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方面的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專業是融電腦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和現代物流於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電子商務移動端購物的發展現況

  電子商務在網際網路平臺的大力推進下,在中國國內智慧手機的普及、無線上網的快速發展、快遞物流業的繁榮強盛情勢下,移動客戶端讓快捷購物愈發快捷便利,深入人心。淘寶、京東、噹噹、一號店等電商大佬均在網際網路移動端有所行動。如今,“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電子商務PC端平臺“一個籃子裡”的情形已不多見。電子商務PC端和移動端相互補充“搭臺唱戲”已將電子商務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能否在移動客戶端大展拳腳,將對電商競爭中的優劣勢格局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中國電商移動端APP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消費者在網上消費的頻率,電商之間的爭奪已經升級到了網路PC平臺加app軟體的層面,一方面移動端對電子消費的貢獻逐年遞增,另一方面對於電商來說移動客戶端的競爭已經越演越烈。由此可以大膽推測,在網站平臺格局逐漸明朗的背景下,app的吸引力將成為提高電商企業競爭力的制勝法寶。

  一、APP端成為電商競爭的新戰場

  1.智慧手機的普及

  CNNIC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釋出的《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了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展,成為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大亮點,遠遠高於其他裝置上網的網民比例。手機上網使用者的數量不斷增長使得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展有更好的土壤。

  臺灣《電子時報》的一組資料表明,中國的智慧手機市場日漸趨於飽和,手機的銷量逐步呈現下降趨勢。“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手機銷量增長率下降到15.9%”,飽和的背後,正是一個逐漸成熟和體系逐漸龐大的移動端消費市場。

  2.即興購物與電子雜誌營銷、微信營銷

  即興購物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在逛商店時突然想起自己或家裡需要的東西而進行購買,這種行為被稱為“提醒性即興購物行為”。另一種則是完全在新穎產品的誘惑下、或是以購物為情感發洩手段的購物行為,即“純粹性即興購物行為”。與“即興購物”息息相關的兩種營銷模式即電子雜誌營銷和微信營銷。

  電子雜誌營銷,是一種利用電子雜誌作為載體的營銷方式,它來自於平面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因為二者的優點兼而有之,它將影象、文字、聲音等以動態的形式相互結合呈現給讀者。讀者在看雜誌之餘,看到令人心動的商品,不用找紙和筆記下來,再到網上去尋找商品,只要動動手指,按下頁面購物車功能即可購物,滿足傳統紙本雜誌無法提供的商務需求。這種模式,極大地縮減了消費者在做決策的時候所用的時間,更容易因“一時衝動”而買下商品,對於商家來說這是他們很樂意看到的情況。

  微信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網購APP,它最為主要的功能是即時聊天,但由於其存在的6億使用者數量及極高的使用者活躍度,也成為促進電子商物移動端化不容小覷的力量。微信營銷,伴隨著微信即時聊天工具的火熱而興起,併成為網路經濟時代一種創新的企業營銷模式。微信不存在距離的限制,使用者註冊微信後,可與周圍同樣註冊的“朋友”形成一種聯絡,使用者訂閱自己所需的資訊,商家能過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訊推廣自己的產品,從而實現點對點的營銷。而微信營銷與網購結合則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很多情況下,微信營銷推送的最後都會附上商品的連線,這種流程和電子雜誌的購物流程差不多。

  而即興購物對網上和網下的購物影響是有差異的:網上購物多為高學歷者高中以上。逛街次數的多少對限興購物行為的影響並不大;而網上瀏覽的時間越長,購物次數就可能越多。逛街與購物關無天上面的關係,即逛街行為並不刺激購物行為,這與網上購物者在網上瀏覽時間的長短刺激其購物的行為似乎有所差異。

  即興消費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也是商家可以大有所為的地方。而網上購物與網下購物相比即興性存在著獨特的優勢,這將有利於促進買賣關係的形成。

  可以看出,微信營銷、電子雜誌營銷,這兩種即興購物方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進了電子商務在移動端的發展。

  3.無線上網的普及

  消費者在使用移動端APP購物時,上網流量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GPRS流量開銷太大,是制約消費者使用移動端APP購物的瓶頸。2009年開始,中國三大行動通訊運營商都開始加大WLAN熱點的建設力度。WIFI在應用和覆蓋範圍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以2012年為例,“中國電信將WIFI熱點增加到90萬個。”“中國聯通擴大WIFI的覆蓋規模,新增30萬個無線接熱點覆蓋區域。”“中國移動,三年內將全國範圍內的WIFI熱點數量增加至100萬個。”計劃到2013年底,固定寬頻使用者超過2.1億戶,城市和農村家庭固定寬頻普及率分別達到55%和20%。

  另一方面,無線路由器、COMFAST WIFI、360隨身WIFI、小度WIFI等產品的普及,也使家庭無線網路覆蓋率有了極大的提升。

  4.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推動了網上支付的發展

  就目前來看,支付寶還是網上支付的龍頭老大,與此同時,微信支付也蓄勢而起,緊追直上,兩方之間的角力越來越明顯。兩者各有長短,在給消費者更多樣選擇的同時,也推動了網上支付的發展。   支付寶優勢是支付方式選擇更多,二維碼支、聲波支付、條碼支付,不同型別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支付方式,並且支付寶錢包個人之間的轉賬付款非常方便。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只有二維碼支付一種手段則略顯單調,但微信4億使用者量及相當高的使用者活躍度是其獨特的優勢,加之新使用者上手門檻低,即使第一次使用微信支付,也只需將銀行卡繫結。而如果是支付寶的話,則需要下載支付寶錢包。

  在益普索《中國消費者如何看待移動支付報告》顯示,移動裝置購物過程中,移動支付已經被大部分消費者接受。消費者中的86%在使用APP進行購物時會選擇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支付。最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分別是支付寶支付94%、網銀支付59%和手機銀行支付46%。注,其統計資料中並沒有涉及到微信支付,可能由於微信軟體給人最主要的印象還是即時聊天工具,而不是一種支付方式。

  5.團購促銷的興起

  有資料表明,團購入口網站的成交重心逐漸轉移到移動端,“團購移動端消費比重在2013年末會達到總團購消費額的70%”。移動端中,智慧手機所佔據的優勢最為巨大,市場佔有率和覆蓋率都極為成熟,比平板電腦等更有優勢。

  團購即團體購物的簡稱,指消費者相互聯合加大議價能力,在買賣方雙贏的前提下以求得最優惠價格購買到物品的一種方式。它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如自發行為的團購,職業團購行為,銷售商自己組織的團購等[]。最常見的是第三種,即銷售商自己組織的團購,它有一定的數量限制,消費者先到先得,所以,把握時機就顯得比較重要,而移動端與PC端相比,可以隨時隨地地登陸檢視,更加方便。喜歡團購的消費者,更多地選擇團購APP而不是PC端。

  二、移動端APP目標使用者分析

  移動端的目標人群與PC端人群基本一致,但由於使用場景如吃飯糰購優惠券,唱歌團購優惠券和具體出發點的不同使得操作介面和流程發生了對應的變化,使手機端須根據這些具體條件來調節介面與功能。

  在市場趨於飽和和同類產品迅速迭代的情況下,如何經營出一個有情感的產品才是維繫住使用者忠誠度的重點。目前,團購網站幾乎沒有固定的使用者群消費者會進行比較,哪一家的價格更低或者哪一家更適合自己,就會選擇哪個商家,而不是對某個應用或網站情有獨鍾。要被消費者時刻銘記要做到以下兩點:

  1差異化。 通過這種所擅長領域的不同,來引導消費者完成對品牌的印象建立,如果沒有特色,無法被良好的識別,就會隨著時間被市場淘汰。

  2情感化。一味的靠壓榨利潤來擴大規模是行不通的,消費者最終的追求是一種全面的滿足感,價格適中,提供良好的服務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對這個品牌產生依賴和信任的心理才是重中之重。

  三、移動端和PC端、實體店的比較

  1.移動端VS實體店

  移動端與實體店的優劣勢比較歸根到底是on line 購物與off line 購物的區別。自電子商務產生以來,其風頭正勁的發展對線下實體店造成的衝擊有目共睹。不少實體店已“淪為”電子商務的“試衣間”。而電子商務側重點向移動端的逐步轉移,無疑使實體店狀況“雪上加霜”。益普索《2013年中國消費者如何看待移動支付報告》調查顯示,有48%的受訪者表示,在實體店裡體驗後,直接在移動裝置即時購買是其選擇移動裝置購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1移動端的優勢

  ①方便、快捷。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資訊量,且選擇更加多樣,不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

  ②海外網購的興起。直接去海外網站購物如今越來越便利。以“日淘”為例。近年,日元持續貶值,吸引大批海淘使用者轉戰“日淘”。據支付寶統計,受日元大幅貶值刺激,“日淘”消費量迅速增長,成為聚攏中國使用者最快的海淘目標市場。為此,日本電商企業紛紛借力支付寶在中國大陸開闢市場。支付寶已經宣佈與日本樂天達成合作,使用者在樂天國際海淘可通過支付寶用人民幣付款。據支付寶統計,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開通支付寶服務的日本電商已有超過100家。

  2移動端的劣勢

  ①“使用者體驗”始終是線下實體店鋪的“殺手鐗”,這也決定了實體店的市場可以被蠶食但永遠不可能補取代。消費者甚至可以拋棄“便利性”以追求滿足自己親自體驗產品的需求。快遞活動本身無法傳遞社交體驗所帶來的快樂。而把使用者體驗與移動網購結合起來或許能產生更多的生機。

  ②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年齡,性別,地域等因素分佈不均衡。導致電子商務的發展並沒有傳統商務覆蓋面那麼廣。

  2.移動端VS PC端

  1移動端的優勢

  ①廣泛的使用者基礎。比之傳統的PC端電子商務,移動端擁有最廣泛的使用者基礎。中國手機網路使用者數量已經超過電腦網路使用者數量,這樣會使得一些使用者即使之前並沒有接觸過傳統的電子商務,但在此契機下也可以直接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者。

  ②隨時隨地的連線。碎片化時間的“閒逛” 是移動購物的主要原因。隨著移動端的普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流行,以及無處不在的電信運營商通訊網路和形形色色的wifi網路,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的連線,不必侷限於室內。根據益普索釋出的《2013年中國消費者如何看待移動支付報告》顯示,碎片化時間的“閒逛”是消費者選擇移動支付的主要原因之一,53%的被訪者表示碎片化時間瀏覽然後衝動購物是其選擇移動購物的主要原因。消費者在等人的過程中、公交上、餐桌邊、甚至廁所等任意碎片時間,都可以開啟手機APP瀏覽併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

  ③天然的使用者區分。能夠聯網的移動裝置,都具有接入網路的唯一標識,尤其是智慧手機,有在通訊網路註冊的手機號碼等賬戶資訊等,自然省略了傳統網際網路對於使用者鑑別方面的難題。

  ④操作方便。智慧的手機輸入法,大大節省了操作時間,使手機的操作體驗有了較大的改善。此外,一些新的技術如觸點控制、掃描、語音識別的普及為在APP上開展電子商務創造了更多的方便。   ⑤個性化。無論是有形的商品還是無形的虛擬產品或是服務,在移動電子商務時代,更加個性化。使用者可以輕鬆利用移動終端實現對產品或服務的定製,商家也可以實現精準化營銷。

  2移動端的劣勢

  ①裝置。一方面來講,手機和電腦的不同是,手機的私人性更強,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共享一臺電腦,但是很少有家庭共享一部智慧機,再加上網咖的存在,雖然電腦的銷量不如智慧機,但是使用者量未必比智慧機的使用者量少。另一方面,雖然智慧手機的銷量日益增長,但其利功能的利用度並沒有達到100%。很多人只在智慧手機上使用QQ等簡單安裝軟體,不會自己下載軟體。

  ②頻寬。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向重組後的三大運營商發放了3G牌照,擁有使用者數量最多的中國移動獲ID-sedma,聯通獲批WCDMA牌照,電信獲批CDMA2000制式。然而,時間過去了五年,3G網路的普及率仍然與其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③費用。運營商資料業務資費高,如中國移動MO套餐,套餐內100兆GPRS流量,超出後每M資費1元,而圖片大小一般為幾十K到幾百K不等,此時再用手機端瀏覽商品,資費相當昂貴。目前智慧終端,尤其是非手機的終端能過WIFI上網成為首要選擇。

  ④安全。資料通過無線傳輸,空氣中傳輸的資料比傳統有線連線更易導致資料安全方面的問題。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任何加密資料,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相比傳統的網路瀏覽,開展商務活動自然對資料安全的要求較高,而且,移動電子商務所指的安全不僅包含資料資訊保安範疇,還包括移動支付資金及賬戶安全範疇。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電商APP都會留有收集使用者使用習慣的外掛,但這些外掛可能像cio一樣,被黑客們利用,當初國外的電信運營商開發出cio核心級的監測應用,將他置於三星、蘋果、HTC的手機內,希望以此來收集使用者使用行為,幫助其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但它如果被黑客攻陷可以無需使用者允許上傳個人記錄、密碼、鍵盤軌跡等隱私。

  ⑤體驗。智慧手機的螢幕一般為3.5寸―5寸,與電腦上圖片比起來,比較小,細節的東西看不清。因為流量限制手機版的頁面顯示的資訊不夠多,不能全面瞭解產品。

  手機端團購應用前景優於網頁,團購的主流會被手機端佔領,如何保持使用者的緊密聯絡,決定著市場佔有率的未來排名。

  3.促進PC端向移動端轉移電商的著力點

  1增加個性化或有特色的服務:團購手機端軟體趨於同化不利於使用者體驗,相同的架構和資訊削弱了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個性化。基於使用者購買瀏覽資料分析的推薦是必須的,色彩標識專屬化,使用者聯想緊密有利於確立品牌的忠實程度:根據團購內容不同,視覺風格應該有所側重。

  2簡化使用流程:移動的使用環境決定了使用者需要快速做出決定或者說這個應用要幫助消費者快速決策,因此流程的簡潔程度對使用者的影響還是相當重要的。

  3認清移動端的特性:電腦上面可以順利操作的,被需求的功能換在手機上面可能就不那麼順利,不那麼被重視了,比如網頁用來吸引顧客的大量精美大型照片在移動端可能就會被顧客遮蔽掉。如果傳統商家要開展O2O線上線下的折扣銷售,手機端作為連線實體店與網路的獨特媒介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四、結論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迅速地“飛入尋常百姓家”,電商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明顯的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在不遠的將來,電商競爭無疑是在移動浪潮中的競爭。在此背景下,電商開發移動端不一定成功,但是放棄移動端一定會面臨巨大的風險與挑戰。

  篇2

  試談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創新問題

  1 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

  所謂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即“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該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物流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貨物配送進行有計劃的協調控制,以期達到使用最低的物流成本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電子商務是指以網路為載體進行的各種交易活動。每一筆電子商務中的交易都包含著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流動,而交易完成的標誌是貨物的空間轉移,因此,可以說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支撐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1.1 電子商務是物流管理髮展的動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電子商務也蓬勃發展。電子商務已然成為未來商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於電子商務本身的特點就是高度的資訊化,電子商務對物流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為物流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動力。

  電子商務促使物流管理採用了更加資訊化網路化的方式管理資訊,大大節省了貨物在交接過程中浪費的時間,也更加便於客戶、廠商和物流公司三者之間的資訊交流。

  1.2 物流管理決定電子商務的成敗

  電子商務中包含著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而由於電子商務本身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交易的成敗就取決於物流是否可靠。此時,物流所影響的已經不僅僅是貨運,它還影響著顧客對於電子商務的信任程度。如果顧客在網上購買了商品,但是由於物流出了問題遲遲拿不到手中,我相信這會使電子商務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一部分顧客將會因此而放棄電子購物而回到更為傳統的購物方式上去。

  1.3 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保證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中交易完成的標誌是商品被成功配送到客戶的手中,只有成功完成了這種商品的空間轉移,才能說交易成功。目前在我國,物流與廠方和顧客方的資訊交流都存在著障礙,嚴重脫節的資訊交流影響了物流的效率,而物流的效率又是電子商務成敗的關鍵,因此可以說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保障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2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始於美國,美國的物流行業已經相當發達。與美國相比,我國物流行業發展極度落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缺乏資訊化管理

  我國國內物流公司資訊科技還沒有得到有效地掌握和應用。資訊化技術還不能實現將資訊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公司的共享,電子資料的交換還侷限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裡。資訊化管理的缺乏,直接導致了物流服務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受到較大影響。

  2.2 抗風險能力弱

  我國物流企業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企業規模不大,資訊化程度不高,資金來源不充足。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實力相比較弱、規模不足、服務專案少,受到市場風險的影響較大。

  2.3 缺乏專業人才

  據統計資料顯示,直到2015年,我國對物流專業的人才需求將達到60萬。而我國各種院校所培養的物流人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都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要求學校加快培養即懂管理又懂操作的複合型人才的腳步,但是人才的培養又不能一蹴而就,由此造成的人才缺口是造成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緩慢、服務水平持續低下的重要原因。

  2.4 已有的設施不足以支援現代化的物流管理

  近年來由於電子商務對物流行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物流行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的物流管理還處在相當落後的狀態下。行業內部再建設時採取的標準並不統一,這嚴重影響了物流行業的效率。另外,傳統的物流管理遺留下來的設施並不能滿足高度資訊化的現代物流的需要。基礎設施與物流管理不能配套,嚴重製約了現代化物流管理的發展。

  1政府重視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政府對物流行業的監管並不系統,管理機制與管理法規均不健全。有些區域甚至還存在著分割管理的情況。監管系統的不健全,造成了政府對物流行業的協調失控,物流行業不正當競爭的現象相當嚴重。由於政府缺乏統一管理,物流行業實際上處於一個極為混亂的情況下,物流的混亂嚴重製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3 關於實現電子商務中物流管理創新的幾點建議

  3.1 成立第四方物流聯盟

  成立物流聯盟,將第三方物流配送、資訊科技供應方、資訊集合中心等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供應鏈。第四方物流聯盟作為物流公司的集合對物流公司進行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將各方資訊進行綜合管理,對物流進行統一調配,從而提高效率。

  3.2 培養專業人才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也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培養專業人才,才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對物流管理進行創新。而符合需求的複合型專業人才需要較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對學生本身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這就需要高校對物流管理提高重視,優化課程設定,為市場輸送更多高素質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3.3 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

  我國的經濟體制決定了政府適當的引導能夠讓行業更好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目前尚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管理。政府應該幫助物流管理行業建立起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引導物流管理走上正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使物流管理走上規範的道路,引入現代化的技術,實現物流管理的全智慧化管理。有了政府的正確引導,物流企業才能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總之,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已經被人們所知,而目前我國物流管理滯後的問題也已經暴露,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正確認識,提高重視程度,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幫助物流管理走出困境,使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走上正軌,加快發展的腳步,才不會讓物流管理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才能讓電子商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