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育參考論文

  網路教育是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伴隨著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網路教育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策》

  摘要:簡單闡述了新興的網路教育,詳細論述了網路教育的優勢;結合網路教育的發展闡明瞭網路教育的發展趨勢;最後根據我國的國情並參照先進國家的經驗,提出了幾點發展我國網路教育的對策,希望能更好地發揮網路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在當前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使教育真正面向現代化,深化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關鍵詞:網路教育;終身教育;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

  一、網路教育的優勢

  遠端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一種同時異地或異時異地進行的教育方式。遠端教育的發展有三個階段:以印刷品為媒介的函授階段;以廣播電視為主要媒介的廣電階段;以計算機網路為主要媒介的網路教育階段。

  網路教育是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伴隨著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網路教育的產生與發展將最終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內容、手段和方法,並將導致整個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甚至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計算機網路教育技術之所以對教育領域有如此大的影響,是由於計算機網路本身具有的對教育、教學過程來講特別的特徵與功能。具體來講:

  1.網路教育強調以學習和學習者為中心。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師決定的,學生一直處於被灌輸的狀態。網路教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學生可以實現在任何地點、時間,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按自己可能的進度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生地位的改變使得學生站到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地位,學生成了資訊加工體,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如此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產生學習動力,發揮自己最大潛能。

  2.網路教育資訊表現豐富,資訊容量大。計算機網路具有強大的採用文字、聲音、圖表、視訊、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表現的資訊處理功能,將多媒體資訊表現和處理技術運用於網路課程講解和知識學習各個環節,使網路教學具有資訊容量大、資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擬生動的顯著特徵,這一點是其它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這種集圖、文、聲、像於一體的資訊傳輸可使學生受到聽覺、視覺多方面刺激,大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機會。同時,網路教育資源真正豐富,可通過網路教學平臺的資源庫和所連結的海量資源庫,方便地提取相關的學習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網路教育教學資訊互動性強。可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教與學資訊的實時、非實時互動。實時互動性是指在網路上的各個終端可以即時實施回答,互動的方式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進行協作學習,這種雙向互動活動不僅使學生通過視、聽手段獲取教學資訊,而且它還代表著一種學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興趣。有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互動學生能及時地瞭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並按要求調整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網路的這一重要特性,使網路教育成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實現雙向互動、實時全互動的遠端教育方式。

  4.網路教育時間機動靈活,受眾面廣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類的學習提供了越來越便利的條件。網上教育是沒有邊界的教育,不分性別、年齡,不管職業、職務,無論時間、地點,只要具備上網學習條件,都可以主動地學習來發展自我,打破了學習空間的封閉性,有利於教育的終身化與社會化。參加網路教育的學生大多數為在職人員,他們不願意放棄現有工作,再回到大學進行全脫產式的傳統教育,但是又想繼續“充電”,學習新知識,以避免不被社會所淘汰。網路教育以其靈活性的特點,可以滿足社會上大量的在職求學人員的需求。那些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的人,如:老人、殘疾人、家庭婦女,偏遠地區的學生等,也可以接受再教育。網上教育提供的不僅是課程和分數,還提供和其他人交流,共享資源和共同建構知識的機會,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二、網路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經濟與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使“終生學習”已成為每個人一生中的必要活動。但對於已經工作的人來說,長期脫產到學校去參加學習與培訓是不現實的,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由自己決定學習內容、時間和地點的學習方式,網路教育正好能滿足這種需求。

  早在1998年初,我國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就提出“實施‘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路,構建終身學習體”。網路教育現代遠端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是構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是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1.擴大高等教育。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利用網際網路來開闢和擴大高等教育的渠道,我國也不例外。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4所普通高校開辦試點高校網路學院,開始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網路遠端教育。目前我國開辦網路教育試點高校逐步增多,網路遠端教育配套設施逐步健全,網路教育線上學生數逐年增加。網路教育為失去接受學校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同年齡的人帶來了希望。網路高等教育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在職人員提供跨越時空、接受教育的機會,包括成人專科、本科、研究生層次的學歷學位教育和繼續教育。

  2.完善基礎教育。我國於2000年啟動了“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工程”,教育部投入7000萬元實施“西部教育科研網拓展工程”,為西部地區所有的高校、主要的中專和中小學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重點扶持的學校聯網創造條件,建設西部地區遠端教育體系。同年4月中國基礎教育網正式開通,10月國家教育部宣佈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中小學網校主要工作是利用網路輔助完成課堂教學,注重課外輔導,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相信隨著網路教育的發展,中小學基礎教育將成為網路高等教育的奠基石。

  三、發展我國網路教育的對策

  1.擴大網路教育的開放程度,促進學習化社會的形成。所謂開放,是指目標開放即學校向學習的物件開放;教育資源即教學課程開放;教育方式即管理的方式開放;教育場所和時間開放。開放性是網路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提高我國國民受教育程度的重要途徑。我國應充分吸取國外開放大學先進經驗,實行“寬進嚴出”,實行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機制,實行彈性學制與學分制。從學歷層次、專業範圍和規模上,擴大辦學程度,同時積極推動網路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形成以現代教育為手段、社會教育為載體的全方位開放的教育網路體系。資訊時代的教育將突破時間限制――教育終身化、突破空間限制――教育社會化、突破物件限制――教育全民化、突破模式限制――教育個性化,這個突破的過

  程也是學習化社會不斷形成的過程。

  2.加強教師技術培訓,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新技術培訓及技術應用是網路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正象亞里亞那州立大學教授吉姆・M所說:“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教師為將來做好一切準備,而不僅僅是為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將不再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都離不開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熟練運用現代資訊工具的能力和在現代網路資訊環境下進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教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資訊手段主動地獲取資訊,正確地處理和有效地利用網路資訊。教師的資訊素養與創新能力,將直接影響到高素質學生人才的培養,為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援。

  3.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實現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教育按其性質可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目前我國已經開設的學歷學位教育分為4個層次: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專科起點攻讀本科,高中起點攻讀本科,普通專科。但網路教育不能僅侷限於學歷教育,以在職人員培訓為主要目的的非學歷教育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成為網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將網路教育的優勢與傳統教育的優勢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教育相結合,網路教育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網路教育的非學歷培訓必須面向社會需求、就業需求,如果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不能面向需求去設計課程和內容,就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4.依託高校優秀的軟硬體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普通高校是我國科技資訊密集的中心,有著獨特的優秀教師資源和國家扶持下的網路硬體設施優勢。但培養人數卻十分有限,高智商的教育力量未得到充分合理的開發與利用。依託高校優秀的軟硬體資源辦網路教育,把普通教育與網路遠端教育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實現兩種教育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將有助於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助於擴大教育的規模與範圍,提高教育質量,降低教育成本,使更多的人接受素質教育。依託高校開展網路教育有兩種辦學模式,一是以學校為主體,二是由企業和學校聯合開辦。

  5.加速網路教育體系建設,使其發展壯大。首先資訊產業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網路教育提供高速、優質的網路服務。第二應加強多媒體網路課件的開發,加大投入建設精品課程。課件的製作要突出重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必須注意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靈活運用。第三應重視教學軟體的開發。開發素材庫與素材庫管理軟體,簡化教師開發網路課件時的素材製作負擔;開發針對具體學科的網路課件模板和嚮導工具,並提供一些模板化的網路課件,使網上課件的製作更加方便快捷;開發一系列的課件製作輔助工具;開發針對網路教學目的的網頁和網站開發工具。

  6.推進網路立法程序,規範網路教育環境。加大網路遠端教育技術標準實施,建立較完備的質量監控體系。製作相關網路教育的法令法規,提供網路遠端教育技術標準和質量保證體制。跟蹤國際網路教育技術標準研究工作引進相關國際標準。推廣網路教育技術標準,完善一致性測試體系。積極推進質量認證。健康、規範的網路教育環境下,網路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順利進行。雖然近年來我國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但是網路教育立法還是空白。因此,應對網路建設投資主體,網路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資源和課件的開發研製、評審等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才能促進我國網路教育的順利展開。

  四、結束語

  隨著網路教育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整個教育系統特別是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發展網路教育,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使我國有限的教育資源做到合理配置。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使終身教育成為現實和可能,網路教育必將成為構造社會化終身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趙國巨集,朱新梅.論網路高等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遠端教育,2002,5.

  [2]鮑志瑩.論網路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J].煤炭經濟研究,2005,8.

  [3]汪湘.網路遠端教育的現狀分析[J].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

  [4]宗春梅.關於網路教育發展前景的探討[J].福建電腦,2006,3。

  [5]趙萬巨集,楊友桐.我國網路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動因及存在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