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學術論文發表

  醫學是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醫學學術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醫學學術論文篇一

  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

  摘要:血液細胞檢驗分析在臨床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對於血液性疾病,一份準確可靠血液細胞檢驗報告可以有效地幫助醫生診斷病情、監測治療效果。在科學技術還不發展的年代,臨床醫務人員常常手工分析血液細胞,此法不僅浪費時間、精力,更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1]。在醫療技術得到長足發展的今天,血細胞分析儀已經在各大小醫院廣泛普及,為人們快速得到準確的結果提供了可能性,但其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由此,筆者體會,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只是細胞檢驗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對檢測結果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分析前的質量控制

  1.1 檢驗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

  血液細胞的檢驗技術要求高,它具有多學科聯合的特徵,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必須具有全面的臨床醫學知識和血液學以及其他邊緣學科的知識[2]。為此,血液細胞檢查科室的從業人員在上崗前必須經過嚴格專業的培訓,並進行考查,合格後方可上崗從業。

  1.2 血液細胞檢驗單應有足夠的資訊

  每位患者的檢查單必須標明有唯一的標誌,如姓名、性別、年齡、科室、住院號、採集標本的時間、病史、相關治療措施等[3]。由於患者某些特徵的差異會影響到評估標準的選取,如兒童、成人需選取不同的白細胞參考值範圍。

  1.3 採集標本的質量控制

  1.3.1 採血時間

  人體內的生物活動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同樣地,血液中的相關指標也不停地發生著週期性的變化[4],因此,採血時間最好統一,以防波動給檢測結果帶來偏差。

  1.3.2 配製比例適當的抗凝劑

  EDTA-K2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抗凝劑[5],其比例配製相當重要,筆者對比例不準的抗凝劑的檢測結果與比例正常的檢測結果做以比較,得知血中的HGB、WBC、RBC、PLT的含量均有改變,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記錄如下:

  注:P <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1.4 放置的時間和溫度

  試驗結果表明,標本採集後放置的時間越長,細胞形態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使各指標檢測不準,尤其對RDW的影響最大,久置後檢測結果與正常放置時的檢測不同,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溫***4~8℃***也對各引數造成一定的影響,結果與室溫***18~25℃***下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記錄如下:

  注:P <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注:t是低溫放置2小時和30分鐘比較的結果,P <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1.5 試劑和儀器的監測、校準

  對於不同的儀器,需要選擇與之配套的試劑來檢測[6]。儀器出廠時,廠家都會提供特定的校準液,檢驗人員要定期使用此校準液對儀器進行校準,而後用質控液進行測定,若測定值在允許範圍之外,則需再校準,新校準系統的計算方法為:新校準係數=校準液給定值/實際校準液測定值×舊引數[7]。

  2 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用校準好的儀器進行測量時,要核對所用試劑是否匹配,儀器的運轉有無差錯。此外,檢測儀器所處環境的溫度也相當重要,一般最適溫度為18℃~22℃[8]。最好對同一血樣用兩個儀器檢測,作對比檢測,有需要時可用手工檢測方法與儀器檢測作以比對。

  3 分析後的質量控制

  對於得到的資料不要冒然下結論,最好繪製細胞直方圖,根據圖示再決定是否再做顯微鏡的檢查。所有檢測資料均應與臨床結合進行分析,不同的病情其血細胞不同的表現,例如巨幼細胞性貧血常常表現為血紅蛋白減少,RDW增大[9]。

  綜上所述,影響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因素眾多,要得到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就要牢牢把握細胞檢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控制各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駿.臨床血液細胞學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對策[J].河北醫學,2008,14***2***:241-243.

  [2] 高佩增.加強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質量控制的幾種方法[J].臨床誤診誤治,2006,15***3***:216-217.

  [3] 朱偉,許文榮.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質量控制[J].臨床檢驗雜誌,2008,26***1***:1-2.

  [4] 沙薇,郭偉娜,於文波,等.試析[J].中外醫療,2011,10***23***:187-188.

  [5] 張仲遠,遲紅梅.血液細胞檢驗中的注意事項及質量控制 [J].實用醫技雜誌,2008,15***24***:3212-3214.

  [6] 陰斌霞,王香玲,高寧,等.臨床血液細胞學分析的全程質量控制[J].現代檢驗醫學雜誌,2006,21***5***:78-79.

  [7] 方宗信,李維華,周虹,等.血液細胞分析儀質量控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6,26***6***:545-546.

  [8] 劉思忠,劉文海,蘇忠英,等.血細胞形態學質量控制的現狀與建議[J].上海醫學檢驗雜誌,2007,18***2***:117-118.

  [9] 劉運雙,徐鵬,薛冰蓉,等.對比試驗在血細胞分析室內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09,38***2***:180-18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醫學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