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好的學習方法分享

  初中生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那麼在這個時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中生好的學習方法一

  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學會聽課

  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節,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也許有的家長和學生會想,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聽課誰不會呀。其實不然,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呢。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聽。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能夠幫助我們從周圍環境所提供的大量資訊中,選擇對當前活動最有意義的資訊;同時,使心理活動維持在所選擇的物件上,還能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活動的需要作適當的分配和調整。所以,注意對於學習尤為重要。集中注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有些同學聽課不善於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看似目不轉睛,但一堂課下來心中卻不留痕跡。俗話說:疑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帶著問題聽課,就能使聽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帶著問題聽課,還能促使自己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

  再次,要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好筆記。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舉手發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複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現新的問題。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無從瞭解和把握,其實,每天檢視一下他們的課本和筆記,就是一種好方法。

  初中生好的學習方法二

  遵循記憶規律安排學習

  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律的心理學家艾客浩斯發現,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複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覆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複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覆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總之,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複習。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佈置的作業了事。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複習。要改變這種前學後忘,到後面問題成堆的現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於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外語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複習。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學習。“及時複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勞永逸”。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更好。以學習外語單詞為例,如果當天學習了20個單詞,一位同學在當天晚上集中複習一小時,加以鞏固;另一位同學當晚複習半小時,第二天再複習15分鐘,第四天覆習10分鐘,一週後再複習5分鐘。結果後者記憶的效率明顯高於前者。利用分散學習的道理,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採用“卡片”複習的方法。例如複習英語單詞,把卡片分為左右兩邊或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中文詞義和英語單詞,然後自制七個袋子或信封,每袋內放置一週中某一天應複習的卡片,複習時,用手遮住一面,回憶另一面的內容。當天複習以後,就放入隔天的袋裡,以此往復有規律地交替複習,效果十分明顯。其他如數學公式等各種知識均可用卡片來進行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