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壓力的大學心理論文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社會變化迅速的時代,面對現代社會日益複雜的競爭,大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壓力成因與對策》

  摘要:面對現代社會日益複雜的競爭,大學生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大學生中存在比較嚴重心理問題現狀,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社會變化迅速的時代,面對現代社會日益複雜的競爭,大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不僅會影響其在校學習和生活,還將影響其終身發展。因此,瞭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探索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據大學生群體心理特點,幫助他們解決心理髮展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優化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全面、充分、和諧、主動地發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1大學生心理狀況現狀分析

  為了解我校當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在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期間使用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一般情況調查表,採取隨機抽樣問卷測試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2006~2007級部分學院學生進行了抽樣檢測。共發出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17份。經統計發現:軀體化、強迫、焦慮不安、人際敏感、憂鬱、敵對是當前大學生群體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礙。被調查物件中約有40.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我國普通人群心理障礙發生率約在20~25%左右,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遠遠高於普通人群。

  1.1心理壓力過大

  1外部環境方面。目前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影響了我國許多行業,不少行業用人計劃減少,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生流傳著“畢業即失業”的口號。隨著年級的升高,由於專業方向、社會範圍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學生個體之間在就業觀念、擇業機會等方面的差異就越來越大,面對激烈的競爭,一部分學生就讀時優心忡忡,以致表現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懼社會等心理問題。

  2內部環境方面。由於大多數學校將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外語四、六級考試作為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條件,有的學校甚至將這兩個證書作為獲得學士學位資格的硬體。社會和學校的雙重環境迫使大學生在擺脫了高三的重負以後,又進人了更為緊張的“高四”,繁重的學習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一部分不善於化壓力為動力的學生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從而影響了學習乃至日後的生活。

  1.2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學生追求完美、嚮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學校存在重“智”輕“德”,重“學習成績”,輕“心理品質”的傾向,使得部分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無論在自我估量方面還是在人際關係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長期的封閉式學校教育也使大學生似溫室的花朵,一遇風雨便神形俱廢、一撅不振。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確處理遇到的各種困惑和矛盾,經常陷人焦慮、抑鬱等情緒中,有的發展成為心理障礙,有的甚至發展到自殘、輕生、傷人的嚴重程度。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題中之義。

  1.3心理調節能力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增加,大學生對社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這種偏差會給大學生帶來焦慮,即是個體由於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

  2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措施與對策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貫穿於學生成長的始終。由於各年級心理素質的參差不齊,產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不同,因此,學校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貫穿與整個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在第一學年,重點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以掌握大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重點關注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後有中度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諮詢與輔導,同時關注學生入學適應不良及適應障礙的諮詢與調適。在第二學年,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加強,重點關注學生學業問題與人際交往及戀愛情感問題。第三學年,重點在於對畢業生進行職業測評、職業規劃及求職就業訓練。

  2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個性品質的養成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從本次測試結果分析來看,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總體上是良好的、積極的。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個性上存在著明顯的弱點:比如缺乏認真負責精神、責任感不強、以自我為中心、自制力較差等。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一是應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與訓練,幫助大學生認識自身個性弱點,激發學生成長的內在動力,通過生活實踐的磨鍊,培養良好個性品質,優化學生人格結構,促進學生德、智、體、心全面發展。同時應該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列入心理素質培養工作中,通過創造性思維訓練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擺脫個性束縛,增強自信,培養創造品質。

  3建立組織壓力管理機制,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從對學生進行的心理素質調查分析來看,在高校的專業教學、科研實踐、生活管理和服務工作等教育教學活動環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十分必要。學校應該根據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在教學、管理和服務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學院黨政部門、學生處、團委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中心工作長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教育、管理和指導作用,深入學生、關愛學生,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專業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過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後勤人員要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保障,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使大學生在優質服務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心理素質教育不只是針對精神疾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對正常人的心理健康、個性發展、潛能開發、生活質量提高等方面起引導作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往往是按照預先設定的一套規定模式向學生進行灌輸,這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因,產生逆反心理,而且扼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因此,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教育能否得以實施,最重要的是學校各級領導與教師是否對心理素質教育有正確的認識,能否樹立“心育”觀念,把心理素質教育置於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才能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實現教育目標的根本性轉變。

  總之,我們要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注重文化的整合,大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高尚的風氣,良好的秩序,不僅能美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靈性,開闊學生的胸懷,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培養學生愉快的情緒,從而使大學生在健康的校園、社會氛圍中,思想得到提高,認知得到深化,意志得到磨鍊,情感得到昇華。

  參考文獻

  [1]孔偉,武文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08,11.

  [2]王蘭芳.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及預防途徑[J].隴東學院學報,2008,6.

  [3]唐曉梅.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J].湘潭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4]張稚雯,葉璀玲.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其建構[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5]李鴻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與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