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特點與作用簡單分析

  武術自古以來,是在人們長期生活和生產當中摸索出來的一種特殊運動方式。武術有著很好的強身健體的效果,受到各個年齡段的朋友喜愛。武術的特點與作用分別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武術的特點與作用簡單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武術的特點與作用

  1、武術的特點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及廣泛的適應性:既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息的執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

  2、武術的作用

  2.1、高素質,健體防身: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系統地進行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鍛鍊。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2.2、鍛鍊意志,培養品德: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

  3、武術的競技來源

  二戰後,全球用“競技體育”方式,來消除二戰餘下的戾氣。新中國為順應國際形勢,以全國之力全民發展競技體育,導致中國武術被捲入體育範疇,以比賽、競技等形式進行“發展”,至今。但是,以奧林匹克精神所推動的競技體育,其使用的規則,與中國傳統武術“止戈為武”的核心思想迥然不同,兩者之間難以擬合、釐定,導致當今中國武術形成出以表演為主、以競技為主和以民間傳統功夫為主的不同概念武術並存、的局面。

  競技,是以體育為基礎,以展示體育成果為目標的社會活動形式。體育,來自於日文中的“體育”一詞,出自於19世紀70年代,在中國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由在湖北開辦幼稚園、對幼兒進行全面“保全身體之健旺”的教育方針而來。

  武術的實用價值

  1、健體修心性

  武術始終讓個體的心身處於不斷的協調配合當中,並適當加以外在的壓力進行艱苦的訓練,達到與常人不一般的體質特徵。如有力,強健,有毅力等。練習武術的核心就是強身健體,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講武德。

  2、治安防身性

  武術在各種非常時期,對自保和他保有著很強的威力。通過智慧和力量的組合,可以完成特殊的除暴安良的防身任務。不僅可以有效治服壞人壞事的發生發展,還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侵害。

  3、娛樂審美性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法制社會的健全,靠武力解決問題或者顯示能耐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們對審美的需要日漸增強。武術由於非常協調的系統動作,敏捷的反應,舒展的架式等諸多審美要素,越來越多的人把武術作為一種藝術搬上舞臺,向廣大觀眾展示人體所特有的動作韻律美。

  愛上武術的好方法

  1、父母與老師交流配合,從多種角度激發孩子對武術理解和興趣

  父母和老師可以積極配合從認知、競技、模仿、交往和創新等多個方面激發、培養孩子的興趣,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師選擇動作時,要根據孩子能力的發展適當調節難度,孩子太難、太容易都難以引起其興趣。同時還需要考慮所編選的動作要“扮相”漂亮並充滿情趣,這樣能滿足孩子審美和模仿的需要,受到他們的歡迎。

  2、與孩子做些遊戲鍛鍊孩子的柔韌性

  父母可以本著 “跳一跳夠得著”、“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原則輕鬆地與孩子做一些遊戲。鍛鍊孩子的柔韌性是武術的重要益處,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鍛鍊孩子的柔韌性的小遊戲,例如比賽“用手摸地”、“用胸部夠膝蓋注意塌腰挺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