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山導遊詞

今天我們參觀的藥王山位於拉薩市內,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遭從兩山之間通過。過去沒有公路的時候,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為拉薩城的門戶。20世紀60年代,拉薩市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線起來。每到藏曆年來臨的時候,虔誠的信徒們都要來此將新梧掛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這裡我順便給大家說說拉薩的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全年第一個節日,人們製作各種精美的神佛像前的供品“堆嘎”和“切瑪”。“堆嘎”,是由形狀不同的油炸麵食壘起的供品;“切瑪”,是木製彩鬥,內盛糌粑、麥粒,上插染色青稞穗.雞箭花、日月牌。兩側再擺上彩塑羊頭、藏紅花水、綠茵苗的青稞苗,於是滿室充盈著吉祥、歡樂的春天氣息。門前的空地經過平整,用白土撒成吉祥八寶圖案。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家家要吃麵疙瘩宴,然後便是驅鬼。新年正月初一在折嘎藝人大聲呼喊“拉傑羅!”神勝利了開始,人們穿著最漂亮的衣服,戴著最珍貴的手飾,捧著切瑪.互相敬獻哈達,敬青稞酒並互相祝福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人們邊歌邊舞邊喝,家家扶得醉人歸,拉薩成了歡樂的海洋。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藥王山。藥王山上現存的一片廢墟原是門巴扎倉即藏醫學院,也稱藥王廟。藥王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化身,相傳能醫治百病。從吐蕃時代西藏民間出現藏醫算起,這門古老的學科已歷經2000多年的磨礪。公元7世紀,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時候,從大唐帶去了漢文化,其中有本醫書叫《醫學大典》,以後金城公主再嫁吐蕃,又帶去了醫書《月王藥診》,中醫的一些理論和方法逐步融會到藏醫之中。公元8世紀,著名醫聖字妥薩瑪.元丹貢布到印度學醫,繼承發展了中醫和印度醫學,著書《四部醫典》。藥王廟集中了一批學識淵博的藏醫,大約在17世紀發展為藏醫學府,府上的高僧亦為達賴喇嘛的保健醫生。20世紀60年代以後,原屬於藥王廟的藏醫院合併到門孜康,成為現在的藏醫院,其門診大樓就在大昭寺的西面的宇妥橋附近。為紀念藏醫的始祖,那條路命名為宇妥路。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這座洞窟似的小寺廟,叫查拉魯普。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膜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松贊干布時代,巖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史書《智餚喜宴》記載為鬆贊千布王妃如雍所刻。在大量的佛像與菩薩像中,北面石壁上還雕有鬆贊千布與文成、赤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祿東讚的造像。
   
    現在我們前往藥王山西側的摩崖石刻。這是拉薩有名的一處室外景觀,山體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數千個大小佛像,人稱“千佛崖”。相傳,這裡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 世紀松贊干布時期的作品。據五世達賴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記》記載:一日松贊干布來到紅山,見到六字真言幻影從山中自然顯現,他當即沐浴淨身,默默祈禱。隨後,又於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觀世音菩薩、度母、馬頭金剛等佛像,於是他請人依照自然所現,在岩石上雕刻出佛和菩薩的像以及六字真言。“六字真言”,這是藏傳佛教最著名的祈禱語,音譯為“喳嘛呢叭咪眸”千百年來被視為佛教祕密之蓮花部的“根本真言”。“喳”,表示“佛部心”,“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來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人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 ”,以此比喻法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瑕;“眸”,表示“金剛部心”,祈願成就的意思。在藏族地區.“六宇真言”隨處可見,克耳可聞。他們把六字真言看成是一切經典的根源,迴圈往復不斷念誦,就可以消災積德,功德圓滿而成佛。

  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在岩石上雕亥4著佛像和菩薩遣像,時至今日,每日還有人丁丁東東地鑿著石頭。大家請看,千佛崖前面育無數瑪尼堆,這是朝拜者們留下的石頭堆。藥王山地處拉薩的充轉經道上,每日來這裡的朝拜者眾多,瑪尼堆也特別高大。藏曆四月薩嘎達瓦節時,轉經路上整日人潮淮滾,千佛崖前也是人山人海。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薩嘎達瓦”節,相傳四月份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得道和圓寂月。佛說:“此月行一善事,有行萬善之功德。”因此僧俗人民有不殺生、不吃肉食,放生牛羊,朝佛供佛等習俗。四月十五日這一天,拉薩人早早起來轉經.圍繞大昭寺的內、中、外3條轉經道,人潮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湧動,各種轉經筒在初復的陽光裡反射出千萬道弧光,誦唸六字真經的聲音轟鳴於整個聖城。漫漫轉經路上,到處煙雲繚繞,彩旗飛飄,兩旁有刻瑪尼石的,有印刷經咒的,有出售小泥佛的,有說唱宗教故事的,還有人用繩子拴著經石在水面起起落落。初來拉薩的觀光客,以為他們在釣魚,其實是在每片水渡上印刷經文以表達對佛的虔誠。
   
    來自東藏的紅教徒,以他們魁梧的身軀、奇特的打扮、洪亮的嗓音、巨型的轉經筒引人注目;尼姑們三五成群地坐在路邊,手中的法鼓同時起落,特別整齊劃一,帶舞蹈動作;她們唸經的曲調也很優美,嗓音甜潤,比唱歌還動聽。轉經的人潮,最後匯聚在布達拉宮北面的龍王潭林卡。這就是“薩嘎達瓦”節。
   
    你們大家也可以融人茫茫的人流中,去體驗一下轉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