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相關的期末論文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區別就在於,它把研究的重心越來越轉向了文化和意識形態問題研究。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轉向的文化根源

  摘 要: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區別就在於,它把研究的重心越來越轉向了文化和意識形態問題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會發生文化哲學的轉向,這種文化哲學的轉向和20世紀哲學的其他轉向是否存在著內在的關聯?其文化根源是什麼?弄清楚上述問題,無論是對於我們深刻領會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還是對於我們領會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的特質,意義都是重大的。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 文化哲學 轉向研究

  儘管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內部存在著諸多差異,各個流派本身也存在著特定的缺陷,但都展現出對資本主義,包括對後工業社會和現存文化的批判而形成的共同的理論定位。從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總體性的文化革命觀,到當今正在活躍著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針對現代社會的全方位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一直與20世紀整個社會歷史程序同呼吸、共命運,關注著人類的精神狀況和文化境遇,關注著發達社會條件下人的解放和自由。而這些正是20世紀人類社會演進的核心問題。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轉向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這種文化根源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予以分析。

  首先,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轉向和20世紀西方哲學運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20世紀西方哲學的各種轉向都和“語言的轉向”存在著密切的關聯。20世紀西方“語言的轉向”既發生在英美哲學中,也發生在歐洲大陸哲學中,其共同點都是反對近代理性主義哲學中的基礎主義、本質主義、理性主義、邏各斯主義。他們要求放棄對世界終極本質和價值的追尋,認為哲學就是要通過語言分析,來消除因語言誤用而導致的各種“哲學病”,因此他們不是把語言昇華到真正哲學的高度,而是把哲學降到了工具性的語言的層面;那麼歐洲大陸語言哲學則反對用自然科學的模式來要求哲學,因此他們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闡釋了“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類的生活經驗,併力圖通過語言的解釋來闡釋人文世界的意義,使哲學具有一種文化的功能。歐洲大陸哲學的這種“語言的轉向”,使西方哲學家要求劃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方法的不同,井逐漸發展到對整個西方傳統知識論哲學和傳統形而上學的反思和批判,構成了 20世紀西方文化哲學的復興。可以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的轉變,和這樣一個大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所不同的只是,現代西方文化哲學批判的主要是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則通過接受馬克思早期的思想學說,把哲學批判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對資本主義的社會和文化意識形態批判。

  其次,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轉向,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過程中內部的譜系密切相關。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應該看作是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為源,不斷民族化和世界化的發展程序。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支文化哲學的傳統。○1這一傳統實際上是由馬克思本人所奠定。馬克思繼承了維科哲學中的歷史主義和實踐論傳統,反對用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說明人的解放與人的自由,確立了用實踐論的思維方式來說明人的自由。實踐論的思維方式把人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作為哲學本體,並以此出發進行政治批判和意識形態批判,揭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異化現象。馬克思的這一思想在拉布里奧拉、葛蘭西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繼承和發展。葛蘭西在《獄中札記》一書中,在闡明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特質的出發點就是在釐定哲學和自然科學研究物件不同的基礎上,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物件,他堅決反對那種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唯物主義的理解,並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為“實踐哲學”。這種“實踐哲學”作為一種系統的哲學世界觀,產生於馬克思的思想創造,但這種思想決不是憑空思辨的產物,而是對以往的哲學、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批判的結果。因此,這種哲學充滿了歷史的內容,它一方面在馬克思那裡體現為一種以人的“實踐”為基礎的實踐本體論;另一方面,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又必然要落實到政治實踐領域,體現為一種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2可以說,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轉向實際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突破知識論譜系的馬克思主義解讀模式,承接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傳統的必然結果。

  再次,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所處的歷史文化傳統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轉向起了很大的作用。○3從他們理論發展的實際軌跡看,青年盧卡奇在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曾經受過當時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家,如齊美爾等人的浪漫的反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葛蘭西則是在西方歷史主義文化哲學傳統,特別是在義大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下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共同特點是要求區分自然科學和哲學等人文科學的不同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要求哲學等人文科學應該研究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境遇中人的生命及其意義。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是把這種歷史主義的文化哲學同馬克思早期的思想學說結合起來,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而法蘭克福學派則是在西方古典人道主義的理論趣旨的引導下,結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青年馬克思和盧卡奇的批判理論,建構出他們的社會批判理論。

  總的來說,20世紀西方哲學“語言的轉向”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哲學的復興,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轉向的巨集觀哲學文化背景;而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傳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分化的內在根源;理論家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文化哲學傳統決定了理論家理論的價值趣旨。這三者共同構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轉向的文化根源。

  註釋:

  【1】關於此點,可參看何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哲學》第2章,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 關於此點,可參看鍾慧瓊:《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第4章,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3】 關於此點,可參看鍾慧瓊:《評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