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級育兒知識

  通過一個學期的大班生活,大多數幼兒在性格上體現得活潑開朗,善於交往,喜歡接受新知識,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已養成。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學齡前孩子如何進行品德教育

  寶寶出生以後三年以後,就到了學齡前期,這個時候是一個人生很關鍵的時候,大部分的基本能力都是在這個時候養成的。好比口頭語言、基本動作還有生活習慣之類的,性也在該期初步形成,因此,在這個時候的教育及心理護理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品德教育應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

  美育:意思就是對孩子的審美教育。人的一生會遇到很的自然現象還有社會現象,會讓人覺得美,藝術形式就是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加以提煉、昇華的結果。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先是要讓他們感覺並且體驗生活中的美、讓他們學會怎麼樣欣賞美好,怎麼來表達出自己美的感受,並且可以的話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生動形象,一般都是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好適合寶寶學習的感覺。因此,藝術形式能夠讓寶寶注意到並且很感興趣。這樣子更加能夠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像是歌曲、樂曲、舞蹈、詩歌、美工、文學作品之類的一般是孩子知識經驗少,理解和欣賞水平低,整個人不是很成熟,所以只能欣賞一下這類的作品。

  體育: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育。可以讓孩子明白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導孩子做一些比較基礎的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並且要讓孩子學會的話,不但要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並且要學會做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孩子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鍊,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

  德育:這是要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一個人的品德因為三中原因來造成,即對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學齡前孩子對於日常事務比較不熟悉,還不太能理解抽象的事物,對於那些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準才會知道,體育運動還可以培養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像是禮貌、善良、誠實等。孩子比較會模仿,要是不加以注意,一些壞行為就會影響他們,要是家長不開始進行教育,孩子會不自覺地學會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品德教育需要爸爸媽媽詳細的把教育內容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裡面,不是說說就可以的、也不會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智育:智力教育不僅僅是傳授深奧的科學知識,同時還要注意開發孩子的智力。具體內容有發展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還有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對於以後的孩子一生都是有影響的,要是這個時候不抓緊的話,以後想彌補就晚了比如孩子在學齡前期沒有聯絡說話的話,長大以後耗費更多的精力也追不上別人的水平。所以爸爸媽媽要培養孩子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不能僅僅靠孩子認識多少字來哦按段一個孩子的智商高低。

  學齡前孩子,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個時候,孩子抽象思維已經有了,可以對抽象的數概念知道一點;同時也有了想象力,一些孩子還能畫出比較也別的圖畫,跟爸爸媽媽將一些神奇的故事。所以,家庭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都要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環境,要讓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察覺到世界的美好,然後經過耳濡目染,讓孩子具有一個好的品質,讓寶寶的心理在健康、向上、友愛的環境中得到發展。

  :學齡前孩子教育的四大注意事項

  學齡前後的孩子行為處事以及個性觀點等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長在這個階段有尤為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以下幾點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各位爸爸媽媽能夠多留心。

  第一、 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優秀,但是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反而會引起了他們的叛逆情緒,因為太苛刻的要求會讓他們不斷受挫,以至於他們無法獲得家長的期許和讚美,他們就會變得懷疑自己,從而消極起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育專家告訴各位爸爸媽媽: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

  第二、 放任自由

  俗話說,過猶不及,雖然給太過管束孩子不好,但是任其自由成長同樣容易壞事,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的建立,他們對於一些周圍事情可能沒有正確的判斷,對一些危險源,例如電器等也沒有清楚的認識,不管束孩子可能會引起一些意外的事情,對於孩子健康成長,沉穩做事的個性養成也諸多不利。

  第三、 溺愛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出發點是好,但是結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溺愛孩子就是如此,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是如果讓孩子每件事情都依賴於自己,容易養成他們懶惰,任性,自我為中心的個性,這對於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後有不利的影響,我們要做的是,是讓孩子有堅強,善良,獨立的品質,讓他們有一天可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第四、 家庭教育意見相左

  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教育理念可能會有所不同,當兩方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時候容易有分歧出現,形成了一方管一方護,這會讓孩子把爺爺奶奶當成避風港,使得父母的教育不能夠更好的進行。

  總結:小兒善於模仿,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好榜樣的作用,讓孩子獲得正面積極的指導,言傳身教是早教的重要部分,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都能夠引起重視。

  :改變孩子厭學要對症下藥

  對待厭學的孩子,急躁和焦慮是無濟於事的,只有把握孩子厭學的癥結,做到既對症下藥,又要綜合治理才好。一般厭學的孩子大多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這給父母的心理帶來很多的煩躁和不安。他們急切地想利用一切辦法來改變孩子厭學的現狀,改變孩子成績落後的不良狀況。但家長們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有許多家長對待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是嚴厲的批評和體罰,這表面上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在毀滅孩子的上進心,在打擊孩子。

  筆者認為在面對厭學的孩子時,還應該以找出癥結、加以引導為主要手段,而不是體罰責罵。

  一、 正確地認識分數的真正價值:厭學的孩子由於平時不用功,他們在考試中往往分數較低。作為家長,首先必須記住並幫助孩子瞭解:一個分數;充其量不過是關於他們學習質量的一種不十分精確的資訊。家長需要仔細琢磨一下對孩子學習質量的期待,通過向他們提出一個可以達到的奮鬥目標,使他們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二、 相信孩子的才華,並以此鼓勵他:有的孩子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從未得到過好成績,面對這樣的情況無論哪一個家長相信都會感到焦慮不安。面對這樣的孩子,該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提高成績呢?一下措施是比較正確的方法:1、就算其成績一直不好,也當忍耐,不可表現出不滿的態度。2、即使考試成績只比上次增加了幾分,也要用“你是個很有才能的孩子”來誇獎他。3、如果他考試成績一直不進步,父母當用自信的態度表示,“我相信你有才能,所以不應該只得到這種分數。”

  三、 不要因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成績而焦慮,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學習好:有位母親看孩子整天就愛玩耍,考試時又得了一個不好的分數,她氣氛地對孩子說:“為什麼每次考試成績都這麼差,你看來就有玩的本事,你看人家孩子成績多好,你的腦子怎麼老不開竅?”其實考試不好,孩子的心裡也很難受,經父母這樣一頓責罵,孩子更會感覺自己沒有希望了。最後只能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或者乾脆就逃學厭學;而不能改變孩子的現狀。

  總結:總之,改變孩子的厭學需要從多方面引導他們,啟發他們,而不要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只有認真把握孩子厭學的癥結,做到對症下藥,又要綜合治理,才能不斷消除和改變孩子的情緒,使他們從厭學的陰影中走出來。

  :兒童安全知識如何培養

  我們都知道兒童安全意識的重要,它優先於所有的教育,直接保護著孩子的人身安全。想讓你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家長就要做到最及時,最全面的兒童安全知識培養。幼兒時期的寶寶是身體,意識各方面最薄弱的階段,因此,兒童安全知識要從寶寶幼時開始培養。

  1、安全教育

  幼兒寶寶的安全意識培養刻不容緩,想讓寶寶對安全問題有最鮮明的認識,一定要抓住他們的特點認真教育。幼兒具有好動、好奇、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所以,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時,要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2、安全意識培養

  家長,教師除了在說教上要費一番功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每一個問題都要留心觀察,保護孩子,而繁瑣的生活各種問題都會發生,因此,我們建議您要主動出擊,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要從培養良好的常規習慣開始。家長要對孩子明白規定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安全,良好習慣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就能奏效的,因此,家長,教師還應注意督促和檢查,經常提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動。例如:正確有序的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系得牢固可必免跌倒摔傷,吃飯時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入異物等等。此外,孩子最日常活動中最容易發生危險,但是必要的體育鍛煉是必要的,我們建議幼兒的日常生活是行為表現最直接、最真實的環節,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更加清楚危險事物對於自身的危害性,知道應該要學會自我保護。

  幼兒寶寶最好動,面臨的危險也最多,自身沒有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也很低,爸爸媽媽少有一個不注意,都會傷害到孩子,因此,兒童安全知識一定要從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