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筆記本跟錯題本的妙處

  每年高考之後,在一些重點中學門口,總有高三畢業生擺個小攤子賣他們用過的學習資料。大家可以猜一猜他們賣得最好的是什麼?對了,就是學霸們用過的“筆記本”和“錯題本”。

  因為在他們的筆記本上,不僅能夠看到老師在課堂當中講解的重點難點,還能看到他們自己是如何理解這些知識的“小訣竅”。能夠在他們的錯題本上出現的錯題,一定是一道“高頻”錯題,透過他們自己對錯題的剖析,可能會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而且他們往往很少“就題論題”,常常會“舉一反三”,使這些可惡的錯題反而成為他們邁向成功的階梯。

  我喜歡把“筆記本”與“錯題本”並稱為:成為學霸的兩個小助手。

  一、會用“筆記本”和“錯題本”,讓數學學習變得簡單

  其實上面例子中的那些學霸,並不是到了高三才開始記筆記、用錯題本,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小學階段時就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可以在他們一步步獲得成功的背後,都有這兩個“小助手”的身影。

  小朋友們,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數學時,學會用“筆記本”記錄自己學習的心得,用“錯題本”幫助我們糾正學習中的問題,很可能你也會成為未來的小學霸。

  二、用好“數學筆記本”祕訣

  1.別把“練習本”當做“筆記本”

  一些小朋友喜歡把練習本與筆記本混在一起使用,很容易使內容變得混亂,當我們用筆記本進行復習時很難找到重點,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們要做到“專本專用”,練習本專門用來完成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筆記本用來整理一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2.會記“筆記”要找到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那從哪裡可以找到一節數學課的重點和難點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到“三看”就可以了。

  一看板書

  板書是記錄老師講解知識重點與難點最重要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我們記筆記的一個框架,所以我們在記筆記時一定要根據老師的板書進行補充。

  二看課本

  我們用的不同版本的數學教材都是由許多數學專家精心編排與設計,教材中的例題都有一些不同的講解方法,還會把重要的知識點直接呈現出來,所以我們在記筆時可以參考教材豐富筆記。

  三看同伴

  這裡說的“同伴”可能是身邊的同學,還可能是你的爸爸、媽媽,還可能是其他對你要記筆記內容有不同理解的人。我們可以與他們交流對某個知識的理解,把他們與你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解決問題的方式記錄下來,擴充筆記本的“視野”。

  3.課上認真聽,課下及時記

  一節小學數學課中知識點相對較少,但課堂教學節奏很快,如果我們邊聽邊記,很可能“聽,也沒聽好;記,也沒記全”,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所以正確記筆記的方法應該是:課上認真聽,課下及時記。一般一節課的筆記我們需要兩次完成,第一次是在課間用最短的時間把老師的板書中的重點記錄下來,第二次是在做作業前用“三看”的方式重新整理筆記,然後再完成作業,這樣做的學習效果最佳。

  4.注意細節,重在堅持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對於記筆記這件事也是如此。

  有的小朋友把記筆記當成任務,所以書寫潦草;有的小朋友丟三落四,一不小心就把筆記本不知放到哪裡;有的小朋友把記筆記當成負擔,結果三天打漁兩天晒網......這些都很容易造成“筆記本”失去它原有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把“記筆記”變成自己的一個好習慣,像修練武功一樣去堅持。

  【溫馨提示:在小學階段由於兒童年齡原因,造成能力差異巨大,每個年級培養“記筆記”能力的方式不同。

  一二年級需要培養自己平時記“口頭筆記”,也就是每天可以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這一天在數學課上發現的事兒。一個單元結束後,我們可以把這一個單元你所瞭解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可能是手抄報,也可能是一幅數學漫畫,還可能是一個研究報告,等等。

  我們到了三年級,就可以自己嘗試記筆記,一開始可能我們最重要的是把老師板書中的重點記錄下來,再慢慢的學會整理筆記。

  有了前面的基礎,到了四年級以後,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理筆記上。如果現在的你已經四年級,而且以前從沒有記過筆記,你也可以用三年級記筆記的方法開始,慢慢過渡到四年級的方式。】

  三、用好“錯題本”的祕訣

  有人說:學習就兩步,第一步找到不會的,第二步把不會的變成會的。我們除了在課堂學習中可以找到不會的問題,在做作業或是測驗時出現的錯題也是我們找到不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錯題,用什麼方法解決掃清這些學習“障礙”,很可能成為決定我們能否輕鬆面對學習困難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會使用“錯題本”,讓它成為我們學習的一個“小助手”。

  1.對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錯因思考

  一般小學數學題“錯因”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審題,通過表現為審題不完整,或是沒有讀懂題。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自己的馬虎,還是自己審題習慣或方法的問題,同時積累經驗,總結審題的方法。

  二是計算,表現為計算不準確,或是抄錯數。其中抄錯數的主要原因與學生學習態度與習慣有直接關係,需要錯題本中提示自己。而計算不準確原因比較複雜需要認真分析,特別是同一種問題時常出現,說明很可能是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計算的方法,需要重新學習。

  三是方法,表現為遇到題目無從下手。這種情況在小學高年級數學錯題中出現頻率最高,主要原因是在日常學習時可能只關注“知識點”,而忽略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學習。在記錄這種錯題時,我們記錄的重點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還要找到一個或幾個同類題做為補充,以強化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2.錯題本應該怎麼用?

  “錯題本”不能變成“抄題本”。如果我們只是把錯的題目全抄下來,然後做一遍或者很多遍,看似有效果,其實這樣做只是在機械的模仿,並不是真正的理解,也很難對我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錯題本正確的使用方式是:

  ⑴要記錄錯因。也就是將自己真正的錯因記錄下來,不要簡單的以“不認真”、“馬虎”做為錯因。

  ⑵要舉一反三。也就是不僅要記錄錯題,還要儘可能找到與它類似的問題做為補充,以提升我們對錯題的理解。

  ⑶要提示自己。不能以改完題目做為最終目的,而是以提示自己以後儘可能減少出現同樣錯誤的情況,所以在記錄錯題時,我們還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心得。

  ⑷要方法多樣。在小學高年級解決同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方法,只記錄一種方法很可能會侷限自己的思路,因此我們需要將自己能知道的所有方法記錄下來,並根據自己對多種方法是否理解,理解的程度進行排序。

  ⑸要常用常新。所謂常用常新,就是指在平時學習時要經常用錯題本積累錯題,更要經常看自己錯題本總結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等到考試之前才想起來在看錯題本。一般我們需要每週對錯題進行一次梳理,可以根據錯因進行分類整理,也可以根據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相信你只要用好“筆記本”與“錯題本”這兩個小助手,一定會讓你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與眾不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