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世的國學大師

  大家有關注過季羨林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季羨林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物生平/季羨林

  學習經歷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農民家庭,

  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

  1917年,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進私塾讀書,學習了《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1918年、1920年,分別於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附設小學、濟南新育小學就讀。課餘開始學習英語。

  1923年小學畢業後,考取正誼中學。課後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英文學社繼續學習英文。

  1926年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讀過半年高中後,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德語。

  1928年-1929年,日本侵華,佔領濟南,輟學一年。創作了《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1929年,轉入新成立的山東省立濟南高中。

  1930年,開始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婦》、《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麼美麗,多麼新鮮啊!》等,先後在山東《國民新聞》趵突週刊和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季羨林老年

  高中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後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

  德文。在清華大學四年中發表散文十餘篇,譯文多篇。

  1934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應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的邀請,回母校任國文教員。

  1935年,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了交換研究生的協定,報名應考被錄取。同年9月赴德國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師從瓦爾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哥廷根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以後幾年,繼續用德文撰寫數篇論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

  工作經歷

  1946年,回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系主任職任至1983年“”期間除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季羨林就輾轉取道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懷抱。同年秋

  ,經陳寅恪推薦,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建立東方語文系。季羨林回國後,著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關係史,發表了一系列富有學術創見的論文。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

  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

  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

  1979年,任中國南亞學會會長。

  1980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1981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兼任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1984年,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1985年,任中國作家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

  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1990年,任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2009年7月11日11時10分27秒,季羨林逝世。

  :個人履歷/季羨林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散文家、翻譯家、文學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著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1947年夏天,季羨林回到第二故鄉——濟南。季羨林在濟南走親訪友,應酬頗多,驚動了王耀武。他派人請季羨林去他的官邸赴宴,表示歡迎他回山東工作。王耀武還派人給季家送來了麵粉、白糖等禮品,他的車隊驚動了二里長的佛山街,從此季家名聲大振。

  :成就/季羨林

  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評價/季羨林

  季羨林自1946年從德國回國,受聘北京大學,建立東方語文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中國東方學有季羨林這樣一位學術大師,實為中國東方學之福祉。曾被“2006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