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華僑的事蹟材料

  愛國人士雖然遠在他鄉,但是他們依然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華人身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國華僑事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國華僑事蹟1

  王兆鬆:辛苦下南洋掙基業報效祖國

  王兆鬆先生幼年貧苦,無奈下南洋謀生,經艱辛奮鬥,成為馬來西亞著名僑領、企業家。

  1875年,王兆鬆出生於文昌清瀾鎮義門村一個貧困漁民家庭,他的父親是老漁民,成天泡在海水裡,家貧如洗。為了尋找一條活路,年僅13歲時王兆鬆揮淚辭別父母兄長,在鄉鄰的攜領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馬來西亞以撈蝦為業,後又當過冰塊推銷員,他根據不同漁船的需求,主動用舢板把冰塊運到漁船上,用自己的勤勞和誠實換取了珍貴的信譽。稍有積累,便及時買了輛汽車,在推銷冰塊之外,又經營起冰魚運銷業,由於推銷成績突出,被英國商人的一個公司委任為總代理。在此基礎上,王兆鬆逐步開拓涉足其他專案,除了投資經營房產、種植橡膠、開採錫礦外,還投資經營酒店、戲院等服務行業。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王兆鬆已成為瓊籍華僑中的知名企業家。

  王兆鬆的成就和為人,深得鄉親以及當地上層人士的信賴和敬重,被推舉為吉隆坡瓊州會館等職,1930年,他被馬來西亞雪蘭峨州政府委任為華人蔘事局員和太平局紳,是年王兆鬆55歲。

  對於故鄉的公益事業,王兆鬆一直非常熱忱。1936年,王兆鬆等人發起成立瓊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旨在開發瓊崖墾殖、礦業、漁、鹽等業。他帶領眾鄉鄰在萬寧置地8000畝,種橡膠400多畝。抗日戰爭期間,王兆鬆率瓊崖華僑積極捐資,支援瓊崖抗日戰爭。時任瓊崖自衛獨立隊總隊長的馮白駒曾親筆給王兆鬆致函兩封,讚揚愛國華僑“熱誠義舉,無任感佩”。

  海南很多醫院、學校都有王兆鬆的捐獻。1926年籌建海口海南醫院時,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為名譽董事;還3次為瓊海中學海南中學的前身捐款,獨資為文昌中學捐建圖書館,即兆鬆樓;文昌清瀾南島小學、會文冠南小學等,也都有王兆鬆所捐的教學樓。這些教學樓目前都保持著原來的騎樓風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記窮人,這一美德在王兆鬆身上充分體現出來。1956年王兆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銘刻在僑鄉人民的心中,他的愛國情懷,在他的子孫中代代相傳。

  從1934年起,王兆鬆每年從國外匯款為文昌家鄉修路,還在通往家鄉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橋。後來因為匯款麻煩,王兆鬆在文昌買下3間鋪面房,以房租支付維修費。又在海口買下2棟樓房今新華北路“長安旅店”和得勝沙51號,託人代理,租金全數用於公路維修和解決鄉親困難,不足部分再從國外匯款。

  1955年,王兆鬆在吉隆坡病逝,終年80歲。

  愛國華僑事蹟2

  王俏雲:據稱是亞洲首位女飛行員

  王兆鬆先生有9個兒子、5個女兒,他們都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1958年前後,海南物資匱乏,他的大兒子王國泮從馬來西亞寄回麥片等食品,發派給眾鄉親。他還將海口房產租金捐獻給文昌華僑中學、南島小學等作辦學經費。

  王兆鬆的家訓是:無論你懂多少種文字,會講多少種方言,在家一定要講海南話。家庭成員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兒們,最獨特的該數大女兒王俏雲。她出生於吉隆坡,唸完中學後加入馬來西亞雪蘭峨俱樂部,當上飛行員,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曾登載過她的事蹟,稱她是“亞洲第一位女飛行員”。

  王俏雲生性好動,愛打羽毛球,喜歡騎電單車在馬路上兜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她還是女青年會的會員,愛跳舞。開飛機,這在當年不僅是女性不敢問津,連男士也很少參與的活動,她是家中惟一對遨遊碧空感興趣的人。當她大著膽子向父親提出要飛行的志願時,得到父親的支援。她很有天賦,在雪蘭峨飛行俱樂部學習12個小時後,就能獨自操縱飛機的升降了。

  王俏雲是一名傑出的飛行員,曾奪得多項飛行獎狀,也曾多次遇險。最驚險的一次是1937年,她獨自駕機飛行到海邊,飛機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緊急降落,就在飛機降落在地面時突然翻覆,雙翼及骨架均毀壞不堪,而她卻吉人天相,安然無恙。

  開飛機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轟動一時,更讓人欽佩的是,在日軍侵犯中國時,她曾要求加入中國空軍,駕機轟炸日軍陣地,為同胞、為國家雪恥報仇,但由於當年中國空軍軍官學校不收女生,王俏雲報國無門,當不成現代花木蘭。

  不久后王俏雲來到香港,加入當地的飛行俱樂部。對她來說,駕戰鬥機保衛祖國領空的意願已經無法實現,但可以指導青年人學習飛行技術,使他們考入空軍學校時,能更快掌握駕駛技術,更好地執行保衛祖國領空的任務,這同樣是為國效勞。

  這實在是與眾不同的一個姑娘,當時很流行唱粵劇,為公益活動籌募經費或為慈善機關籌款時,她曾多次粉墨登場。然而,她飾演的不是嬌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雲終身未嫁,於1971年因心臟衰竭在馬來西亞離世,終年58歲。

  王俏雲的外甥楊慶達,也是一位飛行員。幾年前,香港著名影星成龍和楊紫瓊來吉隆坡拍攝《警察故事》的電影時,駕駛直升機的機師就是王兆鬆的外孫,王俏雲之妹王蓮梅的次子楊慶達。還有一次馬來西亞有巴士發生意外,直升機應召到山谷協助拯救工作,當時的機師也是楊慶達。

  愛國華僑事蹟3

  曾侄孫三兄弟:延續愛國愛鄉情懷

  王兆鬆的嫡子孫全部都在國外落地生根,他們時常回家鄉尋親問祖。其曾侄孫繼承了曾叔公王兆鬆在國內的產業,也延續了曾叔公的愛國愛鄉情懷。

  早年,王兆鬆在海口市得勝沙建有王兆鬆樓,此樓五層高,1995年重修過,現租作服裝批發行。王兆鬆的曾侄孫王錄理、王錄義、王錄勇就住在這裡。他們成立了王兆鬆有限公司,經營商場、旅業、養殖業等。三兄弟很像他們的曾叔公,非常熱心公益事業,除了捐資建校,還在文昌中學、南島小學設立了王兆鬆獎學金。又在文昌家鄉拉電、修路、架橋,豎路燈,併成立基金對路燈和道路進行維修。

  王兆鬆先生在家鄉捐建的教學樓中,好多已經有七八十個年頭了,由於歲月的磨礪,這些樓舍已經破舊不堪,三兄弟商量著重修先輩遺產,代先輩造福家鄉。1998年,三兄弟回到家鄉文昌清瀾,看到曾叔公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捐建的南島小學破舊了,便以王兆鬆有限公司的名義捐出1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