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智慧論文

  以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的先哲們對新一代年輕學者的學科理論建設和教學戰線上的實踐者的實際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哲學知識與哲學智慧

  【摘 要】以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的先哲們對新一代年輕學者的學科理論建設和教學戰線上的實踐者的實際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成為“刺蝟型”學者還是“狐狸型”學者、如何進行治學研究等角度淺談筆者對西方語言哲學研讀時細碎點滴的沉澱所悟。

  【關鍵詞】西方語言哲學 刺蝟型學者 狐狸型學者

  在讀圖、解構和惡搞一切常規和正統的今天,讀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樂趣。馮契先生在他最為重要的一部哲學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中所闡述的三個基本觀點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說:我們的學術、我們的研究、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讀書等,無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識轉化為智慧、把理論轉化為方法、把觀念轉化為德性。因此,學習西方語言哲學,筆者認為不應把大師肢解為一些死的教條;不談真理理論,是不願意把真理理論談死Seek our truth in the search of truth;不想把維特根斯坦當做語言哲學死的知識來加以拙劣地總結;更應該試著把握傳承維特根斯坦先哲們的精神和智慧。當然,這種嘗試性地思考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堅信真正的哲學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對其活的思考。

  一、刺蝟與狐狸——學者的兩種型別

  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大師塞亞·柏林在《刺蝟和狐狸》一書中,根據西方諺語形象地將學者分為兩類:“刺蝟型”和“狐狸型”。“刺蝟型”學者相信宇宙間存在一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體系。“狐狸型”學者則不相信任何系統,更不相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可以靠一個體系就可以解決。美國哲學史家M.懷特把20世紀的哲學史形象地描述為“狐狸”與“刺蝟”鬥爭的歷史。所謂“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經驗和細節分析的英美哲學家,如邏輯實證主義與語言分析學派;而“刺蝟”,則是指熱衷建立巨集偉體系、崇尚綜合方法的歐洲大陸哲學家,如康德、黑格爾以及20世紀的薩特、海德格爾等。而惟獨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奇特的例外。他兼有“狐狸”與“刺蝟”兩種文化傳統的氣質。他不是一個學者型人物,但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修養,他特別鍾愛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作品。他對人類生存本質的深刻感知,使他在哲學上達到了其他哲學家難以企及的深度。而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出一些治學研究的啟示:

  1.兼而有之

  究竟是做一個“刺蝟型”學者,還是“狐狸型”學者?無論是“刺蝟型”,還是“狐狸型”只不過代表了兩種學術風格,有各自的利弊,關鍵在於與實際吻合。這讓我想起金庸與王朔之爭在中國文化界引起的那場不小的。儘管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定論,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和自己所處環境的學術之路和學術觀點。目前,也許當務之急不是在刺蝟與狐狸之間做出抉擇,而是兼而有之。李梵歐先生曾提到,托爾斯泰既是刺蝟又是狐狸。像他的《戰爭與和平》,整個框架是刺蝟型的構架,可是寫作卻是狐狸型的。也許,這種型別的學者才是時代的選擇,也是我們年輕學者的方向。

  2.思想智慧閃現個性光芒

  正如藝術無個性則亡,哲學無個性也會枯萎、僵死。個性與思想、生活與哲學之間存在著一種深刻的關係。作為一個哲學思考的受難者,一個現實生活的隱遁者。維特根斯坦曾比喻說,一個搞哲學的人,彷彿被困在房子裡走不出去。他想從窗戶爬出去,可窗戶太高;他想從煙筒鑽出去,可煙筒太窄。可只要他一回頭,就可以看見:原來大門是一直敞開著的!

  維特根斯坦帶給我們的是具有民族性、個性特點的哲學:有嚴格思辨,有浪漫詩意;沒有故作高深,沒有倉促概括。他屬於述而不作的思想者,幾乎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簡潔與單純是哲學的最高境界。“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維特根斯坦就這樣以神祕的朦朧詩一般的語言結束了他的《邏輯哲學論》。就是這本不到10萬字的格言體著作,扭轉了20世紀哲學的方向。記得《論語》中孔子的弟子顏回對孔聖人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西方聖哲維特根斯坦所給我的就是這種奇異的感覺。我認為先哲在思想鉅著中所凸顯的“深”而不“晦”的知識品格是對青年治學有益。而相較一些青年學子對西學一無所知卻一腦門鑽入古典大書中,最後搞出一大堆不倫不類的復古主義的國學出來,卻是貽笑大方。

  二、“保持距離地想”和“跳進去想”——思考問題的兩種方式

  通常想要搞清楚某種思想,似乎有兩條路子:要麼跳進去想,於是產生與這種思想一起想、一起掙扎的衝動和熱情;要麼與所要搞清楚的思想保持一定距離,免得自己本來也許還清白、端正的頭腦被所“搞”的思想搞壞了。

  “保持距離地想”似乎比較安全。可是,不“跳進去想”,怎麼能把所要想的東西想出點名堂?自己的學養和思想又何以有所提高?我總得跟隨某個偉大的前人去想,而非自己胡思亂想。當然,倘若自己沒跟對前輩,就慘了——無異於毀了自己的“思想前程”。想來想去,先“保持距離地想”,然後再跳進去想,再或者反覆幾次才是較為穩妥的進學之道。哲學思想是光榮榜上各色思想英雄的言論薈萃和分析,不要過分深鑽進這個家和那個家,所以要旁騖,要跨學科,要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認真地透徹地從本體論、認識論的不同角度去思考:思維是存在之家古代哲學、語言是思維之家近代哲學、語言是存在之家現代哲學這三個重要哲學問題。

  總之,真理、思想和智慧永遠只是“心身之學”而非“口舌之學”。有些書可以作為知識來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越讀書越瞭解自己的無知;而有些書則可以作為智慧的典範來讀,智慧與知識不同,它不如後者那麼確定,它藏在知識的字裡行間。

  參考文獻

  1 M.懷特.分析的時代[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2 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李鷗梵.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 〔美〕巴利特著.維特根斯坦傳杜麗燕譯[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2

  5 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6 夏基鬆.現代西方哲學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