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技術堪稱黑科技

  磁場感應和磁場共振已經充分地向我們展示了它們的商用價值,但或許你會想問,就沒有更黑科技的無線充電方法了嗎?答案是有的!但對人體的影響可能不容忽視。

  電場感應技術

  電場感應技術利用空間電場為媒介對裝置進行無線充電。簡單點說,可以把能量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看成電容的兩個極板。在交流電場的作用下,電容的兩個極板會有交變電流流過,這樣就實現了電能的無線傳遞。

  電場感應擁有比磁場共振技術更大的空間自由度,能量發射端和接收端可以離得更加遠,但由於強空間電場可能會對人的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因此研究電場感應技術的企業並不多見。

  高頻電磁波技術

  第二種可行的無線充電技術就是利用高頻電磁波進行能量傳輸,比如Wifi訊號。理論上,在路由器功率等級足夠大的前提下,我們是可以用Wifi訊號為移動裝置充電的,但這個代價就有點大了。

  常見的家用路由器功率較低,我們可能需要提高上千倍的功率,才能足夠為移動裝置充電。雖然這時能量的傳輸距離可達5米甚至10米以上,但想象一下在房間中放上千臺路由器,強大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可不能忽視。

  那有沒有研究使用高頻電磁波給移動裝置充電的企業呢?有的,甚至還有成品了,那就是WattUp。

  WattUp利用5.7和5.8GHz兩個頻段的電磁波作為媒介,可實現最多4.6米的無線充電。只不過,WattUp的技術只能在最理想的距離內實現4W的功率,而且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即便支援的距離遠,但充電效率實在太低了。

  電場感應和高頻無線電這兩種媒介擁有極大的可能性,但在解決對人體影響等問題前,都只能是人們對於無線充電的一個美好念想吧。

  除了電場感應和高頻無線電兩種技術外,還有諸如使用無線電和紅外線為基礎的無線充電技術,但比起上面介紹的4種技術,後兩者太不科學了,在這裡就不予詳述了。

  無線充電是砍掉手機上“最後一根線”的利劍,而且其可用性已經比較高了,相信不用多久,無線充電將成為智慧手機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