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發展脈絡有什麼

  近幾十年來“茶療”興盛,但人們主要關注的還是茶葉的治療保健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發展脈絡,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發展脈絡

  在先秦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先民們最早對水飲的關注點是水質的安全。因此 水泉甘苦與清潔是評價水質最重要的依據。先民通過選擇水泉與清潔水源等措 施,被動地防護不良水質對人體的傷害。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以後,人們逐漸開始主動進行“調水養性”。單一的水飲 到《周禮》產生的時代已經開始分化,形成了 “酒”和“漿”兩大系列,由此產 生了 “酒人”和“漿人”兩大分工。“漿人”負責製作“六飲”,本文考證就是古 代最早的簡單飲料。這些飲料用水與穀物為原料,根據處理穀物方法的不同***發 酵與不發酵、發酵程度及產物的不同***,被分成不同名目的飲品。這類飲品既可 解渴,也能有益於養生.

  雖然古代有“飲之用,必先茶”的說法,但本文考證的結果是,現有文獻無 法證明秦漢以前已經出現了茶飲。直到西漢初才出現了作為藥用的“荈i宅”***茶 的早期名***。西漢後期茶葉由藥入飲,有了飲茶與買茶的記載。漢代多種字書記 載了茶的當時名稱。但直到三國、兩晉時期,茶飲的記載增多,已認識到茶“醒 酒,令人不眠”的功效,並初步瞭解茶的形態產地、烹茶法等內容。但早期的往 往與其他物品共煮為湯羹,或與穀物煮稱茶粥。到六朝末期,茶飲的地位也在進 一步提高,成為祭祀、待客的飲品。然而這一時期與茶飲同時發展的還有其它多 種植物性的飲品。

  在茶湯發展史上,唐代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唐本草》首次將茶單獨立條。

  唐代中期以前,飲茶多見於南方。唐開元間因學禪人士對茶的需求,導致社會仿 效,飲茶成風,蔓延全國。此後陸羽撰寫了第一部《茶經》,使得飲茶保健擴充套件 到品茶尋趣,茶道於是大行於世,並向域外傳播。此後茶始銷邊,茶始收稅,始 有茶馬交易,促進了此後茶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唐代出現了代茶飲品、解暑冷 飲,以及民間多種“茶之別”***其他植物飲品***。唐代中藥新劑型“飲子”,是“作 湯代茶”的特殊湯劑。唐代茶飲的興盛,不僅沒有造成飲品單一的局面,反而促 進人們更多地關注並尋找類茶物、代茶品。

  宋代的茶業也頗為繁盛,但這一時期對茶葉保健作用的關注遠遜於畸形發展 的品茶、鬥茶風尚。受宋代好香藥的影響,以香入茶、以茶入藥、茶藥混用現象 在宋代司空見慣。唐代的“作湯代茶”在宋代有了長足的發展。用甘香湯藥材做 “湯”待客,並作為日常保健之需,已經成為社會風俗。因此宋代的飲品形成了 茶、湯兩大系列。當時社會嗜好各種保健飲品,除“湯”以外,還有“熟水”等 稱呼。本文收集並分析了宋代醫藥書中記載的70餘首保健湯方,其共同的特點 是“甘香藥為屑,甘草共點湯”,而且還要加鹽,使湯藥帶有鹹味。

  元明時期整個社會好用香藥的風氣漸次平息。元蒙入主中原,加速了各民族 乃至域外的飲食文化交流。保健飲品在元代有了初步的分類,已經出現諸品茶、 諸品湯、渴水、熟水、漿水五大類保健飲品。受北方遊牧民族飲品習慣的影響, 以酥入飲***包括茶與湯***逐漸增多。明代茶葉由緊壓茶向葉茶發展,花茶、茶果、 茶菜等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此同時,宋代香藥為主的保健湯出現了湯 味由鹹變甜、組成由香藥轉向花果的傾向。外來的“舍利別”***果汁糖漿***因具 有止渴作用而被納入中國的渴水,並與傳統的“煎”混雜起來。宋代好用香藥作 保健湯的風氣受到元代醫藥家們的批評,使人們對飲品的選擇與運用更為謹慎。

  清代的茶業發展雖然沒有唐、宋、元、明那樣具繁榮昌盛,但在關注茶湯保 健作用方面的努力卻並未停滯。清代以前佔主體的傳統綠茶因其性寒,過服、久 服容易損人的弊病日益被人認識。性溫的發酵過的紅茶,半發酵的烏龍茶、普洱 茶登上了飲品舞臺,彌補了綠茶的不足。各種代茶的新品蓬勃發展,茶菊興起, 是繼茶葉之後的又一重要飲品。除此以外,人蔘葉茶、苦丁茶等民間代茶品也在 各地運用。花、果、地衣等都可以製成飲品。這時的代茶新型別包括經過發酵制 成的神曲類茶。原有的“茶果”、“茶菜”類的點茶品,又增加了 “茶腿”***火腿 用於點茶***一項。受西洋醫藥傳入的影響,各種蒸餾製成的藥露盛行,成為點茶 用的新品種。

  以上簡要回顧了古代“茶湯”發展的軌跡,從中可以看出,古代保健飲品是 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留存下來的植物性保健飲品不僅種類繁多,

  而且功能多樣、適應範圍很廣泛。這些保健飲品與時俱進,變換頻繁。由此可以 看出古人在尋找最佳保健飲品上投入的聰明才智與熱情。

  '茶葉只是古代諸多植物性飲品最出色的一種,但它絕不能代替全部的古代茶湯。所以只關注茶葉的歷史是無法反映古代飲品文化的真實歷史面貌。

  茶文化飲茶習慣的來源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嘗食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5、交際說:《載敬堂集》載:“茶,或歸於瑤草,或歸於嘉木,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檟蔎茗荈。《爾雅·釋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採者也。茗又為茶之通稱。茶之用,非單功於藥食,亦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來》詩云:“客來正月九,庭迸鵝黃柳。對坐細論文,烹茶香勝酒。”***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此說從理論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軌疇,突顯了交際場合的一種雅好,開飲茶成因之“交際說”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