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本科論文範文

  教學質量是函授教育的生命線,有質量才有成人高等教育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提高教學質量,涉及到函授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畢業設計作為其組成部分意義,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函授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校外函授站教育教學論文

  提高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質量,必須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監控與管理體系。在監控與管理體系的框架中,應充分挖掘內涵發展潛力,並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和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質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質量存在問題,教育規格也在不斷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資投入不足

  主辦學校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主辦學校沒有派遣本校教師到校外函授站、教學點進行授課,而校外函授站、教學點聘請得教師整體素質不齊,最後導致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存在問題。同時由於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費偏低和經濟利益的追求,導致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的資金投入不足。

  二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生問題

  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素質整體下降,給教學帶來困難。隨著今年來大學的逐步擴招,升學率也逐步提高,最後經過普通高校的逐級層層篩選,來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習的學生的素質下降。同時在這些學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社會上的在職人員,基礎理論知識單薄。其次是出勤率低。有很多學員因為晉升、職稱評定、待遇等方面的壓力,才來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習,對他們來說拿到文憑才是關鍵,忽略了過程學習。

  三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

  校外函授站、教學點辦學指導思想不夠端正,把舉辦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作為創收的手段,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辦學規模,而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的教育質量缺乏管理,教學內容陳舊與實際應用脫節,從而導致教學難以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

  如果不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管理體系,教學質量的提高將難以得到保證,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難以得到健康發展。

  二、加強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質量有效監控與管理

  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監控與管理,關鍵在於加強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過程監控與管理就是函授站、教學點教學管理人員以教學過程諸環節的管理為內容,以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相關標準為依據,運用定性、定量以及其他方法,通過制定計劃,確定目標,組織和指揮教師、學員和相關人員,在一定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共同實現教學任務的過程。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的主要環節,包括自學、面授、作業、答疑輔導、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考核、畢業設計及答辯。下面就對其中涉及的七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探討。

  一教學計劃的監控與管理

  教學計劃是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指導思想和育人理念,自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教學計劃監控與管理主要是看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否規範,是否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符合國家的規定;教學計劃的執行是否規範,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課時、考核要求、實驗實習等要求是否落實。針對教學計劃監控與管理的要求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工作部署,對各教學環節提出總體協調意見,明確教學任務、明確職責分工、明確管理要求。2做好開課計劃,對面授期間的總體教學任務、函授教學規模、教學場地及任課教師的落實、考試計劃等做到心中有數.3編制函授面授教學總課表,有效監控教學計劃的執行和教學計劃中規定課程、課時的落實.4主辦學校必須及時向校外函授站、教學點下達工作安排和開課計劃,以及時、有效地指導函授站開展各項教學工作,落實教學計劃。

  二教學大綱的監控與管理

  教學大綱是學校為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所使用的,指導課程教學的基礎檔案。教學大綱為教師按照學校的教學意圖和教學標準,規範備課、規範教學、規範考試,為學生明確掌握知識的要求,以達到既定的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標準,提供權威性的指導依據。教學大綱的監控與管理主要是看教師是否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備課、面授輔導;教師在面授輔導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範圍、教學的課時分配、教學要求等,是否符合教學大綱的規定;教師是否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自學,自學進度計劃中,對學生自學內容的權重、時間的分配、作業、實驗等要求是否與大綱一致;教師是否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命題;使用的教材及參考書,是否與大綱的要求相符。要做好對教學的大綱監控與管理就必須:1檢查教師對教學大綱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包括檢查教師教案、隨機聽課、檢查自學作業的批閱、稽核試題、試卷分析等。2發揮教學大綱在幫助和指導學生自學中的作用,面授之前,要先將課程教學大綱、自學進度計劃、教材、自學實驗指導書、習題集等發到函授生手中,以保證學生的自學及各項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

  三面授的監控與管理

  校外函授站、教學點的面授就是主講教師指導學員全面掌握教材內容、自學方法的課堂教學活動。作好面授的監控與管理就必須:1抓好面授輔導期間的教師管理。主講教師應鑽研教學大綱,認真備課,重點精講,切忌照本宣科輔導教師主動與主講教師溝通,做好教學上的銜接;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2突出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的特點,有的放矢地組織和開展面授輔導。3抓好面授輔導期間的教學組織執行管理。在管理人員的檢查、監督、協調下,提高學生的出勤率,保證教師的出勤率,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

  四自學的監控與管理

  學生自學是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育的性質決定的,是完成教育學業的前提,同時校外函授站、教學點學生的自學,為主講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地面授輔導,提供了保證。要作好自學的監控與管理就必須:1建立加強學生自學環節和開展答疑輔導的保障機制,為方便和指導學生開展自學提供必要的條件。2建立督促學生自學的監控管理機制,做到自學監控的規範化。3學生的自學作業與考試掛鉤,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4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保證實施答疑輔導。

  五畢業設計的監控與管理

  畢業設計是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學過程的重要實踐環節,為學生搭建了對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總結、凝練、提升和綜合運用的平臺;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實踐等實際問題的實戰演練。要作好畢業設計的監控與管理就必須:1制定比較科學和詳盡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組織和實施的管理方案。2保證畢業生在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撰寫期間,受到指導教師的全程指導。

  六考試的監控與管理

  考試的監控與管理主要是嚴謹、規範地組織考試工作;嚴格、規範地評定考試成績;細緻、規範地儲存相關原始資料,同時重視並做好試卷分析工作,提升試卷分析工作的管理內涵,充分發揮試卷分析在教學管理中的質量監控作用。要作好考試的監控與管理就必須:1制定考試工作安排,明確考試工作任務、職責分工和管理要求。2合理編制考試安排表,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應做好專業成績的總分析。

  七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師管理

  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師管理應該根據國家的政策規定,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在規範的政策框架內,對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師進行管理。同時應該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規範校外函授站、教學點教師在各個環節的管理程式。主辦學校和校外函授站、教學點,都要制定教師聘任及管理的辦法,把教師的聘任與管理制度化、程式化,從而使教師管理有章可循。

  二:函授教育融合網路教育的改革

  一、教學計劃改革原則

  改革教學計劃應達到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度;二是有新意。好的教學計劃應將“法度”與“新意”統一起來,“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既有所創新,又必須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

  一明確改革方向

  函授教育融合網路教育的實質就是在函授教學過程中利用網路化手段,保證面授學時不縮水,重中之重是建設和應用課程網路課件,合理確定課件學時是教學計劃中重要的指標。一是體現函授教育特色,發揮遠端教育、開放教育特長,有利於學生利用網路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二是將網路教育作為手段應用於函授教育的教學輔導,使函授教育的面授與網路教育輔導相結合,以彌補函授教育之短,同時堅持函授教育所要求的過程管理、考試管理和麵授教學,以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三是適應網路教學的需要,合理確定網路課程課件學時,建設函授專業網路課程數字資源。

  二適當參照規範

  在函授教育方面,通過全面梳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高校函授教育方面的法規,可以參照的規範少得可憐,而且這些檔案在某些方面還存在“應一時之急、前後存在牴觸、落伍於時代發展”等問題。因此,參考這些規範時必須做到“融會貫通,去蕪存精”。在網路教育方面,雖然網路教育試點已進行了15年,學生規模也在穩步增長,68所試點高校的網路教育在學規模與1482所普通高校成人本專科在學規模已大致接近,但至今尚無網路教育教學計劃細節規範方面的檔案。

  三合理設定課程

  一是將教學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是課程分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等五大類;三是明確各門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專業方向主幹課程;四是貫徹“立德樹人”精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五是掌握一種外語的基礎知識,列為必修課;六是結合學校特點,設定專業學位課程,比如,專升本函授設定專業學位課程2-3門。

  四實現整體優化

  注重教學計劃內部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既要保證繼續教育規格要求,又要體現函授教育和網路教育辦學形式的特色,實現教學計劃的完整性和整體優化。

  1.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實現“完全學分制”打下基礎,建立“開放式”的教學計劃,為實現與中職中專、高職高專的學分互認與銜接打下基礎。

  2.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正確處理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理論與實踐、教與學等方面的關係,課程之間要考慮前後銜接及系統性。

  3.適應“成人、在職、業餘”的特點,課程設定上突出夠用、實用的原則,網路課件講授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在保證函授面授教學時數的條件下,應根據學生工作特點安排面授時間。面授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著重講授大綱規定的重點和學生自學中的難點、疑點,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注重從行業主導、學校參與、校企合作的角度下考慮問題,要結合企業的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及培養方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利用企業的優質實習實訓資源,探討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教學過程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與崗位”、“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二、結語

  2013年9月,在教育部高校繼續教育專題研討班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指出,“當前繼續教育發展存在著定位不準、思路不清、共識不多、抓手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從梳理問題入手,謀求繼續教育發展新思路”。這就需要高校增強教學計劃方面的“問題意識”,高度重視教學計劃等基本教學規範的建設,防止捨本逐末。希望國家層面組織制訂有關繼續教育的“示範性專業教學計劃”、“示範性課程大綱”等基本教學指導檔案,高校實施強有力的、科學有效的規範管理和質量監管手段,確保教學計劃頂層設計與實際執行的“握手成拳”,達到“標本兼治”,實現函授教育和網路教育真正意義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