。
        對學困生的成功教育來說,要做到起點低、目標明確、鼓勵及時、循循善誘,指導要具體,只有這樣,其成功心理才能得以培養和激發。學困生的心理往往被扭曲了,又有著青少年固有的自我表現慾望,喜好突出自己、表現自己,因此他們容易採取不正當的方式,如故意用違反課堂紀律或做出多種極端的舉動,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以滿足被人重視的需要。因此,培養他們的成功心理,首先要改善他們的心理,教學生鍛鍊意志,讓學困生的成功願望從被壓抑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確定成功目標。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目標:對於目標的層次性,不同層次學生應該有各自的目標;對於目標的過程性,要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對那些沒有完成目標的學生,不妨再給一次機會;對於目標的動態性,在他們獲得成功後,要及時另換新目標,在成功的基礎上,目標要有一定的梯度,好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對於目標的終結性,要讓學生積少成多,體驗成功,通過反覆成功的激勵,使他們取得最終的成功。
        2、善於讚揚鼓勵。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他人的肯定與讚揚聲中證實自我的價值,這是一種不甘落後的正常心理現象。由被讚揚而產生的喜悅感是前進中永恆的精神力量,老師對學困生應多一些讚揚。學困生也有值得讚賞的地方,教師要把蓋在他們身上的茅草拔開,現出其閃光點。因此,我們應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上,給學困生由衷的稱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多鼓勵學生看到失敗中的成功之處,認清自己的能力,找到不足和教訓,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勵他們滿懷信心地去爭取成功。
參考文獻
1、張正君《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35:25-28。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灕江出版社,1997:216。
3、穆鑫《讓孩子們熱愛讀書》(文藝點評)[N].人民日報,2005-06-029。
4、葉上雄《中學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