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創業故事

  有些大學生在校園期間就很有理想,有自己的夢,立志創業,贏在中國,贏在世界,用一顆感恩的心成就自己的前途與未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

  瀋陽大學生創業當“擦鞋哥”月賺1.5萬元

  兩年前,瀋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裡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衝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xx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床擦鞋,一直幹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著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裡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篇2

  5段創業經歷,經營兩家公司,46天眾籌2000多萬元……這個“90後”還在讀博士,卻已成校園裡頗受追捧的“創業小男神”,學弟學妹們管他叫“阿凱”。

  三戰“挑戰杯”

  去年末,阿凱在武漢捧起華理歷史上第一座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杯”的金獎。領獎臺上,阿凱將獎盃舉過頭頂,努力想在臺下黑壓壓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小夥伴,誰料一時百感交集,視線已隨熱淚模糊。

  3年前,正念大三的阿凱,揣著創業計劃首度參加“挑戰杯”,市賽奪銀、進軍全國,最終收穫全國銀獎。第二年,阿凱三赴北京,考察37個地級市,走遍180個縣市,獲得580份調查樣本,以水資源保護專案再次參賽,卻還是銀獎。

  第三次挑戰“挑戰杯”,阿凱組織了一支“復仇者聯盟”,團隊中除了他還有1位博士後、1位留學生、6位本科生。他們的科技專案——全金屬封裝耐高溫光纖光柵感測器,用於測量高溫高壓儀器的工況,“相當於給脾氣暴躁的漢子安上了監視器”。專案克服了市面上普通感測器不耐高溫的缺點,在600℃下仍能正常工作,部分測定效率是普通感測器60倍。

  阿凱不僅為專案本身下足功夫,對商業推廣策劃也是鉚足氣力。金獎夢終成真,同學送他一個綽號——“週三年”。

  當創客“雙企”創業

  “為什麼不把這個創業策劃書落到實處呢?”賽後,阿凱暗自思忖。經與“復仇者聯盟”商議,大家心中的“創客”萌芽。

  今年3月,上海徒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打產品就是“挑戰杯”摘金的感測器。一經推向市場,就獲專業好評,目前徒維公司的承諾訂單額已達300萬元。

  “雙企”模式中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挑戰杯”的副產品。原來,阿凱在首度“挑戰杯”獲獎後就成了校內“挑戰杯”賽事小導師,負責指導學弟學妹們參賽創業。半年前,阿凱應邀幫助朋友的專案與投資方面談。萬萬沒想到,由於他在多項賽事中積累的演講經驗,給投資方留下深刻印象。最後,專案因故沒談成,投資方卻來“挖牆腳”,希望阿凱加入他們的團隊。

  又一番洽談,阿凱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加入杭州控客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社交媒體官。控客公司主打一款帶有遠端控制功能的智慧插座,只需用手機APP操作,就能通過插座控制家中電器執行。“這樣,在回家地鐵上,就能開啟家中電熱水器或空調。”

  39元插座眾籌2115萬

  輕創業,眾籌資。最近,阿凱正和控客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忙著為全國各地35萬個客戶發貨。就在4月底,這個售價僅39元的智慧插座,重新整理了國內網路眾籌人數最多、金額最大的紀錄。今年3月12日,小插座眾籌首秀的上線首日,便超額完成原定的100萬元目標,達到300萬元。上線46天內,累計籌得近 2115萬元意向資金。根據眾籌網站的後臺資料,參與眾籌的“80後”、“90後”佔到七成。

  那天創客沙龍結束,已近10點。阿凱卻還要“趕場子”,找他的小夥伴開會商討公司事宜。“我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喬布斯,分別代表勝利的野心和完美的產品。”他笑中帶著自信。

  篇3:

  女大學生投5000元開網店年賺30萬買賓士買哈雷

  20xx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xx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xx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xx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麼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裡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裡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裡,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週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裡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採訪瞭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鑽,20xx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xx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賓士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祕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