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意義

  究竟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了,歡迎大家參閱。

  

  體育象徵著國家的興盛、民族的安康。體育能夠振奮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所體現出的政治意義更是超越了其運動本身。1953年11月8日至12日,我國在天津市民園體育場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使民族傳統體育專案第一次走出邊寨。

  自1981年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工作座談會後,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定為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從此步入繁榮發展的新時期。

  目前,我國已在天津、呼和浩特、烏魯木齊、南寧分賽場呼和浩特、昆明、北京分賽場拉薩、銀川、廣州、貴陽等地成功舉辦了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到第八屆為止比賽專案已由第二屆的2個增加到15個,表演專案由第二屆的68個發展為148個,代表團從第一屆的9個增加到35個,參賽人數從第一屆的12個少數民族的395名運動員擴充套件到55個少數民族的6381名運動員。如今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不但比賽規則逐漸完善,而且有會徽、會旗和會標,這標誌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正規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現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推動國家近代體育專案的開展

  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不但促進了民族地區傳統體育的發展,而且也推動了國家一些近代體育專案的開展,為國家近代體育專案不斷輸送人才。有些民族體育專案接近或類似近代體育專案,如射箭、摔跤、馬術以及達斡爾族的傳統體育“波依闊”與現代曲棍球運動相似等體育活動,這些民族體育專案只要稍加改革就能直接參加國內外體育比賽。這些專案在民族地區常年廣泛開展,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經過科學訓練就能快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歷屆國家男子曲棍球隊員中1/3的選手來自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我國達斡爾族人口只有15萬人,但是這個民族的傳統體育“波依闊”填補了我國曲棍球運動的空白。20世紀70年代,國家體委在全國考察時發現達斡爾族的古老運動“波依闊”與現代曲棍球的比賽規則、雙方參賽陣容都十分相似,於是1975年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組建了男子專業曲棍球隊,並在北京、上海、瀋陽等地進行表演賽。1980年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又組建了我國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隊。男、女曲棍球分別於1983年和1987年被列為全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專案。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參加各類國際曲棍球比賽,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國家男子曲棍球隊取得了第一屆亞洲盃賽的第三名,第11屆、第14屆亞運會的第五名。2006年獲得多哈亞運會的亞軍。

  2008年中國男子曲棍球隊首次參賽北京奧運會,在中國男子曲棍球參賽隊員中有7人是來自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少數民族運動員。多年來,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達斡爾族曲棍球隊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運動員,先後有28人次的達斡爾族運動員代表中國到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進行訪問比賽。山東、江蘇、廣東、甘肅曲棍球隊的教練也都是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我國的第一位國際曲棍球裁判尹玉峰,第一位女子曲棍球教練員哈森均來自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2006年,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員德力英到太平洋島國西薩摩亞執教,他所執教的曲棍球隊連續兩年獲得該國全國冠軍盃賽的冠軍。現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已把曲棍球列為傳統體育的重點專案,當地中小學體育課程也將曲棍球列為教學內容。在中國曲棍球運動的發展中,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始終發揮著基石和搖籃作用。

  2.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

  舉辦大型運動會和各種競賽活動是推動民族體育普及與提高的最好方式。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區市除港澳臺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省區級民族運動會,其中26個省區市已形成每4年一屆的賽制。各省區市除港澳臺舉辦的本地區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反過來又為全國民族體育運動會奠定了基礎。

  為了不斷提高民族體育運動會的競賽水平,使民族體育專案更加規範化,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全國各省區市開始有目的地建立民族體育專案基地,對運動員進行經常性的培訓。目前,全國20個省區市建立了155個民族傳統體育基地。例如,北京市確定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4個民族體育訓練基地和14個推廣基地。民族體育基地的建立對穩定運動員隊伍,保證傳承,提高訓練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2000年以來,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湖北民族學院、貴州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吉首大學、大連民族學院、河北體育學院、山東濟南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先後分別開設了民族體育專業或民族體育課程,這使民族體育總體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和明顯發展。

  近年來,一些深受少數民族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專案,已成為全民健身專案而進入城市社群的健身活動。例如,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將擺手舞、板凳龍、竹齡球、武術等民族體育專案列入全民健身計劃,經常有10萬人參加活動。民族傳統體育中的射弩也深受人們喜愛,已成為一些城市娛樂中心的健身娛樂專案。這些都標誌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