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生語言僵化現象成因及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外語學習 僵化 成因 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僵化是外語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心理語言現象,它往往會導致外語學習者在獲得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後停滯不前。本文從內部因素(學習者的動機、學習策略、情感因素)和外部因素(社會環境、教學環境)分析了大學生語言僵化現象的成因及對應的教學策略。 
   
  1前言 
  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使用的介於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語言體系被稱為中介語interlanguage, IL。Nemser 把這種語言叫做近似系統,意思是說學習者只能越來越接近母語,但永遠達不到母語水平。同樣,如今的情況是大學生雖然已經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學習英語,但是無論時間多長,無論他們怎麼努力,最後仍然不能達到說該語言母語者的水平。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中介語會出現這樣的過程:當學習者的目的語水平有所提高時,那些學習過程中常出現的錯誤的語言形式(語音、詞彙、語法等)還是會經常出現,也就是永久性地留在他們的中介語中,成為學習者理解或產出語言的一種方式。這種凝固在中介語中的頑固性錯誤就是語言的僵化fossilization。 
  語言的僵化現象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普遍現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二語學習者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究語言僵化的原因及教學策略對打破這種僵局以提高學習者目的語的熟練程度有重要意義。 
  2大學生語言僵化現象的成因 
  經過研究者從各個層面和角度對僵化的直接或間接的研究,一系列的因素已經被確定為導致學習者中介語僵化的原因。這些因素在整體上可被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其中內因可又分為認知因素、神經生理因素和社會情感因素等幾個方面。其中與大學生有關的筆者分析歸類如下: 
  2.1 內部因素 internal factors 
  2.1.1 學習者的動機motivation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可分為綜合性動機和工具性動機。綜合性動機指的是學習目的主要是希望與該語言者交往,或對該語言的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感興趣;工具性動機指的是學習目的是為了某一實用功效。一般情況下,具有綜合性動機的學習者不會因環境的改變而影響學習動機,其強度和永續性超過工具性動機。比如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進入英語國家,而是為了通過考試、獲得某一職位以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資格或閱讀科技文獻等。所以一旦他們達到目的,那麼他們的工具性動機便會消失,英語學習就會停滯不前。 
  2.1.2學習者的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所採用的學習方法、管理方法以及運用語言的各種活動。這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學習策略運用成功時可促進外語學習,反之,可導致僵化的產生。而這是學習過程出現僵化現象最普遍的一種現象。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過分強調記憶式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對外語單詞詞義的死記硬背,好像學習英語就是隻是學習新單詞的意思,至於怎樣運用單詞進行目的語交流並沒有充分重視。產生的結果常常是學生在運用語言時想不起新學的知識,還是用以前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有限的、簡單的語言形式,久而久之就引起了僵化現象。 
  2.1.3情感因素emotional factors 
  可導致語言僵化的因素主要有興趣因素及意志力因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外語學習的重要前提。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目前,我國從幼兒園到博士生都學英語,這種全國學英語的熱潮從表面看似乎是中國人熱愛學英語的表現,但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董燕萍2003 的調查發現:隨著英語課戰線的拉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1200名接受調查的骨幹教師聲稱,喜歡上英語課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的88%降到六年級的75%。這就是說,我們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經過了小學的英語學習後就已經不喜歡上英語課了。大學生在經過了初中、高中的學習之後,可能興趣更會降低。此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英語教育水平各不相同,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不足暴露出來,面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基本使用英語授課,發現自己既聽不懂又說不出,頓時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聽不懂——學不好——不喜歡——更學不好,這樣形成了惡性迴圈,僵化也由此產生。 
  2.2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 
  外部因素主要指環境因素,強調社會文化差異以及由其造成的心理距離對學習者學習心理的影響。 
  2.2.1社會環境 social environment  
  多年來中國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英語對我們而言不是第二外語,而是外語。我國內地不存在把英語作為主要交際工具的語言社群。在校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是在學校中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的,它或者是一個專業,或者是一門課程。 
  2.2.2教學環境teaching environment  
  關於教學和僵化的關係,一般都認為教學對加快學習程序和防止僵化起積極作用。但是教學也可能有侷限性,如果運用不當,會起消極作用,促進僵化的形成。教學環境主要包括課堂輸入classroom input、教學策略pedagogic strategies和練習的機會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1.課堂輸入classroom input 
  輸入指外語學習者所接觸的目標語材料。當學習者有機會接受目標語輸入時習得才會發生,也可以說沒有輸入就沒有習得。從形式上看,輸入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從發生方式看,輸入既可以發生在雙向的交際環境中,也可以發生在單向的非交際環境中;從性質上看,輸入可以是正面語料,也可以是負面語料。 
  在課堂中教師話語尤為重要。在歐美很多國家,英語教師都必須是以目標語為母語的,而在中國大部分英語教師是以漢語為目標語的,並且缺乏在英語國家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任何經驗,因此他們也是二語習得者,課堂中的話語形式是中介語。如果不採取措施使他們的話語更接近目的語形式,那麼學生的二語學習則會是負面的,例如中式英語的運用。老師某些僵化的語言使用是學生中介語僵化產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教材編寫中選用不地道的語言也是造成英語僵化的一個因素。許多大學採用的英語精讀教程,尤其是聽說教程都至少是5年前出版的,甚至是10年前出版的,與實際交流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語言使用中會拘泥於生搬硬套,過於呆板。 
  2.教學方法 pedagogic strategies 
  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早已深入教師的觀念中,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滿堂灌的誤區。大學英語課堂一個班的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教師很難遵循對話論的課堂教學規律,無法開展合作式和功能性操練,只能採用灌輸式講授,使學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興趣,導致中介語僵化現象。
  3. 練習語言的機會 opportunity for practice 
  學生在課堂上以交際為目的使用英語非常有限,因此教學環境不足以滿足學生的交際需求。而在課外當學習者經常處於交際壓力下,也就是外語能力不能滿足交際任務的需要時,也會導致僵化。在實際交際環境下,大部分學習者注重語言的意義表達,而語言的正確表達形式往往無暇顧及。如果學習者表達的錯誤長期得不到注意和修正,便會永久存在其中介語中,造成僵化現象。 
  3教學策略 
  以上關於語言僵化產生的幾個過程中涉及社會因素、感情因素、語言輸入數量及質量等。對於這些因素的認識和分析對外語教學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3.1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習語言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教師有責任給學生以心理和精神支援,啟發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和使用英語,使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不僅侷限於應付考試,並逐漸產生對目標語文化的願望。同時,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綜合考慮該任務的難易度、趣味性、對學習者的挑戰性以及學習者獨立學習和判斷的能力以確保學生既要完成任務又對此保持一定的興趣,避免虎頭蛇尾。 
  另外,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樹立近期的學習目標,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並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適時鼓勵和誇獎,增強繼續學習的勇氣和信心,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實現。 
  3.2改進教學策略,創造英語聽說學習的最佳環境 
  缺乏語言環境是我國英語學習者面臨最大的學習困難。在教學方面,教師往往因為學生的被動反而放棄和學生的互動的嘗試,而學生則有時因為對話題不感興趣而變得被動,所以教師要重視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與學生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環境,將英語學習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課堂教學時穿插英語的小幽默,時事新聞,文化背景知識等;課下可以組織有教師指導的英語角、英語辯論賽、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文電影欣賞等。另外,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很受學生的歡迎。利用多媒體,教師可進行大量而豐富而地道的語言材料學習,儘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 
  3.3注重語言的輸入,加強師資培訓 
  語言的輸入是與外語教師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環節。要確保學生接收的資訊是最接近目標語的。比如應及時更換新版教材,以跟上時代腳步。英語聽力材料應儘量從VOA, BBC 等英語母語國家中選擇,儘量避免從其它非母語電臺或電視臺收集語料。把握好語言輸入的難易程度。只有在輸入水平略高於學習者現有水平,並可轉化為可理解輸入,否則可導致僵化。當學習者達到一定的語言熟練水平時, 應適當提高目的語輸入的質量,即其趣味性、多樣性和難度。這樣能防止和避免學習者反覆使用以前所學過的表達方式和語法結構。 
  由於英語教師本身也是二語習得者,從理論上說,英語課堂教學所使用的英語,也是中介語。所以教師本人要謹慎地使用課堂用語,避免語用失誤,使其更接近於目的語。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儘量從源頭避免中介語的僵化現象。此外,教師應瞭解學生的語言熟練程度,設計適合學生水平的、對學生的能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和任務。 
  4結語 
  僵化現象是外語學習中的常見現象,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中介語的僵化現象,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找到對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研究僵化的最終目的: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作用,提高語言的質量和加速學習的程序。 
   
  參考文獻 
  [1]Han Zhaohong, Fossiliz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董燕萍. 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高雲,朱景梅. 語言石化現象的產生及防止策略[J]. 外語教學,2005, 263: 41-43. 
  [4]秦緒華. 中介語石化與外語教學[J].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 177-178. 
  [5]姚鳳華. 中介語的石化及教學策略[J]. 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85: 44-46. 
  [6]張雪梅. 語言石化現象的認知研究[J]. 外國語,2000, 4: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