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時間的名言

  子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說明孔子認為時間短暫,應該珍惜。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最新

  1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5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9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0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13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4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5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精選

  1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2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7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0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1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2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4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5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錦集

  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3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4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 巧言令色,鮮矣仁!

  6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 不遷怒,不貳過。

  10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1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2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 禮之用,和為貴。

還會看: