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時出血是怎麼回事

  當大便時出血,一般人都會感到有些害怕,尤其是不知道出血的緣由時,就會出現慌張。此時,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冷靜,耐心地把便排完。然後爭取馬上到醫院檢查診療。明白了出血原因,自然會冷靜下來,不再緊張或害怕,否則會久久背上思想包袱而不能自拔。那麼,呢?

  一般來說,兒童出現便血,多由直腸息肉引起,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瘡、肛裂、肛瘻、腸息肉、結腸癌、細菌性痢疾等引起,大多屬於肛腸科疾病範疇,應引起注意。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普及下便血的種類。

  便血可以根據量的多少以及顏色程度分為好幾種。

  1.鮮血便

  當你流出的血還很新鮮時,看起來就會顯得鮮紅。這樣的情況多為急性出血,流出的血的顏色很像剛被刀子劃開後的傷口流出的顏色,如果量少的話,只會出現絲絲縷縷的血跡,但是量的話,整個坨坨就是紅色的了。這種出血可能是由下面這些疾病引起的。

  1痔瘡,內外痔和混合痔一般都可以引起,大便中附有鮮血,有時拉完後還會滴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但是當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黑便

  大多是由於胃中出血後,由於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鮮血已經不再新鮮了,排出的糞便就會成為黑色。

  3.黏液膿血便

  排出的糞便中有膿液,也有血液時,就稱之為黏液膿血便。黏液膿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常見於直腸癌、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等。

  4.隱血便

  因為小量的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

  可能引起便血的九大疾病:

  1.痔瘡、肛裂、肛瘻:血色一般為鮮紅,與糞便不混合,也不含有粘液,表現為大便後滴鮮血,尤其在大便硬結時更易發生。

  2.細菌性痢疾:大便常為膿血樣,每次量不多,常伴有裡急後重感;慢性期為間斷性發作的粘液、膿血便。

  3.阿米巴痢疾:大便多呈果醬樣,或呈暗紅色,量較多,常伴有膿性粘液,患者多有發熱、腹脹、腹痛及裡急後重表現。

  4.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常表現為慢性腹瀉,大便呈膿血樣或大便帶血。

  5.潰瘍性結腸炎:大便一般為粘液膿血便,重者可為血水便。

  6.腸套疊:排出粘液血便,常不含大便。

  7.直腸癌。其便血呈鮮紅色,滴狀附於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

  8.結腸癌:大便變細,糞便伴有粘液膿血。

  9.腸息肉: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息肉時,表現為大便外附有新鮮血液。

  如此看來,造成便血的疾病也是不少,而其危害又有哪些呢?

  1、痔瘡和腸癌的早期症狀都是便血,二者的症狀非常相似,臨床上憑肉眼觀察和肛門指診難以準確區分。很多患者抱有僥倖心理,以為便血就是痔瘡,每次出現症狀都只是用痔瘡藥應付一下,實際上很可能會錯過了腸癌的早期確診和治療。

  2、長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貧血較重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

  3、對於女性患者來說,長期貧血容易導致女性腎臟濃縮功能減退,患者常有多尿、尿比重降低、性慾降低等症狀,女性貧血患者還常會出現月經不規則、過多或減少、面板乾燥、毛髮枯疏等症狀。

  面對大便出血的情況,平時我們應該注意多吃潤腸食物,多喝水。出現小量血的時候,且只是偶然性出血,可能是飲食上出現了問題,所以平時也應該多注意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方便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