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及其鑑賞有什麼

  茶文化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鑑賞,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鑑賞:茶文化的飲茶習慣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嘗食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5、交際說:《載敬堂集》載:“茶,或歸於瑤草,或歸於嘉木,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檟蔎茗荈。《爾雅·釋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採者也。茗又為茶之通稱。茶之用,非單功於藥食,亦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來》詩云:“客來正月九,庭迸鵝黃柳。對坐細論文,烹茶香勝酒。”***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此說從理論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軌疇,突顯了交際場合的一種雅好,開飲茶成因之“交際說”之端。

  茶文化鑑賞:茶文化的茶的由來

  “荼”、“茶”二字之轉變

  《九經》無茶字,或疑古時無茶,不知《九經》亦無燈字,古用燭以為燈。於是無茶字,非真無茶,乃用荼以為茶也。不獨《九經》無茶字,《班馬字類》中根本無茶字。至唐始妄減荼字一畫,以為茶字,而荼之讀音亦變。荼,初音同都切,讀若徒,詩所謂“誰謂荼苦”是也。東漢以下,音宅加切,

  讀若磋;六朝樑以下,始變讀音。唐陸羽著《茶經》,雖用茶字,然唐岱嶽觀王圓題名碑,猶兩見荼字,足見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讀說文記》卷一***只可謂荼之音讀,至樑始變,茶之體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現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為“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顏師古注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於“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代表茶字的還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

  茶的廣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現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茶文化鑑賞:茶文化茶的鑑別方法

  新茶與陳茶的辨別

  新茶比陳茶好,這是指一般而言的,並非一定如此。適時貯藏,對龍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還具香勝之美。又如烏龍茶,只要儲存得當,即使是隔年陳茶,同樣具有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的特點。 不過,在眾多的茶類花色品種中,對較多的茶葉品類而言,還是“以新為貴”。 要判斷新茶與陳茶,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辨別:

  1.可以根據茶葉的色澤分辨陳茶與新茶。大抵來說,綠茶色澤青翠碧綠,湯色黃綠明亮;紅茶色澤烏潤,湯色紅橙泛亮,是新茶的標誌。

  2. 可從香氣分辨新茶與陳茶。隨著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就會由高變低,香型就會由新茶時的清香馥郁而變得低悶混濁。

  3.還可從茶葉的滋味去分辨新茶與陳茶。不管何種茶類,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鮮爽,而陳茶卻顯得淡而不爽。

  總之,新茶都給人以色鮮、香高、味醇的感覺。而貯藏1年以上的陳茶,縱然保管良好,也難免會出現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真假茶的鑑別

  真茶與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審評的方法去鑑別。就是通過人的視覺、感覺和味覺器官,抓住茶葉固有的本質特徵,用眼看、鼻聞、手摸、口嘗的方法,最後綜合判斷出是真茶還是假茶。鑑別真假茶時,通常首先用雙手捧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葉氣味,凡具有茶香者,為真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夾雜其他氣味者即為假茶。同時,還可結合茶葉色澤來鑑別;用手抓一把茶葉放在白紙或白盤子中間,攤開茶葉,精心觀察,倘若綠茶深綠,紅茶烏潤,烏龍茶烏綠,且每種茶的色澤基本均勻一致,當為真茶。若茶葉顏色雜亂,很不協調,或與茶的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花茶的鑑別

  要區分香花茶與拌花茶,通常用感官審評的辦法進行。審評時,只要用雙手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葉的氣味,凡有濃郁花香者,為香花茶;茶葉中雖有花幹,但只有茶味,卻無花香者乃是拌花茶。倘若將茶葉用開水沖泡,只要一聞一飲,判斷有無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斷。但也有少數假花茶,將茉莉花香型的一類香精噴於茶葉表面,再放上一些窨制過的花幹,這就增加了識別的困難。不過,這種花茶的香氣只能維持1-2個月,以後就消失殆盡。即使在香氣有效期內,一般凡有一定飲花茶習慣的人,也可憑對香氣的感覺將其區別出來。用天然鮮花窨制的花茶,則有悶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