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本科畢業論文

  化學史記錄了化學學科的產生、發展過程以及演變規律,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大自然客觀存在事物的化學知識的系統描述,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分析

  [摘要]在化學的教學中離不開實驗這一教學手段所帶來的教學效果的提升,實驗對於教學的作用不可忽視。實驗可以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看到反應現象,又可以增加初中生對於現象的記憶,並可以提高其學習的興趣。但是這一手段並沒有在農村初中的化學教學中廣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落後的農村的中學,其條件的不成熟讓實驗教學成為一種奢望。本文主要就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化學教學;問題與解決措施

  一、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於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

  在一些較偏僻、經濟條件落後的農村,教師資源本身就比較缺乏,教師所掌握的教學理念也相對落後,很多教師根本沒有關注到實驗所帶給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一部分農村中學,化學教師本不是化學專業畢業,對於化學的授課工作非常業餘,這也造成教師對實驗的不重視。老師的教學任務以及管理實驗室的任務繁重,其教學的精力明顯不足,導致對於實驗教學力不從心,只能用理論教學來代替實驗教學。

  2.實驗教學環境差

  因為農村的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村中學對於實驗的條件和環境並不具備,這種情況一部分造成教師只能重視理論教學,另一部分也表現在教師的力不從心上,沒有實驗所用的工具,沒有實驗所用的教室,這些都給農村中學實驗教學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農村中學實驗教學的環境較差,教師難以給學生進行充分的實驗機會也造成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的不足。

  3.學生缺乏實驗興趣

  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他們更注重的是考試成績,實驗對於並沒有什麼興趣和吸引力,這也成為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較差的原因之一。因為學生缺少對實驗的興趣,也導致其喪失了很多實驗的時間和機會,同時,教師為了安全考慮,在學生缺少實驗的時候也並未對學生進行督促,更沒有對學生的探究實驗進行促進,部分實驗的安排也是因為課程的需要,或者必須要進行實驗而實施,或者對書中的理論進行驗證。這也造成了學生進行實驗較少的原因。

  二、關於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問題的建議

  1.增加農村教育資金投入

  在我國這幾年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對於教育的投資力度也在逐漸加大,但是對於農村教育的支援力度還有所欠缺。化學教學所需要的化學藥品以及實驗工具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比如量杯、酒精燈、試管等等化學必備器材,都需要資金的投入和支援。農村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後,難以達到更好的水平,就需要政府的幫助建設更好的實驗教學條件,為實驗增添相應的實驗裝置,為學生進行實驗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基礎。

  2.注重生活中化學實驗的挖掘

  教師的能力對化學教學的影響十分重要,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對化學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要挖掘生活中進行實驗的工具,讓化學實驗走入到學生生活中。比如:在生活中白糖是我們最常使用的調料品之一,就像白雪一般。但是,通過化學實驗就可以將其瞬間變成為“黑雪”。此時,我取白糖5g放置於燒杯中,再滴入濃硫酸,學生們看到白糖瞬間就變成為一堆蓬鬆的“黑雪”,並且空氣中還冒著“黑雪”發出的熱氣,隨之“黑雪”的體積還會逐漸變大,甚至會溢位燒杯。通過這個有趣的化學實驗,學生們對於化學的學習充滿了好奇心,對於化學的學習興趣也將會更濃厚。而這些有趣的實驗需要教師從生活中不斷挖掘素材,並將其在課堂上進行靈活運用。

  3.激發學生的探索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因為農村學生相對而言獲得的外界知識較少,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給學生一個探索的環境。比如:教師在進行《物質性質探究》教學的時候,對於化學物質的特性並不需要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尋找帶有相應元素的物質,並對物質進行探索,對各種金屬的性質進行探究,比如為什麼煙花燃放會那麼美麗?是因為其中含有鎂元素,那麼鎂元素的物質特性是什麼呢?我們所使用的鐵工具具有豐富的鐵元素,那麼鐵元素的物質性質是什麼?等等。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家庭作業等方式讓學生進行積極探索,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

  三、結語

  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其不僅需要通過政府等一定的支援來實現,同時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智慧來實現,在當前城市教育發展的情況下,不能忽視農村這些地區的教育發展,甚至應當加大對農村山區的實驗重視程度,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化學,通過實驗對化學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讓實驗為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加助力。

  參考文獻:

  [1]劉中傳.探析農村中學化學教學管理中的哲學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14.

  [2]夏文蘭.淺談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170.

  [3]龐財琴.淺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J].學週刊,201525:70.

  範文二:無機化學雙語教學思考

  [摘要]針對地方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較弱的現實如何實施雙語教學的問題,闡述了無機化學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提出了學案導學、合作學習、課內外互補、學以致用、直觀性和多元評價教學策略。嘗試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探尋學生認知發展的路徑,提供有效教學的技術路線,確保雙語教學的質量。從而為實現雙語教學早日與國際接軌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地方院校;無機化學;雙語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趨密切,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既精通專業知識又能熟練應用外語進行專業研究和交流的複合型人才備受社會青睞。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科技人才,教育部在2001年8月釋出檔案,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1],這對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滿足開放市場的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雙語教學是指[2]。意指學校裡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教學。雙語教學的實施能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首先,學生用兩種語言對學科知識進行再加工,能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其次,國外教材生動、鮮活的案例,個性突出的風格,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衝擊,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第三,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比單純的語言教學更加有效。雙語教學中英語成為學生掌握知識、探索未知世界的得力工具,原先晦澀生僻的專業詞彙,不再是學生記憶的負擔,而成為有意義、有價值、有生命的東西,被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學生們稱之為意外的收穫,這充分證明了杜威“Learningbydoing”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總之,雙語教學為地方院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拓寬視野、認識世界、與國際接軌的低成本的學習平臺,為他們將來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雙語教學在開放發達的港澳臺地區或新加坡、韓國等地很是成熟,但在中國還屬新生事物,特別在英語基礎較弱的地方院校開展更是飽受爭議。一些老師懷疑:用漢語教學都未必能學好的專業課,改用英語授課豈不是雪上加霜?的確,由於地方院校的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弱,給雙語教學的實施帶來了諸多困難,雙語教學對地方院校的師生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挑戰。自2005年起,我院對《無機化學》課程進行了雙語教學的嘗試。我們克服了師資、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困難,學習了大量國外及港臺地區雙語教學的先進經驗,在師生雙方的不懈努力下,該課程得到了同行專家的肯定,分別被評審為校級和2010年山東省雙語示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一套簡明、高效、適合地方院校學生的雙語教學原則,為雙語教學實踐提供了具體而有力的支撐,使雙語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規範,實現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無機化學雙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2.1學案導學策略

  雙語教學是採用英語進行學科知識的教學,但其背後卻蘊含著兩種文化間的交流。如果依然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缺乏學生的主體參與,則不僅失去雙語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雙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學案導學”在此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學案導學”是學生以學案為導航,以教材為媒介,對知識體系的解讀。課題組教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用英文編寫無機化學各章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學生依據“學案”要求,閱讀教材、教學參考書及網路資源,獨立思考、咀嚼消化,獲得對問題的初步認識。學案的編寫以問題為導向,包含背景知識、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程式指導、學習要點、自學檢測等內容,以及方法提示和學習連結,目的是能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計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還要考慮知識的邏輯順序、內在聯絡,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相應的例題、習題用於檢驗評價學生的預習效果。學生們帶著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和期待走進課堂,課堂上圍繞學案中的癥結展開討論,通過抽絲剝繭、層層追問,對問題的認識逐步深化。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在傾聽的基礎上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再有針對性地給予必要的點撥、和引導。學案導學使雙語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

  2.2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在國外早已深入人心,並在課堂教學中被普遍使用。早在公元一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們可以從互教中受益。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說過:“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麼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3]。合作學習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廣受教育界歡迎,目前,構建學習共同體課堂或學習中心課堂已經成為我國當今課堂教學轉型的基本取向[4]。在雙語教學中,我們採用了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方式,對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依據成績對學生異質分組,一般4~5人一組,組內學生分工明確,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小組的主要學習活動有:一是對課前學案互相檢查。組員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陳述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圍繞各自困惑的問題,在組內交流、討論,初次排除學習障礙。小組將各自討論的結果及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組間交流、質疑答疑。二是共同完成專案設計。如:化學實驗室廢水有害成分的調查及處理方案,秸稈焚燒的危害及利用方法等。小組成員共同查閱資料,設計研究方案,取樣檢測。最後撰寫研究報告,製作英文PPT,由教師隨機抽取學生在班級展示,並接受師生質疑提問。師生根據其表現給小組評分,對小組評價遵循成績互賴原則,有效地防止了“搭便車”現象。合作學習實現了雙語教學活動的全覆蓋,使課堂教學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化,使學生學習由“知識傳遞”向“知識建構”轉化。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分享成功、資源共享成為主旋律。

  2.3課內外互補策略

  雙語教學若僅僅侷限於課堂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專業詞彙量是制約雙語教學的瓶頸,雖然學生學習英語多年,但與學科相關的專業詞彙和術語卻知之甚少,這嚴重製約了雙語教學的進行。為擴充學生的詞彙量,我們根據教材內容編寫了每一章的專業詞彙表,讓學生在課前預熱熟記。同時還介紹一些構詞法知識,如詞根前後綴的意義,使學生的詞彙記憶體迅速擴大。由於詞彙先行,掃清了學習過程的攔路虎,學習效率明顯提高。雙語教學中學生的聽力很關鍵。鑑於地方院校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弱,我們下載了可汗學院的基礎化學、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普通化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原理等國外大學公開課作為聽力教材,讓學生反覆觀看,並在線閱讀原版教材、學習資料等。英美國家老師的課堂思維開放、視野開闊,語言風趣幽默,善於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覆雜的概念,頻繁丟擲的問題使學生時刻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學生通過反覆收看、收聽,迅速領悟了地道的語言表達,提高了聽說能力,擴大了專業詞彙,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學院還專門聘請外教開設了英語口語課,開辦了英語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話交流,逐漸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積極有效的課外活動對提高學生聽說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課堂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了“我能學”、“我會學”到“我樂學”的轉變。

  2.4學以致用策略

  雙語教學實施初期,學生感到新鮮好奇、躍躍欲試,然而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內容越來越難,畏難情緒油然而生。怎樣才能讓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知難而進呢?首先要堅定學生雙語學習的信念,加強對雙語教學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我們邀請了美國高校知名學者做奈米材料和煤化工等領域的學術報告,通過跟專家面對面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閱讀英文文獻資料,參與國際交流,可以獲得學科前沿資訊和最新科研成果,直接嫁接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快捷提升我國企業的生產水平和創新能力。雙語教學給學生打開了一扇與世界先進科技對話的視窗。組織學生編寫《無機化學雙語學習手冊》;指導學生將無機化學的概念和理論編成“Logicgridpuzzle”並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將教學中重點、難點和熱點內容製作成十分鐘的“微課”視訊,上傳至網站,學生可利用智慧手機隨時學習,發揮了翻轉課堂的作用,效果良好。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與翻譯分析儀器的說明書,標註儀器和藥品的英語名稱、操作方法;組織學生去化工企業實習見習,參與化工企業的外貿營銷團隊,瞭解化學試劑外貿銷售流程,學會用專業術語書寫外貿文書。通過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活動,使學生體驗了雙語教學的價值,產生了強烈的內驅力,學生從內心認識到雙語學習雖然辛苦,但卻能學到非常實用的本領,給自己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即使遇到困難也都積極克服、努力堅持。

  2.5直觀性策略

  “直觀是一切認識的絕對基礎”[5],直觀性教學就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在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最終獲得對知識的符號表徵和言語表徵。因此,直觀性是雙語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原則。在雙語教學中,教師利用肢體語言、實物、模型、多媒體動畫等手段進行教學,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難度。如雜化軌道、晶體結構的教學,通過球棒模型的展示,直觀形象、一目瞭然。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則在講解的同時用動畫同步展示,使變化過程生動形象。原電池、電解池的教學可給學生一些儀器、藥品,讓學生連線裝置並觀察現象,使學生對電極電勢的理解更加深刻。總之,直觀性教學可使學生獲得由巨集觀到微觀、由現象到本質的規律性認識。

  2.6多元評價策略

  傳統教學評價中存在著過分注重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過分重視結果評價,忽視對過程評價等弊端,而雙語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和過程生成,必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性多元評價體系。我們制定了適應雙語教學的多元評價方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學習行為相結合。學生的最終學業成績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出勤率佔5%,課堂參與度佔15%,小組作業佔20%,期中、期末考試佔60%。課堂參與度主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積極提出問題、參與討論、與他人交流問題解決的方案,是否有獨特見解。教師對發言者應使用“great”“wonderful”等語言及時激勵,一言不發者不得分。發展性多元評價強調對學生髮展的全過程的關注,對常態課堂的全員評價,而不只是看學生最後的考試成績,使得學生對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都認真對待,絕不掉以輕心,雙語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3.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需要教師轉變教育理念,開放辦學方式,學習先進雙語教學經驗,找尋學生認知發展的路徑,改進教學評價方法,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加強教材建設和學情研究,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現雙語教學走向世界,早日與國際接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2001-8-28.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6.

  [3]陳佑清.構建學習中心課堂[J].教育研究,20143:96-105.

  [4][瑞士]裴斯泰洛奇.葛篤德如何教育他的子女[M].轉引自張華主編: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