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的成長日記

  每個人都要經歷成長,在成長的路上有遇到多少荊棘呢?下面就隨小編看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201X年X月X日 X天

  體味”苦”生活踏進山村的古樸小路,那裡依然保留著多少年留下的泥濘曲折。看看四周環山圍繞,疊疊重山裡面躺著七零八落的農莊。他們傍山而居,靠山吃山。然而中國經濟浪潮翻滾多年,卻依然方興未艾,倒有一浪高一浪的雛勢,這個古樸的村莊也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了個遍。由泥屋瓦房到紅磚洋房,紅磚瓦房又翻新成了二層的小洋樓。村民體驗到了過好日子的滋味摩托車也幾乎走進了家家戶戶。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現在也開始過城鎮生活了。

  雖然日子過好了,但是村子依然保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就連村子原有的土地廟也時有香火,人們也任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棲。這可能是中國五千年勞動人民勤勞的慣性吧!它乘載著人類歷史的車輪緩緩前行。

  生寶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自小生活在農村自在的天空。鄉村的溪水,鄉村的斷磚徹瓦,鄉村的小山坡都留下了他童年的足跡。村裡的二棵大樟樹上還留著“生寶二字”,清晰可見。

  生寶的父親是一位做小生意的農民,生長在五六十年代。因為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所以給生寶添了兩位漂亮的姐姐。父親在農村裡雖然是出了名的生意經,可畢竟熬不過一家幾口人的生活,還要供子女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大姐上高中的時候,二姐也開始進入初中,家裡所有的開銷全填上也很難堵上這口子。好強的父親不光要撐門面,而且還要為姐姐的學費從早到晚忙碌著,有時半夜才能回家。一天一頓飯的日子熬了幾年。鄰居們常勸父親:“女大不中留。女兒不需要讀這麼多書,輟學吧!這樣你也不用這麼累了。”父親認準一個理:書不會錯讀,這是為了孩子將來負責。不過艱苦的日子終究得有個過法。後來大姐自願輟學,家裡的生活才算好些。記得那幾年,父親的腰沒以前那麼彎了。

  篇2

  201X年X月X日 X天

  著名作家冰心說過“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於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是啊,在成長的道路中,喜悲、哭笑、歡樂是相連的,如果在人生中,只有快樂沒有痛苦,那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的狀態是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溫度在0℃以下,那麼人的狀態就是冰了,整個人生世界只有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溫度在100℃周圍,那麼人生就會變成水蒸氣,成為雲朵,將飛向天空,整個世界會一望無際。所以,我們努力決定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畫,添點顏色,添點文字就是一幅好的作品。成長中,我經歷了多少快樂,而又經歷了多少痛苦,在痛苦的日子裡,我悲傷不已,在快樂的日子,我又常會偷偷暗笑。

  回想起來,他們的這些話現在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小時候的後悔,遺憾是現在無法彌補的。這時候,也許可以聽進心裡一些,懂道理,懂做法,但是到了關鍵時候又會忍不住得露出原形。

  大了一些,會懂得多一些,理解父母多一些,可以聽取父母的教誨,但是這種時間又會停留嗎?

  成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如選擇題,判斷題,填充題,不斷的做出選擇,不斷的判斷,不斷的填充人生的空白。我的試題,該如何完成呢……

  篇3

  201X年X月X日 X天

  那座橋在河邊靜靜的屹立著,他承載著幾十代人的經歷。他想永遠站立著,看世間滄桑,聽流水潺潺。

  在我五六歲時,夏日酷暑難當,到了傍晚仍不見有清風拂過,那時家裡還不曾有空調。於是,爺爺奶奶便帶著我去那座橋上乘涼。深藍色的天空猶如天鵝絨,溫柔神祕。柔和的月光灑下來,散射出橋那粗糙的表面。微涼的夜風吹來,消除了滿身的倦怠,只覺一陣陣清爽。

  那時的我只覺得這是屬於月夜的世界。那座橋像是一位慈愛的老爺爺,我躺在他的懷裡,他的肩膀沉穩而寬大,有一種安全和幸福感。而老爺爺呢,給我講述著悠遠而古老的故事。就這樣,我靜靜的、甜美的進入了夢鄉。

  長大了,卻再也沒有這樣的想象。對於這座橋的感覺,只是感恩與崇敬。他像上帝一樣賜予了我們很多的東西,卻只是默默的站在那裡。對於他來說,這,就足夠了。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能長久的矗立著。

  但是時代不允許,人們不允許,橋面上已經有裂縫了,充滿危險。終於在我十二歲那年,

  他被拆掉了,只剩下小半座橋墩。我看著他,心裡有些難過,眼淚有點溢位來。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哭,沒有回答。我坐在那橋墩的臺階上,思索著。恍惚間,感悟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從善於幻想、天真純潔到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再到現在的多愁善感、思緒變遠,我,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