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不加熱冷輸集輸技術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冷輸 低溫集輸 管理
【論文摘要】分析了影響冷輸井的主要因素,即受原油凝固點、原油中雜質含量、管線粗糙程度、管線長度及綜合含水等因素影響,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對關鍵引數進行分析。開展冷輸集輸不加熱集油技術,摸索出適合採油隊冷輸集輸的條件,指出了科學操作方法及存在問題,有利於生產管理。   
  所謂冷輸即摻常溫水不加熱集油,是在轉油站自放水溫度連續穩定在350C左右,計量間摻水壓力高於1.4MPa,單井回壓不高於0.6MPa的情況下,可採用摻常溫水不加熱集油方式,可停運站內全部加熱爐。
  
  1.存在問題
  
  (1)回壓升高。從正常生產的80口油井抽查對比來看,根據產量降低值和電流的變化(在油壓達到0.8MPa時進行量油),油壓達到0.60MPa時沖洗幹線。便於生產管理,我們把沖洗幹線週期定在7天以上,推算出41%的油井(33口)可繼續冷輸觀查,24%的井(19口)冷輸時從生產管理上考慮基本上放棄了冷輸。
  (2)環境因素制約冷輸生產。在冷輸過程中對於出現異常情況(回壓大於0.6MPa)應立即恢復摻水,避免管線堵。由於113站摻水泵泵效低,平時執行摻水壓力只能達到1.2 MPa。必須將摻水量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摻水壓力。例如西21-S504井產液100t,含水87.0%,該井四天內油壓由0.35MPa上升到1.15MPa,液量由100t下降到72t,從產液和含水分析該井壓力不應上升這樣快,從該井與情況相近的西2-丙02井(油壓14天由0.32 MPa上升到0.88MPa,液量由101t下降到95t)對比,該井處於低窪地帶,低窪地帶裡水把幹線淹沒,春季溫度低,造成的油壓上升較快。
  (3)電流變化明顯。有部分井因產量降低電流明顯變化。北1-52-532冷輸前電流51/49,回壓0.28MPa,冷輸第8天電流變化55/47,回壓0.49MPa。高121-23冷輸前電流38/35,回壓0.28MPa,冷輸第8天電流變化42/33,回壓0.95MPa。
  (4)熱洗週期縮短。因為熱洗週期與含水,井口油壓增大,電流變化等因素有關。在較長時間冷輸的情況下熱洗週期一定會縮短。
  (5)產量下降。高117-檢23井冷輸前產液量39t,電流49/43,回壓0.3MPa,冷輸第8天產液量20t,電流51/42,回壓1.05MPa,這樣井佔全隊的58.7%。這種情況下因沖洗幹線不及時,增加懸點最大載荷,結蠟點上部的抽油杆柱產生彎曲。因而檢泵率較高。在四月末五月初共出現異常井12井次,其中功圖反映斷脫1井次,1口卡泵,7口負荷大,造成功圖稍發胖,載荷變化大,產量降低,3口井為漏失。B1-D7-126,冷輸前77.85/25.89 KN,冷輸後38.78/31.03KN。非正常時與正常時的光桿上下載荷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尤其是斷脫井的載荷變化特別大,如高109-27井正常時光桿上下載荷為51.77/9.27KN,其見聚濃度為57.35mg/l,問題時該井液麵在井口,光桿上下載荷為18.49/5.65KN。判斷其斷脫,作業中發現第30根杆斷,上次作業日期是2004年5月17日,熱洗週期80天,冷輸過程中,該井熱洗與下次熱洗週期時間差35天,2005年4月28日該井抽油杆斷脫。分析有兩種原因:一是上次作業時杆沒有檢測,有疲勞點。二是冷輸實驗中蠟的作用,導致抽油杆載荷加大。高121-25井4月28日上午發現該井不同步後沒來得及熱洗造成卡泵,後測油壓1.35MPa,套壓0.78MPa,初步判斷因管線回壓高,制約原油流速,蠟從油中析出凝結在管壁上,造成卡泵。下午熱洗車熱洗三小時後抽油機正常生產,測油壓0.32MPa。
  
  2.影響因素
  
  (1)凝固點。原油由液體變成固體,或相反從固體變成液體都不象單一化合物那樣在一定的溫度點完成,而是逐漸完成的。隨溫度降低,變得越來越稠。大慶油田含蠟量在20%-30%,原油凝固點在25--30℃之間,這一溫度正是大慶原油在規定條件下冷卻到停止運移時的最高溫度。從我們現場對回油溫度監測來看,除電泵井外,絕大部分回油溫度均在32℃左右,單井最低達到28℃。冷輸時,一些單井回油溫度低,接近於凝固點,可以看出凝固點滯留了流速,原油失去了流動性,慢慢凝固,縮小了油線孔徑,增加了油流阻力。
  (2)原油中雜質、泥、砂。原油中的水粒及砂粒都是結晶核聚集的良好晶核,在原油結蠟時,甚至會使原油凝固。從高111-26井分析看,該井在回壓達到0.82MP時,產液量降低,油管線不通。從後期泵漏失作業檢泵來看,活塞卡死在泵筒內,泵筒內有大量砂粒,從該井現場觀察,原油中雜質、泥、砂等都影響冷輸生產。
  (3)管線嚴重老化,粗糙。北1-60-528井與西丁2-1井對比,我們看到產液、含水、回油溫度、管線長度、泵況等大致相同下進行對比。兩口井冷輸時沖洗幹線週期確大不相同,在管線內部進行分析,通過管線打眼進行解剖觀察,北1-60-528井是新更換管線,而西丁2-1井是嚴重老化管線,管線粗糙。原因基本是由管線內部粗糙引起的,管線內部粗糙使來油油流速度變小,引發結蠟快。
  (4)單井管線長度。選取了不同管線長度,但產液量、含水、油壓接近的6口井,對其壓力變化見表1。
  由表1可知,壓力升至0.60MPa所用的時間分別為4天、6天、8天、10天、12天,需要衝洗地面管線。對於管線長的井壓力上升較快,主要是因為,管線越長,熱量損失越大,原油析蠟凝固在管壁的時間越短,壓力升高越快。從目前實際生產管理角度考慮,管線超過600m的井由於回壓升升高較快,管線沖洗週期短,不利於冷輸,特別是冬季管理,管線易凝。
  (5)產液量、含水。統計表明,含水低於70%的井,共8口,低含水井產量降低幅度較大,冷輸前平均日產液23t,日產油12t,綜合含水47.28%,冷輸2-4天產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冷輸第四天時,平均日降液9t,沖洗幹線週期3天,如高111-更27井,含水3%,冷輸前日產液22t,回壓0.28MPa,冷輸第4天,日產液12t,回壓上升到0.88MPa,日影響液量10t。這部分井回壓上升快,原油粘度高,流動性差,輸送過程中管壁易結蠟,容易造成卡泵等。加上衝洗幹線週期短,員工工作量大,沖洗較亂,影響系統壓力,給生產管理帶來極大困難。因此直接定性,含水低於70%的油井不適合冷輸生產。統計含水70%-80%之間共10口井,這部分井產量下降幅度也較大,冷輸前後對比平均日降液7t,沖洗幹線週期4-5天,從結蠟及管理角度考慮也不適合冷輸。統計含水80%-90%之間共25口井,這部分井中產液80t以上8口井適合季節性冷輸。含水大於90%井37口,其中日產液80t以上10口井,沖洗幹線週期12天以上,適合常年冷輸,日產液80t以下井適合季節性冷輸。含水小於80%的井不適合冷輸,含水大於80%產液80t以上、含水小於90%產液80t以下的井適合季節性冷輸,含水大於90%產液80t以上的井適合常年冷輸。
  (6)採出液聚合物濃度高和地面原油粘度。部分符合季節停摻條件井,因採出液聚合物濃度高(或是乳化油形式),沖洗幹線週期比季節停摻沒見聚時短,可見採出液聚合物濃度高也影響了冷輸生產。大慶油田薩爾圖和葡萄花油層原油粘度在50℃時為19.4MPa.s和18.9MPa.s,無論是地面原油還是地下原油,其粘度對溫度的變化都是很敏感的。溫度增加,粘度降低,相反,溫度下降,粘度增加。在冷輸時,溫度降低,粘度增加,使來油油流速度變小,引發結蠟快, 影響冷輸生產。
  (7)管徑、環境、管理制度不同等。從生產管理角度考慮,把6天以上衝洗幹線的井定為符合冷輸條件的井,這部分井分佈在8個計量間,較分散。建議把分佈在8個計量間33口井進行停摻,其它47口井我們進行低溫集輸。
  
  3.結束語
  
  大慶原油凝固點在25-30℃之間,對於回油溫度低於30℃的油井不適合冷輸輸送,應採取低溫集輸方式。管線長度超過600m的井不利於冷輸,特別是冬季管理,管線易凝。從產液、含水角度考慮,含水低於70%井即不適合冷輸也不適合低溫集輸,含水70-80%井不適合冷輸但適合低溫集輸,含水80%-90%之間,產液80t以上的井適合季節性冷輸,含水大於90%,產液80t以上的井適合常年冷輸。抽油機井發現油壓上升到0.6MPa時立即沖洗地面管線。在冬季,要加強停摻井的管理,對停摻的測壓井、作業井、故障停機井要採取得當的應對措施,及時處理防止管線凍、堵、凝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琪.採油工程原理與設計[M].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