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甘肅拉卜楞寺導遊詞範文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於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於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借鑑參考。

  一

  拉卜楞紅教寺位於九甲鄉王府村旁邊,紅教屬藏傳佛教中“寧瑪”派,信奉蓮花生大師,僧人穿有紅邊的白袈裟,頭上盤著辮子,他們安家立業,娶妻生子。1880年6月,第四世嘉木樣尕藏圖丹旺秀在勒地擦高地方香浪期間,有一夜夢中徵兆與蓮花生大師預言相吻合,覺得建立紅教寺的時機已到,故於1887年4月間進行佛事活動,召集散居在各村莊的僧侶,制定寺規,指派管理人員,併發給管理人員每人一件袈裟,其他僧侶每人50塊銅錢,贈給寺院蓮花生大師佛像及法器等物。

  1946年,第五世嘉木樣·丹貝堅參修建了經堂和部分僧舍,委派德格倉活佛為該寺法臺。是年農曆10月嘉木樣大師親臨慶祝儀式,誦經祈願,經堂起名為桑欽蒙吉郎,惠賜寺僧著新袈裟現在裝束等寺規。

  拉卜楞紅教寺設三個學級,初級班以學習常誦的經文為主,其次學習正草書法,誦經語調、音韻及塑造尕瑪等技藝。中級班學習語法、文法、詩學、醫藥學等學科。高階班學習《普賢上師言教》等密乘。

  拉卜楞紅教寺除了正常宗教活動以外,演出藏戲也是一個主要活動。每年正月法會等重大節慶期間演出藏戲。該寺演出隊創建於1955年演出的第一部劇是《智美更登》,演出的劇目還有《阿達拉茂》、《赤松德贊》、《桑姆》等。

  二

  位於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大夏河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它與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合稱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

  寺廟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餘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牆,氣勢非凡。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扎倉,藏語意為學院。六大扎倉即六大佛學院: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部上學院、續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醫藥的醫藥學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其中,聞思學院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後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懸“慧覺寺”匾額,為清乾隆帝敕賜。正殿11開間,寬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時唸經。殿內掛著各色彩幡,燃酥油燈百餘盞,香菸繚繞,一派佛國氣象。寺中還有兩座講經壇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6萬餘冊。

  拉卜楞寺還有“拉康”18處。“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倉的喇嘛集體念經的聚會之所。其中以壽禧寺規模最大,有6層,高20餘米,殿內供高約15米的釋迦牟尼佛像。屋頂金龍蟠繞,牆旁銀獅雄踞,外觀十分巨集偉。人稱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是當之無愧的。

  三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拉卜愣寺來參觀旅遊。拉卜愣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曼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另外五大黃教宗主寺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哲蚌寺和青海的塔爾寺。拉卜愣寺被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拉卜愣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保留了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寺院坐北向南,佔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巨集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於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1982年,被列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

  各位遊客朋友,拉卜愣寺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築材料,絕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築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諳。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塗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簷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築物頂部及牆壁四面置布銅質鎦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築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鎦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拉卜愣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餘件。各殿堂內高8米以上銅製鎦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種質地多樣的中小型佛、菩薩、佛塔、法器等不勝列舉。寺內還珍藏有歷代嘉木樣大師的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冊封和贈賜的金敕、印鑑、封詰、大幅匾額、千佛樹、珍珠塔、玉如意、隕石、海馬牙等。

  各位遊客朋友,拉卜愣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

  聞思學院是六大學院中最大的學院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十餘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鎦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聞思學院,屬於顯宗,其餘五個學院屬於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聞思學院的學習時間,一年分為九個學期,即四個大學期,每學期為一個月;兩個中學期,每學期20天;三個小學期,每學期15天,學經的方法以背誦與辯論相結合為主。學僧每年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方能升級,時間為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九。考試時,考生坐中間,回答格西和僧人們提出的問題,回答圓滿,不漏點滴,方為及格。時輪學院。除學習修觀有關的時輪密乘外,主學時輪天文歷算。

  醫藥學院的學僧主修藏醫,也分三個學級。初級學僧,必須背誦《皈依經》《綠度母經》《觀音心經》《不動佛經》《根本續》《後續》。中級學僧背誦《釋續》《藥王經》《馬王白蓮經》等。高階學僧主要研究《四部醫典》及《菩提道次第廣論》。

  喜金剛學院。主要研究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分三個班級,年限無定,初級學僧主要背誦《無上供養經》《妙吉祥名稱經》《大威德經》《滿願經》《喜金剛迎請、加持、自人、燒壇、祝願、迴向經》《金剛手大輪經》《虛空瑜伽經》等,同時學會彩砂繪製喜金剛等壇城。中級學僧主修漢歷、藏文文法、書法、法舞,法舞仿照西藏第穆林。髙級學僧要遵守三律,禪坐靜修,以求正果。

  續部上學院。是仿拉薩續部上學院修建的,主要研究密宗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分三個學級,年限無定,修習經典基本上相同於續部下學院。續部下學院。專修密宗,設三個學級。初級,學修生起次第,學僧主要背誦《怖畏九首金剛經》《六臂護法經》《法王護法經》《集密經》《大自在經》《續部經》等。中級,必須背誦《集密自入經》《大自在自人經》《燒壇經》《續部經》《佛贊》,學會用彩色細砂製造壇城。高階,依據《生起與圓滿次第經》中規定程式修行。每年農曆二月十七至二十一通過密宗教義的辯論考試,取得俄仁巴學位,每年只取1名。有興趣學密宗的遊客可以來此修習。

  四

  拉卜楞紅教寺位於九甲鄉王府村旁邊,紅教屬藏傳佛教中“寧瑪”派,信奉蓮花生大師,僧人穿有紅邊的白袈裟,頭上盤著辮子,他們安家立業,娶妻生子。1880年6月,第四世嘉木樣尕藏圖丹旺秀在勒地擦高地方香浪期間,有一夜夢中徵兆與蓮花生大師預言相吻合,覺得建立紅教寺的時機已到,故於1887年4月間進行佛事活動,召集散居在各村莊的僧侶,制定寺規,指派管理人員,併發給管理人員每人一件袈裟,其他僧侶每人50塊銅錢,贈給寺院蓮花生大師佛像及法器等物。

  1946年,第五世嘉木樣·丹貝堅參修建了經堂和部分僧舍,委派德格倉活佛為該寺法臺。是年農曆10月嘉木樣大師親臨慶祝儀式,誦經祈願,經堂起名為桑欽蒙吉郎,惠賜寺僧著新袈裟現在裝束等寺規。

  拉卜楞紅教寺設三個學級,初級班以學習常誦的經文為主,其次學習正草書法,誦經語調、音韻及塑造尕瑪等技藝。中級班學習語法、文法、詩學、醫藥學等學科。高階班學習《普賢上師言教》等密乘。

  拉卜楞紅教寺除了正常宗教活動以外,演出藏戲也是一個主要活動。每年正月法會等重大節慶期間演出藏戲。該寺演出隊創建於1955年演出的第一部劇是《智美更登》,演出的劇目還有《阿達拉茂》、《赤松德贊》、《桑姆》等。

  五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和黃河風情旅遊線綜合開發工程,把黃河市區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樑建設、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遊景點開發、城市建築風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為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彙集其中。

  黃河不僅養育了蘭州人民,也給這裡帶來豐富的特產,白蘭瓜、軟兒梨、冬果梨、桃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使蘭州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瓜果城。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古絲綢之路也在這裡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線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