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

  古往今來,清明節作為中國忠孝文化的載體,對家庭的尊崇,對祖先的感恩,對血脈責任的認同,使其在我國民俗節日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清明節的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清明踏青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4月4日清明節又到來了。在這個節日裡,我們全家決定去南郊踏青。天下著濛濛小雨,呼吸著山間、田野特有的新鮮空氣,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抬頭仰望天空,幾隻小燕子落在遠處的電線杆上,電線杆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哇!時停時舞的燕子正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正演奏著一首歡快的“春之歌”。彎彎曲曲的小路旁,楊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桃花露出了粉紅的笑臉,梨花綻開雪白的臉龐,它們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細細觀察,那一滴滴雨珠在花瓣上滾動著,好似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小草似乎也不甘寂寞,爭先恐後地從褐色的土壤裡探出青綠色、細嫩的小手,也許是它要和春天來個親密接觸吧!綠的芽,紅的花,青的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把田野小徑裝扮得分外美麗。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

  繼續向縱深前進,眼前出現一條小溪。清澈的溪水“嘩啦啦”地拍打著石塊,歡快地流著。潺潺流水中,幾條不知名的小魚順流而下,享受著“免費旅遊”地快樂。小溪邊的草地上,聚集了許多出門踏青的遊人。綠草地上的那一頂頂帳篷似朵朵大蘑菇,五彩繽紛。老人三五成群打著太極拳,年輕人則圍成一圈玩起了撲克。草地上不時響起“咯咯咯”的笑聲,那是小朋友最開心地笑。你看,他們不顧雨點的涼意,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清明節是美好的節日,更是我們外出踏青的好時光。我愛清明,更愛那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