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精選

  中語文教學是初中階段重要的內容,在這個階段對學生的閱讀、寫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傳統初中語文教學弊端,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一:初中語文教育中德育問題思考

  良好的品德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品質,品德教育,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學生來說,德育教育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時刻有法制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文明習慣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德育教育逐漸淡薄,各學科教學包括語文學科教學,都在追求成績,以分評人,忽略了對中學生德育的培養,致使部分學生公德意識淡薄。因此,加強德育教育至關重要。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育能使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能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受到影響和薰陶。所以,要加強對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視,把德育貫穿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做好語文德育教育。那麼,怎麼才能做好語文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而在當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數,追求考試成績。這樣重成績輕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影響極其惡劣。比如馬加爵殺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學間的摩擦,最終讓這個優秀的學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因同學間的競爭,竟同時毀了兩個優秀的大學生。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攀比、不正當的競爭,都與德育缺失有著必然的聯絡。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時或一陣子,好的德育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的文化知識,要有高尚的品質和強烈的法律意識。法律是人類活動的準繩,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黨的以來,依法治國被擺在重要位置,對於教育系統來說,就是依法治校、依法執教,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法可依、依法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知法、懂法,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與學進行的雙邊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單一的教學是單調的,這就需要我們注入感情,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教師在傳授給學生道德知識時,自身一定要有較強的道德觀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識。目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如個別教師猥褻幼女、個別教師體罰學生、個別教師侮辱學生、學生冒雨做操而領導傘下觀看,等等。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為戒,切實加強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斷的進行交流,這是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基礎。中學生正是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的時候,在心理上處於叛逆時期,對教師及家長的說服教育有著逆反心理,而語文教學中有著很多讚揚美好品德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文章感染學生、啟發學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記敘文,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內心的變化或堅定的信念;議論文可以根據特定的環境和話題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廣大語文教師要積極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四、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主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聯絡、緊密結合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積極討論,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學生在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學生髮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帶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環境中,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受到啟發和引導,會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五、要長期堅持,精心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需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每個單元每篇文章都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自然、遵守法律、講道德的教育。教師在講解課文前要精心設計,看看文中蘊含哪些德育方面的素材,怎樣進行挖掘和引導等。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滲透著德育因素的文章和內容,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識,主動承擔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引導學生把德育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不僅學習好,而且品德高,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二: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

  1.前言

  初中是學生學習知識、豐富知識的最佳時期,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比較基礎性的學科,有利於為中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起到關鍵作用。而外國文學作品是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中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直接途徑,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學生對外國文化作品的學習與解讀,不僅能提升中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精神。

  2.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現狀

  新形勢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加強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為語文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挑戰。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比較感興趣,但由於語文閱讀資料有限,導致中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量較低:一方面,部分老師對外國文學作品認識不足,對外國文學作品的解讀比較粗略,採用與國內相同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很難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和中學生年齡的偏好有關,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學習具有研究性、戲劇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這與中學生的思想和個性相關。例如,中學生在學習外國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和《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說》這兩篇文章時,會產生不同的興趣,對《湯姆叔叔的小屋》這中故事性的文化作品學習學習,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學習興趣,而對像《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說》這類演講稿之類的學習,需要學生靜下心學習,仔細揣摩作品的意思,這會導致學生缺乏耐心學習。

  3.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策略

  3.1合理講解外國文學作品

  教師對中學生的培養,不應該只是灌溉學生知識,更多的是培養中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精神。外國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優秀的文化的文化遺產,儘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外國文學作品只佔據一小部分,但同樣擔負著文學作品教學的任務,老師不能因為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少、考試分量少就忽視它。經濟全球化時代下,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習與閱讀更多、更好的外國優秀文學作品,這是讓中學生了解、認識世界和文化時代發展的視窗,有助於開拓中學生的文化眼界,增強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的瞭解外國文學作品。例如,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戰爭與和平》、《荒島餘生》、《悲慘世界》三篇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重點,對前兩篇作品進行講解,讓中學生充分認識,並瞭解外國先賢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中學生的正確愛國意識,激發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慾望與學習熱情;進而讓學生自行預習第三篇文章,並利用開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閱讀後的感受,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情感的認同,而且還能促進中學生更有效的理解作品內容,切實提高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效率。

  3.2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調整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藉助有效的獎勵與懲罰的方式,這樣一來,能夠促進中學生從“害怕失敗”上升到“獲取成功”的轉折。此外,科學、合適的學習動機是中學生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中學生學習穩定的表現所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鞏固中學生對於外國文化學習的動機,端正中學生的學習態度,並協助中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使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實際上,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外國文學作品,從作品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都是以人為的書寫為核心。因此,從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角度出發,中學生應該降低功利性的學習動機,更多的是體現文學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並以此來看待外國文學作品學習,使中學生深入的認識到外國文學作品的真正價值,促進中學生主動投身於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中來,更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外國文學素養。

  3.3提升老師的外國文學素養

  老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以適應新課程對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語文教學課程有十分明顯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接觸外國文學作品教育。在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的引導中學生把握外國文學作品的語言使用規律,培養中學生的文學語感,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把握力。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威尼斯商人》這一篇外國作品時,老師可以上網先收集相關資料,深入瞭解作者莎士比亞生平的一些經歷與寫作意圖,關注如何展開戲劇中的衝突變化,感受作者戲劇作品中的語言魅力,並以此來提升老師自身的外國文學素養,進而豐富課堂內容,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4.總結

  總之,將外國文學作品融入到初中語文教材中,對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語文教學者應充分滿足中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需求,為中學生了解外國曆史文化提供重要途徑,使中學生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形勢。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增強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已迫在眉睫,初中語文教師還應積極探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進一步促進初中語文外國文學的教學水平,進而為現代化初中語文教育發展開闢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