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外國跟我國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樣,那麼想知道外國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嗎?他們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外國教育孩子的書籍,希望可以幫到你!

  外國教育孩子的書籍

  一、哭泣的耶路撒冷

  義大利、法國、瓜地馬拉、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國家的教學讀物

  適讀年齡:9~12歲

  土生土長的巴勒斯坦女孩迪瑪,擁有看似幸福的一切:年輕漂亮、學習成績優異、名牌大學的召喚……但她在巴以衝突中飽受心靈摧殘,仇恨驅使她制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計劃……

  從美國歸來的以色列少女梅里亞姆,家庭富裕,卻過著隱形人的生活。她愛翹課、愛攝影、愛在山林間散步。但心裡卻充滿了痛失好友的悲痛和迷惑……

  兩位少女在超市門口奇異邂逅,一聲轟然巨響,花季生命頓時隕滅……

  本書為全球較早關注巴以衝突的小說之一。它直面現實,展示出巴以衝突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心靈苦痛和多舛命運、戰爭對和平的毀滅、夢想與現實的衝撞、生命與死亡的對決,讓人掩卷深思,悽然淚下。

  二、希特勒偷走了粉紅兔

  被英國、法國、德國三國教育部列入中學生必讀書目

  適讀年齡:9~12歲

  《希特勒偷走了粉紅兔》是朱迪斯克爾創作的一部帶自傳性質的小說,講述了童年時代受納粹政府迫害繼而舉家逃難的故事。年僅9歲的朱迪斯當時並不明白逃難的含義,仍然惦記著留在家裡的粉紅色兔子玩具,那隻兔子和毛茸茸的玩具狗是她心愛的東西。“媽媽說每人只能帶一個玩具。”猶豫再三,朱迪斯帶走了小狗,從此再沒見過她的粉紅兔子。

  三、獅王

  法國教育部推推薦、法國中小學生入學考試必讀範文

  適讀年齡:9~12歲

  皇家野生動物園的總管的家裡,一個叫帕特里夏的小女孩有著非凡之力——她聽得懂所有野生動物的語言,她能與它們對話,她是獅王“國王”的好朋友。

  母親總希望帕特里夏遠離森林,去上流學校讀書,而父親則與跟帕特里夏一樣,與動物為伴,生死相依。帕特里夏熱愛大自然,鍾情大草原。在乞力馬扎羅山下浩蕩的風聲裡,帕特里夏與獅王一起呼號,歌唱,奔跑,嬉戲。

  友情、力量、血性、嫉妒和愛,在廣袤的大草原上滋生,帕特里夏的與獅王情感陡生變數……帕特里夏長大了,她的熱愛也伴隨她一起成熟?或是失落?

  四、殺手貓日記

  法國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課外讀物

  適讀年齡:7~10歲

  這是一隻調皮搗蛋的肥貓,他像所有寵物貓一樣貪戀美食與睡覺。

  這是一隻個性十足的殺手貓,他自信、幽默,總有著闖不完的禍、說不完的藉口。

  他像所有小朋友一樣,過著快樂悠閒的日子,腦子裡經常冒出各種古怪的點子,有時也會犯錯,卻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面對大人的世界,殺手貓有著自己的眼光和想法。

  孩子們在殺手貓身上找到頑皮的自己,大人們通過殺手貓讀懂個性十足的孩子。

  幽默是一種智慧。讀《殺手貓日記》,一定會讓你哈哈大笑,在幽默的故事裡獲得人生智慧。

  五、亮晶晶

  美國教育部推薦青少年題材最佳文學作品

  適讀年齡:9~12歲

  這是一部描寫家人親情和姐妹情深的感人至深的力作,也是吐露漂泊異鄉的追夢者孤獨和寂寞之感的代表作。

  姐姐林恩教會凱蒂說的第一個詞是“基拉-基拉”,它在日語中是“亮晶晶”的意思。凱蒂喜歡這個詞!長大一些後,她就用“亮晶晶”來形容自己喜歡的所有東西:蔚藍的天空啊,皚皚的白雪啊,可愛的小貓小狗啊,美麗的蝴蝶啊,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餐巾紙啊,等等。

  十歲那年,凱蒂全家從美國艾奧瓦搬到東南部佐治亞的一個小鎮,日常生活的艱辛和周圍人的對他們一家的歧視,像陰山一樣籠罩在凱帝的心頭,是姐姐教會了她如何勇敢地面對一切的不如意,努力去發掘和欣賞生命中各種各樣美好的事物,而維繫家庭成員的濃濃的親情,更是為她增添了無比的勇氣和力量。不幸的是,姐姐後來得了重病,凱蒂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生活的道路依然漫長,形單影隻的凱蒂,能否獨自一人去實現她和姐姐共同的夢想呢?

  本書是美國權威的少兒讀物獎紐伯瑞獎2005年獲金獎的作品,上市後連續數月高居《紐約時報》十大少兒類暢銷書之列,多次榮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最前列。紐伯瑞獎評委會主席蘇珊·福斯特評價本書說:“這部光彩奪目的書以靜如止水的筆調敘述了凱蒂的童年之旅,其間包含了貧困、歧視以及家庭悲劇的苦痛。而小讀者們在被深深吸引和感動的同時,也從瀰漫於全書的哀婉與詼諧的氛圍中看到了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希望的光輝。”

  六、賓果男孩日記系列

  德國教育部推薦、入選IBBY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書目

  適讀年齡:7~10歲

  裡克是個賓果男孩。他一想問題,就覺得腦袋裡有許多賓果球亂跳。他分不清左右,一拐彎就迷路,只好住在筆直的大道上。他喜歡看偵探電影,喜歡到鄰居家串門聊天。在路上撿根麵條,他都要到處打聽,尋找失主。有人叫他“小笨蛋”,可他卻認為自己是“深智商”。

  奧斯卡是個聰明絕頂的“高智商”少年。他認識好多裡克不懂的詞,還知道月亮到地球的精確距離。可是,他懂得越多,就越膽小,只好整日戴一個摩托車頭盔保護自己。

  一個智商“高”,一個智商“深”,兩個“異類”的孩子像磁鐵的兩極一樣彼此排斥又相互吸引。

  作者第一人稱口吻的講述毫無粉飾地呈現出最本真的孩童心理和最原生態的現實世界;幽默風趣的語言塑造出兩個“反英雄”式的全新的兒童形象。一個無法適應快節奏社會的深智商孩子的日記,令自作聰明的大人們感受到慢思維的魅力。

  七、物體朝向

  有助引導閱讀

  走出院子的母雞

  韓國教育機構及中小學推薦圖書

  適讀年齡:9~12歲

  母雞葉芽一直生活在養雞場,夢想有一天能真正孕育、孵化、撫養一隻自己的寶寶,但是,她下的蛋無一例外地被主人拿走。

  渴望孵出小雞,當上媽媽的夢想,讓葉芽不安、痛苦、驚喜、無助、奮鬥……為了那個夢想,葉芽拒絕在養雞場下蛋,很快,她被當成“廢雞”,先被主人趕出養雞場,又被寵物們趕出夢寐以求的院子……

  困境中,一隻綠頭鴨向葉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葉芽擺脫黃鼠狼,走出院子,重新開始全新、獨立的生活。葉芽深深喜歡綠頭鴨,在綠頭鴨失去伴侶後,葉芽、綠頭鴨和他的寶寶組成了一個怪異而幸福的家庭。

  當生活的希望和美麗剛剛向葉芽招手,厄運卻再次降臨……

  葉芽再次變得孤單和無助,然而,破殼而出的小鴨給她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她要做這隻小鴨的媽媽,她要保護這隻小鴨長大。

  在同伴的鄙視中,在黃鼠狼的窺視下,葉芽帶著她的鴨仔,開始了勇敢而艱辛新生活……

  夢想會讓生活變得辛酸,也會讓生活變得幸福。這個在韓國家喻戶曉的動人的故事,講訴了生命與夢想,生活與責任,以及愛的無私和力量,感動了千千萬萬的兒童和成人。

  八、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

  日本“全國青少年讀後感評選”指定閱讀書目、入選日本學校圖書館評議會推薦

  適讀年齡:7~10歲

  小男孩正也是一年級的大個子,但膽子很小,愛哭鼻子。小女孩秋代是二年級的小個子,但很堅強、勇敢。他們之間發生了許多好玩的故事。為了去找美麗的紫斑風鈴花,正也一個人步行道很遠很遠的樹林,一路上他害怕、猶豫,甚至想哭,但他堅持走下去,終於走進樹林,摘到了美麗的紫斑風鈴花。秋代帶著正也的媽媽四處尋找,幾經周折,他們找到了正也。正也和秋代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作品童趣盎然,生動細膩的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心理和情感,描述了友情戰勝懦弱,堅強戰勝恐懼的心路歷程,帶給無數讀者自信與激勵。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日本

  在日本,家長覺得只有讓孩子穿少一點才能增強孩子面板溫度的調節能力,從而達到禦寒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而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鍛鍊不是很重視,在大部分父母心裡,只要給孩子良好的照顧,讓孩子吃飽了,穿暖了,就可以了。這也讓兒童醫院總是人滿為患,其實孩子的體弱多病,都是父母“輕鍛鍊”引起的。而在日本,家長對孩子的身體鍛鍊特別重視,因此日本的孩子生病的機率很小。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韓國

  在韓國,家長讓孩子單獨睡覺。他們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單獨睡覺。在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如果苦惱,他們會安慰孩子,告訴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睡覺了,這樣他們就會安心抱著玩具自己睡覺。而在中國,家長不放心孩子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或者晚上蹬被子著涼生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覺是最科學的,因為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睡覺,撥出的濁氣會讓孩子吸入,對孩子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法國

  在法國,家長會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和自由的時間。他們覺得給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補課,學習,會讓孩子失去生活的樂趣,體驗到的只是學習的壓力,這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法國,有很多孩子娛樂的場所,例如旱冰場,自行車練習場,鞦韆,蹺蹺板等,孩子可以通過這些娛樂體驗到生活的樂趣,並能夠很好的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最重視的就是學習。所以中國的孩子學習壓力非常大,因為只要考試成績不好,就會受到父母的責備。在這方面,很多孩子長的很瘦小,並不是營養不夠,是因為缺少鍛鍊。

  中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方面比國外的孩子還要差,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可以借鑑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全方面的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國外教育孩子的建議

  1. 兒童的健康飲食

  在兒童可以正常吃飯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每個家庭都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很多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例如:任由兒童過量食用垃圾食品、以零食當正餐、暴飲暴食、飲食無規律等不良的習慣。在國家兒童醫院的營養與健康學專家Alexis L.博士曾建議說“家長應該像教導孩子練習投擲橄欖球一樣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而在這其中,家長就是“主教練”,要幫助他們摒棄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2. 不要強迫他們“清空盤子”

  當孩子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坐在他對面,並要求他一口一口的將盤子裡的食物吃光。一個成年人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吃相應的食物,那麼也同樣的不要強迫孩子在不餓的時候吃光碟子裡食物。

  3. 感受運動的樂趣

  以成年人為例,大多數會選擇運動和健身作為休閒放鬆的方式。而孩子們也同樣需要運動,當家長陪孩子一起踢足球、跑步或者家庭郊遊野炊休閒娛樂的時候,不僅僅要讓孩子知道運動的好處,還要讓他們懂得運動快樂。

  4. 不要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吃飯

  很多時候孩子們都喜歡坐在電視機前邊看卡通邊吃早餐。當這種方式養成習慣之後,如果節目沒開始大腦就會向身體發訊號“現在還不是吃飯的時間”,或當節目結束的時候大腦也會告訴身體“你的用餐時間結束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5. 限制電子娛樂時間

  根據美國相關機構的調研,8—18歲的未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的時間達7小時之多。如果不希望孩子久坐不動,那麼從小開始就要限制他每天使用電子裝置娛樂或者看電視的時間,並使他們養成習慣每天不能超過2小時。

  6. 抱著手機入睡

  現在有很多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在睡前習慣躺在床上玩手機或網路聊天。在夜晚,這些移動裝置螢幕發出的光會影響人體內激素分泌水平,大大影響睡眠的質量。

1.2017年教育類書籍排行榜

2.6~9歲以上孩子英語閱讀書籍推薦

3.教育孩子適合的書具體有哪些

4.法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5.8本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